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从救援扬州开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2章 顾炎武的到来

这是有人在后面推动,希望北伐军能接过抵抗的旗帜,刘秀再三追问,顾先生先是谦虚了,说他只是懂帝王之学,不过盛情难却,就抛砖引玉。

顾先生提出,应该占据淮海,效法朱洪武,向南拿下应天府,再步步为营,团结汉人,北上打清军。

顾先生感觉到了刘秀的热情,还推荐顾家的几个青年,其中有一个人刘秀听说过,就是鼎鼎大名的顾炎武,不过现在还是青年才俊。

王三作为守卫,还担心来人不安全,要检查,刘秀看到之后,脸板了起来,“这都是自己人,出去吧!”

王三只好离开,他不明白大帅为何训他,明明没有错啊。

顾炎武生于昆山千灯镇,原为顾同应之子,曾祖顾章志,顾氏为江东望族。

顾炎武过继给去世的堂伯,顾同吉为嗣,寡母是王逑之女,十六岁未婚守节,白天纺织,晚上看书至二更才休息,独立抚养顾炎武成人,教以岳飞、文天祥、方孝孺忠义之节。

顾炎武14岁取得诸生资格后,与同窗归庄兴趣相投,遂成莫逆之交。

到十八岁时二人前往南京参加应天乡试,共入复社。二人个性特立耿介,时人号为“归奇顾怪”。

顾炎武以“行己有耻”、“博学于文”为学问宗旨,屡试不中。

自27岁起,断然弃绝科举帖括之学,遍览历代史乘、郡县志书,以及文集、章奏之类,辑录其中有关农田、水利、矿产、交通等记载,兼以地理沿革的材料,开始撰述《天下郡国利病书》和《肇域志》。

崇祯十四年二月,祖父顾绍芾病故。崇祯十六年夏,以捐纳成为国子监生。

清兵入关后,顾炎武暂居语濂经,由昆山县令杨永言之荐,投入南明朝廷,任兵部司务。

顾炎武把复仇的希望寄托在弘光朝廷之上,他满腔热忱,撰成《军制论》、《形势论》、《田功论》、《钱法论》,即著名的“乙酉四论”。

出谋划策,针对南京政权军政废弛及明末种种弊端,从军事战略、兵力来源和财政整顿等方面提出一系列建议。

今年五月,顾炎武取道镇江赴南京就职,尚未到达,清兵南下,南明军崩溃,传闻清军铁骑又指向苏、杭。

江南各地抗清义军纷起,顾炎武和挚友归庄、吴其沆投笔从戎,参加了佥都御史王永柞为首的一支义军。

诸义军合谋,拟先收复南京及沿海,听说刘秀在江北,又被顾先生写信,这才北来。

刘秀听过顾先生介绍,这才热情的邀请,“各位,可否做我幕僚,助我一臂之力?”

顾炎武他们当然愿意,刘秀扬州大战,打败清军,威震天下,本来就想来投,只是没有机会而已。

刘秀请顾先生带其他人去协助阮大铖,只留下顾炎武,从外表来看,浓眉大眼,鼻直口方,也是普通的书生,没有特别的地方。

不过刘秀还是要交流,“久仰大名,如雷贯耳,救援应天府,先生可有建议?”

这个建议当然还是如何救援,救援是一定的,刘秀要树立大旗,必须让别人看到,其他南明军队都在逃跑,他不但不怕,还要迎难而上。

至少镇江的郑家已经离开,临走前还给了郑成功一封信,劝说一起南下,本来郑成功不打算回信的,刘秀反而让他南下镇江,当然不是一个人,带上了一千水军,星夜南下,守住防线,北伐军马上就到。

顾炎武还是年轻,没有提出令人眼前一亮的建议,刘秀谈过之后,决定不能拔苗助长,就派到淮安,先和陈南一起搞建设。

见过夫人之后,刘秀找来心腹商量出兵大事,师出有名,刘秀也要安排一下。

扬州最尊贵的总兵府,周围环绕着本地最有权的武将,包括北伐军和从应天来的南明将领。

这个院子坐拥绝佳地理位置,处在长江北岸,瓜州江边,四周都是军营。

总兵府在这片军营,显得尤为独特,如璀璨的明珠,占地面积庞大,设计风格融合了东方古典,彰显着庄重典雅。

在阳光的映照下,白色外墙散发着温润的光泽,与周围的军人形成鲜明对比。

屋顶采用了琉璃瓦,映射出七彩斑斓的光芒,显得尊贵非凡。

大门由一对精致的铁艺门扇构成,上面还镶嵌着扬州大族的家族徽章。

张家大院,门外不远,长江水面波光粼粼,悠然自得。

从外貌便可见一斑,这是一座富丽堂皇的住所,足以见证过去主人的显赫地位。

此时此刻,刘秀正在举办一场聚会,他坐在主位上,今日显得十分精神,双目炯炯有神,脸上挂着喜悦之色。

在场的人也都非常兴奋,除了交出院子的家主,张家主也是积极靠近北伐军,其他地主都没有收到任何邀请,只有他受到邀请,刘秀的回报可见一斑。

下方,北伐军端坐两旁,看着主位上的刘秀,等待他接下来的发言。

刘秀哈哈一笑:“今天我宣布,建立大汉元帅府,北伐军保持不变,各位也都有新的职务。”

他语气中带着无尽的喜悦,高太监看着刘秀,十分理解他的心情。

为了这一天,很多人等太久太久了。

张家主也是如此,扬州发展举步维艰,每日如履薄冰,生怕哪一天会遭遇灭顶之灾。如今刘秀要建立新的元帅府,再也不需要担心了。

苦尽甘来!刘秀不知道张家主的想法,与割据一方,这件大事相比,他其实对生意什么的,并不是太在乎。

他把家国情怀,看得比生意还重要无数倍,可以说,南明一倒,刘秀吃饱。

即便如此,刘秀依旧坚持对南明的支持,不一定有啥收获,但却在格局上打开了局面。

“大帅,今天是个值得高兴的日子。”刘亮看着刘秀,兴奋地说道。

刘秀哈哈大笑:“难得今天这么高兴,大家一起喝一杯!”

众人纷纷拿起杯子,隔空敬酒。刘秀今天的食欲出奇的好,吃起菜来津津有味。

但就在这时,他扫视一圈,发现少了个人,问道:“李八呢?怎么不在?”

王三无奈道:“昨天我就告诉他,必须来参加今天的聚会,结果还是没来,把我的话当耳旁风。”

这个李八,也是个独挡一方的大将了,竟然这么不着调,丝毫没有大局观。

刘秀笑了笑,“看来应该有事情,回头再通知。”

他今天十分高兴,也不在意,若换了以往,肯定是要训斥一番的。

王三松了口气,心说逃过一劫,看来大帅今天真的很高兴,脾气也比以往好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