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 消费者价格指数
消费者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简称CPI),是根据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商品及服务的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是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一般以百分比来表示。货币政策的制定、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测度、宏观经济预警、经济景气分析、经济周期分析、最低工资调整、社会保障支付等,都与CPI有着密切的关系。
按照ILO、IMF、OECD、Eurostat、United Nations、World Bank等国际机构(2004)在《消费者价格手册》中的定义,CPI是用来衡量住户以购买或其他方式获得的用以满足其自身需求的产品或服务的价格变化的指数。这里消费主体限于私人住户,包括一人住户或多人住户,但不包括如宗教机构、社区医院等组织机构;CPI测度的是以消费为目的而购买的商品或服务,为其他目的(如投资目的)购买的商品或服务不包括在统计之内。
CPI指数构造有固定篮子理论、生活成本指数理论、随机统计模型等不同的分析思路。
固定篮子指一系列商品或服务的集合,其种类及数量固定不变,形象地称为固定篮子。固定篮子指数指不同时期消费相同的篮子商品或服务所需支出之比的变化,用以度量一篮子商品或服务的总体价格的变化。Lowe(1823)建议在计算价格指数时指定一个固定的代表性商品篮子,维持篮子中每种商品数量不变进行总体指数计算,然后每5年对商品篮子数量进行更新,这就是固定篮子方法。篮子中商品数量选择可以有不同思路:如果选择基期的数量,就得到拉氏指数;如果选择比较期的数量,就得到派氏指数;如果选择比较期与基期之外的时期的数量,就得到Lowe指数。固定篮子方法的好处是,篮子中商品种类及数量固定不变、客观可观察,便于数据收集和统计计算。实践中多数国家均采用固定篮子理论框架。
生活成本指数为维持相同的生活水平在不同时期所需消费支出之比的变化。生活水平用效用函数进行描述,是比较主观的东西,指数计算时需要对效用函数的形式进行假设,只有美国、瑞典、荷兰等少数国家采用生活成本指数理论框架。
两种价格指数分析框架的测度目标不同:如期望测度生活成本,可以选择生活成本指数;如期望测度通货膨胀,可使用固定篮子价格指数。两种处理思路从不同的视角出发,概念上并不相同,一般情况下存在较大差别。生活成本指数是维持固定的生活标准或效用水平的费用的变化,指数编制时假设消费者偏好保持不变,且影响消费者福利和生活水平的非价格因素也保持不变。而CPI指数强调的是固定消费篮子的费用变化。当然两者在特定的福利水平、消费偏好及社会环境下是可能相等的。
当然也可建立随机统计模型,通过计量分析的方法对价格指数进行解释、计算与分析。这是近年新兴的一种思路与分析框架。
CPI指数具有综合性、平均性与动态性的特点。综合性指CPI指数反映的是一篮子商品或服务总体上的价格相对水平。平均性指CPI指数反映的是一篮子商品或服务价格变化的平均水平,指数上升时也可能有部分商品或服务价格下降;反之亦然。动态性指CPI指数反映的是一篮子商品或服务总体价格在不同时间上的对比,因而指数计算需要选择比较期与参考基期,并且因为基期的不同选择可得到环比指数、同比指数、同期指数及定基指数等不同指数。对于月度调查数据,环比指数的基期为上月,同比指数的基期为上年同月,同期指数的基期为上年同期,定基指数的基期为选定的某个固定时间。
CPI指数在测度时可用作补偿指数(Compensation Index)、通货膨胀指数、缩减指数等。价格指数的作用很多,比如:将消费的不同规格品总体的价值分解为价格与数量两个成分;在一些指数基金及社会福利项目中对消费者总体消费价格变化进行补偿;中央银行对经济总体通胀水平的度量;用于长期合同变更;劳工工资谈判。
补偿指数用于补偿居民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价格的变化,或补偿生活成本的变化,以抵消通货膨胀对消费者购买力的影响。比如用于工资、津贴的指数化调整,用于对社会福利、公共养老金、税款抵免、存款利率、资金收益和其他合同付款等进行指数化处理。若用于补偿商品或服务价格的变化,应使用固定篮子指数框架,以补偿货币购买力的变化;若用于补偿生活成本的变化,则使用生活成本指数框架更为合理。
CPI指数最常用于度量通货膨胀水平,被政府机构用于监测经济总体通货膨胀情况,是大众理解和知晓的测度通胀水平的基本指标。一般说来当CPI增幅高于3%时称为通货膨胀(Inflation);高于5%时称为严重通货膨胀(Serious Inflation)。当然CPI指数用来度量通货膨胀水平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CPI测度价格变化时只包括住户的消费情况,没有包括投资及政府、组织或机构消费的货物及服务,特别是在我国目前居民消费在GDP中占比相对较低的情况下,这种局限性是比较明显的。尽管如此,CPI指数还是与通货膨胀水平高度相关,能够提示通货膨胀方向、速度及拐点变化的重要信息,因而被众多国家政府和中央银行用来制定通货膨胀目标,是市场经济活动与政府货币政策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事实上,CPI稳定、就业充分及GDP增长往往是最重要的社会经济目标。
CPI指数有时也用作缩减指数,将CPI指数或其分类指数用于国民经济核算中,用以对企业、行业、区域或国民账户进行价格调整,以便在长期数据分析中消除价格变化的影响,得到可比价格变化。当然这不是CPI测度的主要目的,事实上,如果要保持跟国民经济核算一致,理论上缩减指数应该使用帕氏价格指数,但常规CPI指数是拉氏类型的价格指数。
由于获得、支付及使用消费品和服务的时间可能不同,如何确定消费支出的范围和权重可能会影响价格指数的计算,理论上有获得法、支出法及使用法三种不同的处理方法,其中获得法是CPI编制中最常用的方法。获得法以消费者获得消费品所有权的时间为准记录价格和支出,当然对服务而言不存在所有权转移问题,生产者提供服务和消费者接受服务是同时达成的,故以服务提供时间为准。获得法不管支付发生的时间,相当于会计核算中的权责发生制。支付法也称开支法,在支付发生时计入消费品或服务的价格,按总支付计算权重,而不管消费品所有权转移或服务发生的时间,相当于会计核算中的收付实现制。使用法也称消费法,根据实际消费的商品或服务的价值量确定价格和权重,强调消费产品的价值。三种方法对多数项目而言是一样的,但在耐用消费品和某些服务的处理上存在重大差异。如果CPI指数的测度目标是通货膨胀,那么应该使用获得法;如果CPI指数的测度目标是补偿指数,那么应该使用支付法;如果CPI指数的测度目标是衡量生活费用的变化或用作缩减指数,那么应该使用消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