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土情深:北安河忆旧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海淀村镇记忆丛书》总序

海淀区地处北京市的上风上水,水山形胜、人杰地灵,自然和人文资源丰富。依出土文物考证,距今5000年左右,海淀一带就已有人类文明的踪迹。辽、金、元、明时期,海淀乃畿辅之地;在清代,海淀更是紫禁城外的另一全国政务中心。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海淀始终站在历史舞台的前沿:抗战时期著名的一二•九运动;解放后中共中央入驻香山筹建新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成为科研文教区;改革开放初期建成“中关村”,开全国科技创新之先河。当前,海淀区在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鼓舞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正在聚焦中关村科学城,加快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建设,海淀区人民将更加奋发有为的推进海淀新时代新发展,为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做出更大的贡献。

对于安土重迁、满怀家国情怀的中国人来说,故乡是一个魂牵梦萦的地方,祖祖辈辈生于斯长于斯,村镇就是我们生命的底色和成长的摇篮。但在快速的城市化过程中,作为“乡之首,城之尾”的村镇逐渐被日益崛起的大都市淹没了光彩:老海淀镇拆迁改造为中关村西区,山后地区的大批农民腾退上楼……以前司空见惯的小巷窄街扩建为综合大道;以前习以为常的胡同小院建设成高堂广厦;以前充耳不闻的鸡鸣狗吠更替为马达轰鸣。老乡亲一个个的流散,老物什一件件的消失,老传统一点点的演变。曾经的街坊、农忙、麦浪、稻香成为了人们心灵深处的记忆,成为了文人嵌套在方格块字中的点点记忆、满溢出字里行间的丝丝乡愁。

当前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发生的巨变,在基层社会的乡镇、村落、家庭领域中显得更为深刻。“国有史,邑有志”,村镇史、村镇志作为最能反映中国社会发展变迁的国情、地情的记录文本,担当起留住乡愁、传承文化血脉的职责,体现出人文关怀和落实文化保护的决心,乃村镇史志书籍的题中之义。

《海淀村镇记忆丛书》从记录海淀的山山水水、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着眼,以全面反映各村镇的社会历史概貌为落脚点,记述各村镇房屋建筑、街道胡同、市廛商贾的发展变迁,记录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及名人事迹,真实再现各个历史阶段的乡风民俗,传承乡土意识,以期及时保护乡土历史文化,亦为今后探索城镇化发展规律积累经验并提供基本素材。

留住乡愁,记住乡思。我们期望并相信,《海淀村镇记忆丛书》能为您了解海淀、认识海淀、热爱海淀、建设海淀提供帮助。

《海淀村镇记忆丛书》编委会

2017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