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万寿帝君名符其实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5章 罢市,罢官

清晨,佃农白麦力仔细数好家里为数不多的一百枚铜钱,然后将其紧紧束缚在衣服的内兜,生怕掉出去一枚。

在收拾妥当后,他兴高彩烈地走向粮铺方向,今日终于能够买粮吃口饱饭了。

然而就在他到达粮铺之时,却发现乡邻们围堵在了粮铺门口,旁边还有几个衙役在虎视眈眈。

就在他一头雾水之时,一个农民撤开身形,几个大字明晃晃出现眼前,一斤麦粒八十文!

“这是什么情况?怎么一下子涨了三十文?这还怎么买得起?”

白麦力拽住一个熟人,想要询问发生了何事,可惜别人也是搞不清状况。而粮铺掌柜趾高气昂地表示:

“现在的山西,粮食就是这个价,你们爱买不买,少在这捣乱,不然我奏请官府将你们拿办!”

粮铺掌柜话音落下,附近衙役站起身,手抚刀柄,凶神恶煞的样子,没有言语就足以让这些平头百姓胆寒。

就在此时,一个粗布麻衣的农民急匆匆跑来,嘴里大喊道:

“乡亲们快去东边的张家粮铺,他们没涨价!”

听到此言,众人哪还顾得了许多,一窝蜂朝着东边跑去。而粮铺掌柜看着他们匆忙的背影发出一阵冷笑。

而等到白麦力跑到张家商铺之时,里面已经没有粮可卖!

“大家不要急,我们张家的粮铺每天都会放一部分粮的,绝对不涨价,每人暂时限购一斤粮,大家多多体谅,多多体谅。”

张家商铺的掌柜谦卑地向众多百姓道歉,和别的商铺完全不同,百姓没有为难自散而去。

只是令他们震惊的是,除了寥寥几个商铺,其他所有地方的物价全都涨了三分之二左右。

一斤小麦/粟米从五十文涨到了八十文,一斤盐从三十文涨到了五十文,一斤猪肉从六十文涨到了一百文。

还有其他东西也全部涨价,一夜之间整个山西好像换了个时代。

白麦力准备的一百文本来是打算买一斤小麦和一斤盐,然后再买点其他东西,就着野菜也能支撑许久。可是如今这般……

汹涌的人潮聚集在各个府衙想要请求官府主持公道,然而官府开始使用“推”字诀。

你推我,我推他,他再推另一个他,另一个他再推回原本的衙门。来来回回反正就是糊弄,山西物价自此一发不可收拾。

而此时钦使府邸之中,张允龄和康铭翻看着一本本账册,下笔稳健有力,丝毫不曾慌乱。康铭拨弄着算盘,嘴里调侃道:

“沈廷珍倒是够狠的,先用抬市之法,引起百姓恐慌,消耗我们的库存。

等我们支撑不住的时候,百姓就只能依靠他们。到时应该就是他掀动大势之时。”

张允龄放下笔,揉了揉太阳穴说道:

“恐怕还会更早,这些百姓也不知能挺到何时。如今的山西官场恐怕都瘫痪了吧。

抓捕诸多豪绅引起市民恐慌,官府无力回天,如此大错,杨柱国的弹劾信恐怕都能堆满一间大殿了吧。”

“老夫的弹劾信什么时候少过?当初老夫任三边总制之时,陕西的状况可不比现在的山西好到哪去。”

杨一清躺在躺椅上悠哉悠哉,反观旁边的夏言已经急得来回乱窜。

就在钦使府邸的人稳坐钓鱼台时,鲁缺来到了大同。

“杨老许久不见,身子可还健硕。”

鲁缺没有丝毫拘束,身为朱厚熜的内臣许久之前就已经与杨一清熟识,而杨一清见到鲁缺后也站起了身热情招呼。

“放心,死不了,倒是你,怎么有空来这里了?”

鲁缺看了看周围人一眼,没有答话。杨一清心领神会,带着鲁缺和康铭走入内室。康铭好奇地问道:

“什么事这么隆重?”

鲁缺还未接话,杨一清就凝眉问道:

“可是陛下收到了北边什么风声?”

鲁缺惊愕一瞬立刻点了点头道:

“陛下测算星象,北方恐有大战,故命我前来改进军械,锻造神威炮和燧火枪。”

说着鲁缺拿出了图纸还有一把燧火枪。

杨一清看着图纸感叹道:

“终究还是来了,当初陛下命我到山西,我便猜到此地必有一战。

这彻查军屯一事闹得沸沸扬扬,鞑靼若不来凑凑热闹,岂非枉费了陛下这番苦心。”

康铭见此提议道:

“可要我先出手稳定山西内部?免得被他们坏了事?”

杨一清收起图纸,眼神一凛道:

“不必,照原计划进行,把杭雄叫进来。”

片刻后,康铭带着杭雄进入内室。杨一清直接开始下命令。

“杭雄,这位鲁缺先生是陛下特派来改进军械的,你专调一队士兵护卫鲁缺安全,他有任何要求必须满足。

他想要什么东西,哪怕抄家灭族你也得给我供上!”

“末将遵命!”

杨一清严肃的神情让杭雄不敢怠慢。而在交代完鲁缺的事情后,杨一清又将矛头转向了山西官场!

“从现在起,以我钦使之名以征调山西各个衙门的衙役,捕快,府兵,所有人全部拉入军营操练!

他们不是想罢官吗?那就让他们罢个够,我倒要看看没了这些鹰犬,他们的衙门能不能挡得住百姓?”

吩咐完事情后,杨一清走向旁边的九边地形图,延绥镇,大同镇,宣府镇,这三镇从来不是随便选的!

……

王家隐宅之内,臧凤翔带着两个人踏入宅院。而这两个人正是来自晋王府和代王府。

见到两人,众人心中暗松一口气,虽然只是藩王,但是好歹也是皇室,而一个“皇”字就足以让许多人仰望。

晋王幕僚开门见山道:

“说吧,叫我们前来有何要事?记住,不该说的不要说!”

王瑶站起身,迎向幕僚,笑眯眯地说道:

“先生放心,我们知道分寸,前面自然不需要先生出手,但是后续弹劾杨一清之事,还望先生能够推波助澜,鼎力相助!”

幕僚听罢点了点头,藩王身份虽贵,但也敏感,所以一定不能做出头鸟,只能顺水推舟。

见到幕僚同意之后,沈廷珍又忽然说道:

“除了此事还有一事需要先生相助。”

“何事?”

“请先生帮忙转移物资,杨一清若见山西动荡难平,恐暴力执法强行夺财,而现在的山西只有你们那里还算安全了。”

“此事可以……”

幕僚虽一口应下,但是眼神玩味,拉长声音道:

“得加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