更新时间:2025-04-24 18:44:40
封面
版权信息
本书阅读提示与思考
前言
上篇 亘古之理论难题。“中土材料—中土形式”义理脉络梳理
中国古文化“天人合一”中之心性功能论与体用论
小引
一 康德与周敦颐/实体与功能
二 中西文化差异的最后根源是什么
三 知己知彼:西方文化之参照系
四 文化系统、哲学体系的语言聚焦点,是首出范畴及其范畴群
五 现代本土大师的教训是什么
六 中国文化中道德心性功能所聚汇的生命空间
七 中国文化中之虚灵体用论
八 道德心性功能的归宿点是塑造崇高的人格(修身)
九 中国文化心性功能论之穷根究源说
余论 现状与难题
附言
许慎六书说与中国古代学派形态
引言
一 语言文字与其文化形态之关系:对拼音文字解构的透视
二 “象形—方块字”(汉字)的深蕴大义及其脉络之走向
三 六书说之核心观念及其文化走向
中篇 中西文化交汇之理论难题
近百年中西文化撞击中之理论难题
一 近代大师群的崛起及其时代呼唤
二 时代精神之突进与狂飙:少壮时节开一代新风
三 近世中西文化撞击中之理论难题
四 结语
中国有无哲学和美学
一 从钱穆之慧识命题:“中国人论美,在德不在色”谈起
二 中土文化中有“哲学”(Philosophy)吗
三 中土文化中有“美学”(Äesthetica)吗
四 建构或阐释转换后之“中国美学”的两个相关问题
结语与问题
下篇 正本清源之理论难题
当前探索“文学思想”之真实及其本源之出路
开场白:一个简单的说法——从习俗的套路中向前跨越一步
一 方法论之借鉴
二 中西文化异型异质之混,是当今一切人文学科基本概念含糊不清、中西混淆之根源。欲回到“文学思想”的原点上,必须在中西文化分水岭上作方向相反,但有序的、层次递进的艰难跋涉
三 当今学界之混乱状态与奇妙口号
四 “文学”回到原点的途径与方法论
五 实例之求证
结语
马克思美学与艺术观念之溯源与求真
一 界说
二 人的感性存在与历史之谜——马克思美学与艺术观念的深厚植根
三 马克思美学与艺术观念发生的经济学——哲学框架及其理论之聚焦点
四 马克思美学与艺术观念之理论聚焦点
五 对当代大众化与商品化之美学与艺术观念之反省——必须回到马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