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1章 醋坊开张
晨雾还未散尽,县衙的差役就押着王掌柜游街示众。姜南站在人群外围,看着那个曾经趾高气昂的酒商如今蓬头垢面,脚镣在地上拖出长长的痕迹。昨夜那场闹剧后,王家酒坊被查封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似的传遍全镇。
“东家,咱们的醋...“王大牛凑过来低语,粗糙的手指指向巷子深处。三个穿着王家酒坊服饰的工匠正局促地站在墙角,脚边堆着几个鼓鼓囊囊的麻袋。
姜南缓步走过去,为首的工匠噗通一声跪下:“姜东家,求您收留!我们实在是...“
“起来说话。“姜南扶起他,顺手掀开一个麻袋——里面是整套的蒸馏器具,铜管上还刻着王家的标记。“这些是?“
“掌柜的私藏的好家伙。“工匠压低声音,“他让我们连夜拆了藏起来,说是...说是等风头过了再开张。“
姜南指尖抚过铜管上精细的螺纹,这工艺比她工坊里的强了不止一筹。她抬头看了看天色,朝阳刚刚爬上屋檐,在青石板上投下细长的影子。
“带上东西,跟我来。“
工坊后院,姜南指挥着新收的工匠组装蒸馏器。铜管在晨光中闪闪发亮,她正调试着连接处的密封性,忽然听见前院传来一阵骚动。
“让开!官府查案!“
姜南眉头一皱,这个声音她认得——是县衙的钱师爷,王掌柜的远亲。她快步走向前院,正好看见钱师爷带着两个差役踹翻了晾晒的醋坛。
“姜氏女,有人告你窃取王家秘方!“钱师爷抖着一张状纸,眼角余光却不停地往工坊里瞟。
姜南不动声色地挡在门前:“师爷说笑了,我这酿醋的方子,还是从《齐民要术》里学的。“她朝围观的人群笑了笑,“诸位若不信,现在就可以去书肆查证。“
钱师爷脸色一沉:“那这些工匠怎么解释?“他指向正在搬铜管的王家工匠,“还有这些器具,分明是王家的财物!“
“师爷明鉴。“姜南从袖中掏出一张纸,“这是他们自愿签的工契,至于器具...“她又取出一张当票,“昨日我在当铺买的,花了足足二十两银子呢。“
钱师爷一把抢过当票,眼睛瞪得溜圆。这确实是王家当铺开出的票据,日期还是三天前——正是王掌柜被收押前最后一天。
“你...你...“钱师爷的手指抖得像风中的树叶。
“对了。“姜南突然提高声音,“昨日我整理账本时,发现一件趣事。“她朝屋里招招手,王大牛立刻捧着一本账簿跑来。“王家酒坊每月都要往京城送十坛'特供酒',可账上记的原料,却只够酿五坛...“
钱师爷的脸刷地变白。姜南意味深长地拍了拍账簿:“师爷要不要拿回去...仔细看看?“
钱师爷最终灰溜溜地走了,连状纸都忘了拿。姜南把玩着那张纸,发现背面有淡淡的靛蓝色墨迹——和之前李婆子留下的密信如出一辙。
“东家!“一个工匠突然惊呼,“这铜管里有东西!“
姜南快步过去,只见工匠从一根弯曲的铜管里倒出个小油纸包。打开一看,是几粒花椒大小的种子,散发着奇特的辛香。
“西域的花椒。“萧七郎的声音从门口传来。他今天换了身月白色长衫,腰间却依然挂着那个药囊。“正好用来酿药醋。“
姜南会意,将种子递给他:“萧郎君来得正好,看看这个。“
萧七郎接过种子,指尖不经意地划过她的掌心。他低头嗅了嗅,突然皱眉:“这不是普通的花椒。“他从药囊中取出个小铜钵,将一粒种子碾碎,加入几滴清水。液体立刻变成了诡异的蓝色。
“迷魂散的主料。“萧七郎声音压得极低,“王家往京城送的'酒'里,恐怕掺的就是这个。“
姜南心头一震。难怪王掌柜宁可毁掉器具也要藏起这几根铜管...
“东家!“王大牛慌慌张张跑进来,“李婆子回来了,还带着个官差!“
姜南迅速将油纸包塞进袖中,转身时已经换上笑脸。李婆子领着个陌生差役站在院中,那差役的腰牌却是京城制式。
“姜东家。“差役抱了抱拳,“奉永昌侯府之命,特来采买您新酿的...醋。“
院中顿时一片死寂。姜南注意到李婆子嘴角那抹得意的笑,她不动声色地掐了掐掌心:“大人远道而来,不如先尝尝新出的酱菜?“
差役刚要拒绝,萧七郎突然插话:“这位差爷看着面熟,可是在御药局当过差?“
差役明显一怔,手不自觉地摸向腰间——那里别着个小小的药铲,铲柄上刻着御药局的徽记。
“萧...萧大人?“差役的声音突然发抖。
萧七郎轻笑一声,从怀中掏出块玉牌晃了晃。差役立刻单膝跪地,李婆子则面如死灰。
姜南趁机凑近萧七郎耳边:“你早就知道?“
“猜的。“萧七郎的呼吸拂过她的耳廓,“永昌侯府突然对醋感兴趣,必是那坛'特供'起作用了。“
当天下午,姜南的醋坊正式开张。她指挥工匠们在门口支起大锅,现场演示红薯醋的酿制过程。萧七郎则在一旁摆开药摊,用新酿的药醋调制解暑汤。
“诸位乡亲!“姜南站在凳子上高声道,“今日凡买醋者,免费教酱菜做法!“
人群顿时沸腾起来。正当热闹时,一辆马车缓缓驶来,车帘掀起一角,露出县令夫人苍白的脸:“姜姑娘,那美容醋...可还有?“
姜南眼睛一亮。前日她随口提的醋方,没想到真有效果。她亲自捧了坛醋送到车前,趁机低声道:“夫人,那账簿...“
“老爷看了。“县令夫人迅速塞给她一张纸条,“小心钱师爷,他昨夜去了黑松林。“
姜南展开纸条,上面画着个奇怪的符号——和李婆子留下的密信一模一样。
夜幕降临,工坊终于安静下来。姜南清点着今日的收益,光定金就收了五十两。她正拨弄着算盘,突然听见房梁上传来轻微的“咯吱“声。
“既然来了,何必躲躲藏藏?“姜南头也不抬地说。
房梁上跳下个黑影,正是萧七郎。他手里拿着半块啃了一半的胡饼,笑道:“姜姑娘好耳力。“
“查到了?“姜南放下算盘。
萧七郎点点头,从怀里掏出个小本子:“钱师爷每月初五都会去黑松林见个人。“他翻开本子,里面夹着片靛蓝色的布料,“这是昨晚那人留下的。“
姜南接过布料,在灯下细细查看。这料子比李婆子用的高级许多,边缘还用金线绣着细小的纹样...
“永昌侯府的家徽。“萧七郎证实了她的猜测,“李氏的兄长,恐怕比我们想的更着急。“
正说着,后院突然传来“扑通“一声闷响。姜南吹灭油灯,从门缝往外看——月光下,李婆子正鬼鬼祟祟地摸向酱缸,手里拿着个纸包。
“要抓现行吗?“萧七郎低声问。
姜南摇摇头:“让她做。“
他们悄悄跟到后院,躲在柴堆后观察。李婆子颤抖着打开纸包,将里面的粉末撒进酱缸,然后又从怀中取出个小瓶,往缸里滴了几滴液体。
“那是...“萧七郎突然瞪大眼睛。
姜南也闻到了——是西域花椒的辛香,和今天铜管里发现的一模一样。
李婆子做完这一切,慌慌张张地跑了。姜南立刻上前检查酱缸,发现表面已经浮起一层诡异的泡沫。
“迷魂散。“萧七郎蘸了点液体尝了尝,立刻吐出来,“浓度足以让人说真话。“
姜南眼睛一亮:“正好...“
三日后,县衙来人请姜南去给永昌侯府的“贵客“做酱菜。当她带着特制的酱坛走进花厅时,发现主座上坐着个华服男子——正是那晚在黑松林逃走的蒙面人。
“姜姑娘。“男子笑容和蔼,“听说你的酱菜别有风味?“
姜南恭敬地呈上酱坛:“侯爷谬赞了,不过是些乡下手艺。“
男子——永昌侯的笑容僵了僵:“你认得我?“
“侯爷腰间的玉佩,“姜南指了指,“和那晚在黑松林时一样耀眼。“
永昌侯脸色骤变,猛地拍案而起。就在这时,花厅的屏风后突然转出萧七郎和县令,后面还跟着几个御医打扮的人。
“侯爷。“萧七郎亮出玉牌,“御药局奉命查办迷魂散一案,请您配合。“
永昌侯刚要发作,突然晃了晃身子——他面前的酱菜已经少了一半。姜南微微一笑,这坛“特制“酱菜里,可是加足了李婆子亲手下的料...
当天傍晚,姜南站在工坊门口,看着永昌侯的马车灰溜溜地离开县城。萧七郎不知何时出现在她身旁,手里把玩着那个油纸包。
“花椒种子我拿走了。“他说,“御药局会追查来源。“
姜南点点头,突然想起什么:“李婆子呢?“
“今早被发现死在屋里。“萧七郎的声音很平静,“牙缝里有乌头碱,和吴三一样。“
姜南沉默片刻,转身走向酱缸区。工人们正在忙碌,新一批的酱菜已经封坛。她摸了摸坛口的封泥,突然对王大牛说:
“明天开始,教大伙儿认字吧。“
“啊?“
“就从《齐民要术》教起。“姜南的目光越过工坊,看向远方,“总有一天,这些手艺不该是秘密。“
夜色渐浓,工坊里飘出新醋的醇香。而在遥远的京城,一场风暴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