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为社科书店做了第一期讲座
〇江小涓
2001年12月,我受社科书店黄老师邀请,到社科书店办了一期讲座,讲中国加入WTO问题。记得主持人是当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的总编辑王俊义,除了黄老师,参加的大约二三十人。当时书店设在社科院大楼底层,面积不大,几乎全都是纯学术著作,很受学者们喜爱。作为系列讲座第一讲的主讲人,我颇有受宠若惊的感受,社科院有太多的大家,我是沾了时代的光。当时中国刚刚加入WTO,这个问题很热,而我不久前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了一本这个主题的专著。
我的观点与当时的主流观点并不相同,不知道黄老师是不是因此选择了我。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前,国内普遍认为中国产业将受到严重打击,一片悲观气氛。我长期研究产业和开放问题,感到不能低估中国产业在开放条件下的竞争能力,不能低估入世对中国产业发展的积极作用。我提出绝大多数产业都能经得住竞争并加快发展和提高竞争力,中国应该以积极的态度争取早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我就此观点在多个报刊发表文章和在多种场合加以呼吁,引起挺大争论也就引起了较多关注。记得作讲座时我还是坚持讲这个观点,用了一些数据和国际比较分析,感觉大家还能听得进去。书店面积不大,大家离得很近,你说我答,气氛亲切放松。特别是黄老师,用南方口音的普通话,笑眯眯地周旋场面,周到地招呼每一位参加者,心满意足地看着大家讨论,感觉她特别热爱书店,喜欢为大家张罗事。
参加者中我还能记得赵汀阳先生。他有一种奇特的气质,说话挺坚定,笑容却有点犹豫。此后我再未碰见过赵先生,但却记住了这个名字。后来我在一本刊物(好像是《读书》)上多次看到他画的插图,既哲学又乡土,有意味也有趣味,挺有看头。再后来看到了他搞的天下主义,我的理解是似乎要论证中国传统的“天下”观念比西方倡导的国际秩序更好。我偶然会想起这个观点,觉得应该深思一下,但至今也未能想清楚。记得他给我打过一次电话,好像是商量出一套丛书,细节记不得了。
许久未去社科院大楼了,也不知书店是否搬到了更大的场所中,希望书店能办下去,办得更好。
(作者系国务院副秘书长、机关党组成员,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