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68章 刘秀以和为贵
江南的文人,都擅长激扬文字,洪承畴不知天高地厚,结果引来一顿喷子,这三个月,这些人喷的正爽。
在刘秀眼中,这样的意思不大,聊胜于无吧,大体上说,刘秀眼中的文人不怎么高大,因为就算说的天花乱坠,也解决不了目前的局面,没有强大的武力,根本拿清军没办法。
不过刘秀能够理解,东林党在历史上名声不好,也许是因为一直是在野党,他们真正把握朝政时间其实不长。
江南的文人,其实和愤怒青年差不多,他们也想为国争光,只不过不知道如何去做。
既然行动陷入迷茫,那么激烈的话就能够理解,不过江南此时,最突出的特点,可能就是亢奋。
这都是从阮大铖开始,他们一会要出兵,一会要杀尽二鬼子,他们给刘秀留下的印象,其实有点不够稳重。
东林党,包括受他们影响的复社,他们受文华影响,充满了斗争精神。这是好的一方面,另外一方面就是年轻人,容易被大佬忽悠。
东林党这些大佬们,可不是一般人,都是骨子里的阴谋家,面对洪承畴,这些人能算计,并且会算计,一点不落下风。
洪承畴也是高人,算计过很多人,他其实还很极端,当时松锦大战失败,就差点自杀。
这是江南文人的一个共性,有的时候一激动,为了一个大部分人。根本看不明白的东西,可以做的连命都不要。
反清气氛越来越亢奋,这就是刘秀眼中的文人,走的路越来越激进,他们没有错,错的是这个乱世,他们都是刘秀的基本盘,当然要支持。
支持之外,还得有限制,不能被孤立成少数,所以当刘秀腾出手来,他开始提倡以和为贵,他真的希望,应该给这个世界,更好的东西。
江南还在论战,洪承畴亲自写信夏完淳,说:“童子何知,岂能称兵叛逆?误堕贼中耳!归顺当不失官。”
夏完淳佯为不知洪承畴,公开发表回信:“我闻亨九先生本朝人杰,松山、杏山之战,血溅章渠。先皇帝震悼褒恤,感动华夷。吾常慕其忠烈,年虽少,杀身报国,岂可以让之!”
最后夏完淳更是掷地有声地说:“亨九先生死王事已久,天下莫不闻之,曾经御祭七坛,天子亲临,泪满龙颜,群臣呜咽。汝何等逆徒,敢伪托其名,以污忠魄!”
夏完淳则全盘策划反清宣传,他的父亲夏允彝,还为刘秀撰写讨贼檄文,得到四方响应,一时间江南土匪纷纷投降。
其中就有太湖的土匪,其中吴易还把家眷全部送来了镇江,表示反清的决心,刘秀于是在太湖东岸,设立太湖营,让夏完淳负责,整编太湖土匪。
同时,夏完淳抽出时间,还在给刘秀建议,对东林大佬,他就认为,德行很好,能力不够,放在平时还行,在大争之世则成事不足。
辩论时间越长,刘秀的威望越高,站在道德高点,好不痛快。
在军校一个月后,刘秀的大部分时间用来处理死刑犯,被打成二鬼子的太多了,这样下去社会都要卷起来。
刘秀直接把所有嫌疑人,全部放在赎罪营,有后勤营管理,参加军屯,他准备等以后有机会全部放了,这些人参加的是义务劳动。
至于妇女还有孩子,刘秀单独设计少年营,做点力所能及的活就行了。
反清力量占了优势方,刘秀觉得,现在的江南,更需要展现的,恰恰是团结艺术,而不是随便就戴帽子。
激情和亢奋是联系在一起的,这是一件事的正反面,有了激情,才有那样的亢奋。
而那样的亢奋,又反过来支撑着激情。刘秀不反对反清的激情,但是他不希望亢奋吞噬离职。
以前东林党没办法,特别喜欢搞阴谋,但是同时也都被阴谋所把持着,无法自拔。
刘秀编故事,宣传自己就是一个典型的计谋,光明正大,就是为了让江南人支持他,提供钱粮,所以刘秀做的都是公开的,最终江南文人信了,这样计谋就得逞了。
刘秀为了实现一个目的,而有行动,对这个行动的规划,就是计谋,关键是这计谋,理解的是一致的。
江南商人多,商人就是要讲计谋的,对不对?商人不反对,觉得计谋和策略,这都是做事的方法。
江南人不认为,说刘秀这样算计有什么不好,人的交往就是算计来算计去,为了让敌人相信,玩点阴谋诡计没什么。
但是刘秀告诉大家的都是真的,他相信反清真的是文人需要的,所以才要合作。
反过来,洪承畴的很多做法是阴谋,好话说尽,说出来的承诺不要钱,要多漂亮有多漂亮,然后真要信了,他又不履行,这就是一个阴谋。
刘秀和洪承畴很多做法差不多,目的是一样的。那为什么说刘秀这个是计谋,洪承畴那个就是阴谋。
如果是像刘秀那样,有承诺有执行,有一句夸大,将来你可以回来找我。听明白了这个有什么好处,你才支持的的。
但是现在洪承畴,他的做法是拿自己说事,很多文人完全不明白,这需要付出什么,但是仍然相信了。
关键问题就在于,江南投降的官吏,也想成为洪承畴那样,拥有那样的权利,所以后来就反了。
其实洪承畴也是没办法,他就没有决定权,只能用阴谋呢,阴谋是把江南人引向错误的理解,然后达到目的。
投降了就想拥有更大的权利,纯胡扯的。为什么达不到?
因为清军的决定权利在多尔衮,它的分配跟这个洪承畴根本就没有关系,投降就能成为什么总督,那就是一个梦,根本就不靠谱的。
刘秀现在做的,同意维护江南人的利益,在如今的江南,看起来是很傻的人。至少洪承畴认为,这个行为是刻舟求剑,南辕北辙,也放松了警惕。
但是刘秀这个做法,长远看起来不吃亏,要知道无论怎么做,一件事只可能有两个后果,一个是好的,一个是坏的。
最高明的计谋,其实一句谎话都没有,但是仍然引导洪承畴上当,这就是境界。
计谋也是讲究境界的,传统文化当中,最高境界可以在阳光下展示,根本不怕被人看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