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67章 挟天子以令诸侯
弘光帝的失败,结果很严重,汉人失去中央,各地军阀失去大一统的格局。失去了中央,就陷入到了强者为王。
福建隆武政权,在冰冷凄凉的宫殿里,隆武帝一定经常想起汉献帝,他也看过三国演义。
现在的隆武帝说着是大权独揽,其实就是扮演的汉献帝,而郑家就是他扮演汉献帝的时候,遇到的野心家董卓。
就是隆武帝被郑家控制了,大臣没有傻的,于是不断传出郑家要害皇帝的说法,没错,这是江南文人讲给刘秀的故事。
由于清朝剃发令下引发了血腥杀戮,浙江大地抗清斗争如火如荼。明朝诸王杀的杀,降的降,走的走。
原本降清的明朝浙江防倭总兵,王之仁重新举起义旗,与张国维等人在绍兴推举鲁王朱以海为“监国”。
鲁王政权仍旧沿用“弘光”年号,他们并不知道隆武政权在福建成立的消息。两个朱明同姓政权产生龌龊,最后竟闹出互杀来使的事情。
正因隆武帝和鲁王两个人都为疏宗,所以,鲁王一方得知隆武帝称帝消息后,并未立即退位归藩。双方各自手下的大臣为争拥立之功,自然都紧上疏要求不要退位,硬顶各自的“招牌”。
隆武帝起先很有诚意,他派人来信携赏银要鲁王承认自己天下一统,并笼络浙东的明臣明将,答应个个要加官晋爵。
一般人可以接受隆武帝,鲁王手下的张国维、王之仁等人不答应,因为如果这样,他们就没有“拥立”大功。
鲁王本人在给隆武帝的回信中,也称隆武帝为“皇叔父”而不称“陛下”,表明他不承认隆武政权。朱聿键怒,令杀鲁王信使。
当时的鲁王君臣,很想快速攻下南京这个象征性极强的城市。如果南京在手,“监国”成为“皇帝”,自然名正言顺,这样鲁王比起远在福建的隆武政权,要“合理”“合法”得多。
鲁王军力不行,进攻杭州大败而归,而这一切背后,都是刘秀不知道,这是江南文人的内斗。
清军兵分两路,一路打浙江,没有什么悬念,另外对付福建明军,不能说是明军,他们都是郑家的私人武装。
战争一爆发,鲁王主力兵败,被迫撤出浙江,这回没有走那么远,而是直接投降了。
其实啊,隆武帝也后悔了,不是他不想去江南刘秀军,是走不脱。
他在福建完全是被人扣留了,就这一路,隆武帝逃亡之路,每个军阀都想控制皇帝。
对了,他们也看过三国演义,挟天子令诸侯,都学会了,要把隆武帝身上的剩余价值榨干。
当然郑家想的很好,理想很美好,现实太骨感,战争也没有按照刘秀设想的,那样进行到底。
原因是什么?原因是郑家不肯打了。郑家逐渐明白过来了,他们没必要抵抗,清军的目标也不是他们。
在明白这个以后,郑家内部很纠结。因为一部分人认为,南明是对自己有恩的,就这样献出去不合适。
所以这个时候的洪承畴不再进攻,而是一直在诱降,他虽然比郑家强,但是如果明军在一起,他的绿营还是弱。
但是他跟着清军,就必须打到底,不然未来一定被清算,反过来,洪承畴认为,郑家要是倒向绿营,那其他汉人就得从江南走人,就打不过绿营。
所以暂时的整个江南,陷入一片死寂。暗流涌动。就是这样。仗打到十月,突然不打了。
南明这一段历史真的不好说,江南不是只有一个隆武政权,这个时候,有好多藩王。
广东的军阀也没有闲着,郑家扣住隆武帝,他们可不会听郑家的。
结果发生了,广州也在准备搞个皇帝。而这个广州的军阀,眼看着郑家玩的不错,于是立了永历皇帝。
江南现在好几个皇帝,所以南明人心乱了,不用武力,这里边的事就多了,广州的新皇帝,居然封隆武帝为太上皇。
太上皇真的不是爸爸的意思,新上来的皇帝,肯定是被人被人操纵,所以各地军阀都不承认。
洪承畴有的是办法,挑动南明内斗,结果现在很好说,南明根本没有一致对外。
郑家最后还是分裂了,一部分投降,投降以后,清军没有费很大力气,就灭了隆武皇帝。
南明经过这样一闹,其实最后的本钱,也都输光了,根本没人再在乎朱家人,除了草根没办法。
清军也在乎,广州有皇帝,他们就去广州,于是踏上西进的路,从福建到广东,步行要走多久?
广州现在啊,其实在军阀手中,那就是龙潭虎穴呀。所以,永历皇帝后来,老说我被别人劫持了。
永历皇帝本来不在广州,广州军阀邀请,他自己不想去,奈何下面人要去,于是今天下雨不能走,明天天晴不能走,刮风不能走。
本来按照这样,永历皇帝觉得要想走到广州,真的需要一个气候的奇迹。
如果不是广州军阀突然死了,可能永历皇帝永远都走不到,还在路上,广州发生了内乱,军阀就被人暗杀了。
到底是谁,没人关心,永历皇帝不知道,因为谁都想让他死。
永历皇帝才到广州,现在是压力山大。他这辈子其实很不容易,不过幸运的是,做过皇帝也算值了。
在广州根本没人听皇帝的,永历皇帝,这小伙子其实怪不容易的。广州军阀这样手握重兵的人,让人给暗杀了。
军阀们如果想搞挟天子以令诸侯,最终大部分,也没有逃脱扮演董卓模仿秀的命运。
广州军阀是被亲信暗杀的,和吕布刺董卓意思差不多,他都能被人暗杀,这永历皇帝能怎样,连卫队都是别人的。
至于隆武帝,不知道为什么死了,南明其实剩下的时间,也就毫无悬念,他们的反清,这场比赛已经结束了。
崇祯皇帝以后的接班人,就没有一个有能耐的,故事就是这样。
南明的历史,其实就是这样,各种各样的意外,一棵一棵大树倒下了,清军南下,首先摧毁那些站出来的大树。
从扬州大战起家以后,到隆武帝死去,可能这是刘秀一生中最困难的一年,因为看不见阳光,看不到希望。
刘秀的位置不好,旁边就是绿营,军事上叫强敌林立。
刘秀对未来的规划,崛起之路真的是非常非常特殊的,要用草根方式。
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下,刘秀始终在发展,一直在壮大。他一直都比身边的绿营弱小,在竞争中处于处于完全的劣势。
但是刘秀为什么没有被进攻,因为什么?因为幸运,不是,是不出头。
刘秀的手法就是低调,南明军阀,都在争相恐后,只有镇江在和洪承畴搞论战。
刘秀做到了一件事,你不在乎我没关系,我稳得住,现在打败清军,说实话他还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