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 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是对政党执政规律的科学把握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上一些大党、老党因为腐败先后失去政权,有的甚至走向衰亡。这些政党既有马克思主义政党,也有同宗异途的其他工人阶级政党,还有西方资产阶级政党。这说明,这些政党兴衰成败背后蕴含着共性的东西。集中到一点,就是它们执政不合格,严重违背了执政规律,失去了民众的信任和支持。如此看来,一个政党对执政规律的把握与否关系着该党的兴衰存亡。无论什么性质的政党,也无论政党在历史上曾经取得过多么辉煌的成就,只要不按执政规律办事,都逃脱不了丧失执政地位的命运。因此,任何有志于在政治舞台上有所作为的政党都必须科学认识执政规律,正确把握执政规律,自觉遵守执政规律,完成政党的历史使命。

规律是物质运动过程中客观存在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规律由客观条件、主客体及其他相关因素构成,是诸多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结果。规律亦称法则,表明这种互动的、内在的本质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只要条件存在,规律总会以铁的必然性起着作用。同样,政党执政规律也是一种客观存在和客观要求,它与政党获取、行使和控制权力紧密相关,集中反映政党政治本质和发展必然性,是政党在政治活动中必须遵循的法则。政党是民主政治的产物,是由具有共同理念、遵守共同纪律约束、代表特定阶级、阶层或群体利益的政治中坚分子为了夺取或巩固政权而组成的政治组织。显然,政党的政治目标和显著特征就是参与政治、夺取和巩固政治权力,那么,政党执政本质上就是代表部分或者全体民众对公共权力进行掌控和运用,进而实现社会治理和社会发展的目标。因此,执政党的所有活动都是围绕政治权力展开,包括权力的获得、权力的实施、权力的监督、权力的分配等。政党无论是进行利益表达、利益综合,还是进行政治录用、政治社会化,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政治目标。据此,我们从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中国共产党执政正反两方面经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实践、国外政党执政经验教训中,可以形成对政党执政规律的基本认识。

执政党必须始终防范来自权力的腐蚀。权力具有天然的腐蚀性。德国历史学家弗里德里希有警醒名言:“腐败是附着在权力上的咒语,哪里有权力,哪里就有腐败的存在。”[8]腐败是执政的大敌。执政党掌握着公共权力,但是公共权力的非公共运用会削弱其对公共权力的控制。这是因为,权力实际上是人们在选择以力量对比和力量制约方式作为实现和维护自己利益要求的过程中,聚集形成的一种力量。这种力量是在特定的力量对比关系中,政治权力主体拥有的对其他社会和政治力量以及其他政治权力客体的制约力量。政治权力及其运行,实际上是人们基于共同利益的公共性而选择的一种实现方式和机制,即以政治力量的强制和约束来实现和维护社会公共利益。[9]正如恩格斯所说的那样,“政治权力不过是用来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执政党作为民众控制公共权力的工具,对公共权力的构成和运作施加全面影响。当然,公共权力是执政党用来兑现对民众的承诺、为民众谋取福利、增进民众福祉、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绝不能用来为一党谋取私利。但是,在一党长期执政的条件下,由于执政党控制着绝大多数资源,政党之间的力量平衡容易被打破,特别是其他政党无法对执政党继续进行有效监督和制约,权力的失衡出现并发展,从而使执政党在治国理政的过程中有可能利用行政权来控制立法权和司法权。同时,由于地位相对稳定,权力越发巩固,执政党的外在压力变小,自律动力不足,本来政党就对监督和制约较为排斥,在一党长期执政情况下,这种趋势越发明显,即使存在来自各方面的监督,这些监督在某些重要环节上也是低效或无效的。不受制约和监督的权力必然出现任性空间和真空地带,极易滋生腐败。无数事实已经证明,如果执政党不能科学运用权力,有效防止权力的腐蚀,那么,无论它的地位看似多么固若金汤,都可能被其他政党取而代之,甚至在一党制条件下,也摆脱不了这种命运。从这个意义上说,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任何执政党都必须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与制约,严厉惩治腐败。

执政党必须高度重视并处理好党群关系。“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对于在野的选举型政党来说,处理好党群关系是成为执政党的唯一途径;对于执政党来说,处理好党群关系亦是扩大执政资源、巩固执政地位、争取更长久执政的不二法宝。党群关系,本质上就是政党与社会的关系。具体来说,党群关系存在于政党与利益集团、政党与公共舆论、政党与人民群众、政党与自治型组织的错综复杂的网络关系中。在现代西方政党政治中,政党与利益集团密不可分,甚至后者成为前者的后援组织,是政党赢得选票的有力武器。今天,几乎所有政党都在学习如何与媒体打交道,从而掌握公共舆论的动向。有的政党成立调查研究机构,制造对本党有利的民意调查,从而达到自己生产舆论、引导舆论的目的。政党与普通公民的关系是最重要的党群关系,几乎政党都要求党员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因为没有民众的支持,政党是无法上台执政的,即使成为执政党,如果不能继续得到民众的拥护也会从政坛上跌落下来。自治型组织的大量出现,一定程度上对政党的利益表达、利益综合、政治录用、政治社会化等功能造成极大冲击,政党只能通过这些自治型组织联系相应的民众,同时通过适当方式来影响自治型组织,以应对“政党衰落”对政党发展造成的困惑。[10]腐败对党群关系的伤害最大。对于任何政党而言,处理好党群关系都是永恒的考题。腐败失去民心,失去民心必然垮台,这是一条铁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