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实践与反思:第二届“传统文化进校园”研讨会论文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 小学低年级段语文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

(一)汉字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石,是五千年辉煌灿烂文化最重要的载体。它们不是一个个生硬的符号,而是具有鲜活的生命,富于生命意趣,体现着古人的伟大智慧。正如曹明海教授所指出的那样,“汉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结晶和象征,荟萃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有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和巨大的文化魅力”。[10]识字和写字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都是重点内容,在低年级段教学中更是如此,面对刚刚开始接受学校教育的儿童,更应大力发掘汉字的审美性、趣味性,让汉字在孩子们心中鲜活起来,培养儿童对汉字的感情,从而让他们心底油然而生民族自豪感、文化自信心。

(二)文学经典

经典文学作品能润物无声般引领儿童感受汉文化的韵味。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取的传统文学经典以古诗居多,小学低年级段儿童记忆潜力大,“诗教”不仅可以培养良好语感,更能陶冶性情、提升精神境界。正如有学者指出的那样,蕴含着丰厚传统文化的优秀古诗文经过千百年的大浪淘沙散发着永恒的魅力,涉及中华民族的情感状态、语言风格、生活习俗、文化习惯、审判情趣、人生信仰、民族追求以及经历漫长的历史积淀而形成的行为方式、思维品质和心理特征等内容,这与中华文化和内容既是相通的,又是相同的。[11]更为重要的是,入选诗文是千百年来人们精心选择、口耳相传、深入人心的经典之作,读来朗朗上口,特别适合小学生学习和理解。学习这些经典作品,对于未来学生夯实传统文化功底,培养浓厚的民族情感,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民俗节礼

民俗文化、节日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些活动中,人们表达情感与理性、调整思维与行为。节日在给人带来欢乐的同时,也传递着社会主流价值观,特别是一些盛大民族传统节日,堪称政治、经济、生活、宗教信仰、文化艺术、民族心理等的综合表现,发挥着强大的社会凝聚力。我国的民俗节礼活动丰富多彩,学习这些内容对于儿童来说不仅新奇有趣,更有助于民族精神与民族理想的传承。

(四)名人故事

英国哲人弗朗西斯·培根曾说过:“用伟人的事迹来激励孩子,远胜于一切教育。”多年的教学经验一再验证这句话。现在语文教材中的《司马光》《聪明的韩愈》《孔子拜师》等经典的历史上伟人的成长故事,能够帮助儿童更好地了解我们民族历史上的伟大人物,对于喜欢并且需要向榜样学习的儿童来说更是具有很强的教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