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万寿帝君名符其实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2章 夜宴

大同文瀛楼内,山西各地有头脸的商户士绅全都汇聚于此。

为了此次宴会,他们不仅将文瀛楼装扮地金碧辉煌,还请了各地名妓助阵,莺莺燕燕,绿环肥瘦,各色美人应有尽有。

所以宴会还未开始,文瀛楼内便是一片欢腾,然而两个不速之客的到来,却让这里的气氛变得紧张无比。

“康兄和张贤弟也来了,快快入座,快快入座。”

王瑶带着宠辱不惊的笑容,招呼张允龄和康铭入座。然而主桌上的阎绳芳和郝建却是毫不给面子地占座制止道:

“这主桌上坐的可都是有名有望的人,蹭吃蹭喝的还是坐那桌吧!”

阎绳芳指向的那桌,是宴席中最不起眼的地方,在如此宴会可以说完全就是陪酒的。

然而康铭与张允龄对此相视一笑,丝毫没有抵抗便去了那桌席,其落落大方的潇洒之态,反而让其他人觉得心里不舒服。

就在阎绳芳等人想要继续刁难二人时,一个小厮匆匆来报。

“杨大人要来了。”

众人听罢立刻收起放浪之态,所有人都一本正经地站了起来,然后在王瑶和沈廷珍的带领下前去迎接杨一清。

可是在见到杨一清的第一眼,沈廷珍就心里一揪,这位大明柱国居然是穿官服来的,一身绯红色的大衣如血般鲜艳,中间的仙鹤补子孑然独立,卓尔不群。

虽然面对众人的捧喝,杨一清依旧温润如春风,但是沈廷珍的心里已经凉了半截。

而在进入文瀛楼后,王瑶说着客套话招呼杨一清入座主桌,可是杨一清在看到康铭后径直朝着边角处而去,他直接坐在了康铭身边!

这种不给面子的做法,让不少人的脸上,笑容消失,但是他们也只能继续捧着。

众人转换阵地,绝色名妓充当侍女亲自斟酒。有名有望的各家族长陪着笑脸,不敢有一丝不敬。

“杨大人近花甲之年还在为山西百姓操劳,不愧为柱国之名。我等当一同给杨柱国敬酒。”

王瑶起身敬酒,圆脸上堆满笑容。然而杨一清拿起酒杯,郑重言道:

“老夫这点辛劳怎及得上边境中顶风冒雪的将士们,他们才是大明真正的支柱!此酒当敬我大明将士!”

杨一清酒水洒落,庄重地朝着边军方向一拜。如此开门见山之举,让众人不由心惊。

王瑶见此亲自为杨一清斟酒,面带悲苦地说道:

“杨大人体恤边军将士之情令人动容,只是山西之地不比江南繁华,这里连年干旱,前几年又动荡不安,百姓生活困苦,许多事情都要从长计议啊。”

杨一清不动声色地抿了口酒,忽然感叹道:

“糜粮千斛筑糟丘,真是好酒啊。只是不知这酒是用了多少粮食酿的?又不知这一桌宴席值多少银子?恐怕光这一道菜都够一个百姓一月的活计了吧?”

“杨大人多虑了。”

沈廷珍起身不卑不亢地说道:

“这桌席只是我们的一点心意,而且自古以来济世安民的道理都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从来没有规定别人吃不上饭,其他人就得一起挨饿。”

面对沈廷珍的义正辞严,杨一清把玩着酒杯,玩味地说道:

“哦?那我倒想听听这军屯一事你有什么说法?那些少了的军屯难不成是被你们这些“穷者”拿去接济自己了吗?”

嘲弄的话语没有让沈廷珍有半分动摇,他正面回应道:

“军屯减少一事,虽有人祸,但更有天道轮转之因。卫所士兵或有折损,或有力不能耕,或遇天灾无收。

而山西之百姓同样需要田地过活,这些田地不是没了只是转接给了百姓。一饮一啄,正如花落春泥,皆有定数。”

杨一清意外地看了看沈廷珍,讶异道:

“好一张巧嘴,只是你的嘴再利也变不出田地,我边军将士没有收成就守不住边关,到时外敌入侵,你们这些人焉还能在此高谈阔论?”

沈廷珍听罢掏出准备好的账册交给杨一清,而后语重心长地说道:

“上下不和,虽安必危。外敌虽要警惕,但内部的安稳也必不可少。

我山西士绅也是想要报效国家之人,这些账册上的田地都可以交给大人,还望大人三思而行。”

杨一清看着账册忽然意味深长地一笑,紧接着杨一清直接将账册摔在了桌子上,厉声道: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即便这些田是分给了百姓,也只有陛下能分,你们哪里来的资格,在这里装什么仁义!”

随着杨一清发飙,康铭也不再沉默缓缓说道:

“正德十五年三月,阎家收宁化所千户隐田契二百顷,作价银八百两,市价当值四千两,阎家这笔买卖赚了三千二百两啊。”

“不止呢!”张允龄抿了口酒,说道:

“席家用军户炼铁的炉子,每日多产精铁两千斤。按工部收购价...”

他手指蘸酒在桌上写了个两个字“廿万”!

“仅一年就是这么多雪花银啊。”

被点破的阎绳芳和席铭暴跳如雷,当即怒怼张允龄!

“张允龄,你装什么大尾巴狼?你张家侵占的军屯还少吗?你每年的盐引是怎么来的心里没数吗?”

“杨大人若是要查军屯,最该查的就是张家!”

面对两人的拉垫背行为,张允龄坦然道:

“没错,我张家的家业确实有一部分是因为军屯,但是水清濯缨,水浊濯足,当初我张家无力挽回大势,只能随波逐流。

而今当今天子欲澄清寰宇,我张家愿倾尽家财,舍命相助。所有在我张家名下的军屯已经全部交还给杨大人,并且奉上多年应征之税收,没有一丝遗漏!”

张允龄说罢,杨一清起身拍了拍张允龄肩膀,赞扬道:

“张家此举才是天下商民之表率。老夫也知道很多事情都有不易之处,所以老夫也不求你们能缴纳过去的税收。

只要你们把军屯如数奉还,老夫可以向陛下请旨,过往之事,一概不咎。”

杨一清话音落下,山西众豪绅沉默不言,他们把目光全都转向了王瑶和沈廷珍。

然而不待两人说话,阎绳芳拍案而起,倔强地说道:

“商人低买高卖不过常理,我们所做之事都是有正规文书的,杨大人难不成要强行夺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