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守拙:重大国际变局下的唯一选择
近代历史上,从1840年到1857年,大英帝国对中国进行了十几年的侵略后得出经验教训,中国这种人口众多、历史悠久的超大型的大陆国家是不可能被完整征服的,所以认为中国必须分裂。相应地,所谓“大英帝国远东战略”,就是各国都可以在中国拥有殖民地,但任何“列强不得形成独占利益”。然后,这个既成战略又被后起的美国在19世纪末期变成了“门户开放,利益均沾”,成为列强们都认同的殖民化中国的政策。也就是说,英美领导下的西方列强在中国的战略其实就是“分而治之”,逐步肢解;而且从1857年大英帝国远东战略制定之后就基本确定了,那之后没有大的变化。
当前,在重大国际变局下,中国外交政策就应该相对更为谨慎。客观上我们既不可能重复欧洲人搞“绥靖政策”的做法,也不能像有人要求的那样,一定要站起来代表第三世界大声疾呼。我们不得不继续“守拙”。
(一)谁才是美国真正的对手?
如果从国际战略格局的变化看,我们首先应该认识到,真正有可能成为美国资本对手的是欧洲。
俄罗斯及其他欧洲国家都非常愿意看到美国在战略上把“两洋”改为“一洋”,把亚洲作为战略重点,把军事力量转移到西太平洋。
毋庸讳言,美国把战略重点转移到西太平洋对欧洲也是一个历史机遇。人们已经看到,同期欧盟乘机抓紧东扩、加快欧盟的一体化进程,抓紧利用美国和中国的紧张关系,创造欧洲第二次崛起的机会,希望成为可以和美国抗衡,进而替代美国霸权的另一极力量。
我于去年和今年两次去欧洲,和那里的学者讨论到这一点的时候,欧洲的有识之士看得很清楚。欧盟国家本身并不想和俄罗斯对抗,但是,北约是美国主导的,欧洲人想从“法德军团”变成“欧洲军团”,建立自己的军事力量,然后以之来代表欧洲利益。这当然遭到在欧洲军事上占绝对优势的美国的强烈反对。美国认为有北约就够了,因为北约的军事主力基本是美国军队,美国战后在欧洲各国的战略要地驻兵,客观上压制着欧洲各国的崛起和对美国的反弹。为什么欧洲各国除了法国之外,大多数政治家对美国的批评非常谨慎小心,因为只有法国领土上没有美军;显然,德国的军队根本对付不了在德国领土上驻扎的美国军队。所以相对来讲,政治独立的、态度比较强硬的,只有领土上没有美国兵的法国。当然,如果这次法国极右翼势力上台,那可能就比较麻烦了;如果一直是中间势力或是中左势力执政,对美国就不利。而法德联合,推进欧洲一体化,对整个世界再次形成两极制衡是有好处的。
因此,我们应该高度评价欧盟崛起,积极发展对欧洲的经济政治合作关系,尤其应该适度支持欧元汇率提升;同时,必须低调宣传中国的发展,公开暴露制约中国发展的“人口膨胀、资源短缺”的国情矛盾。我们隐含的希望——就像毛泽东当年希望的那样——如果发生第三次世界大战,最好发生在欧洲,而不是亚洲。遗憾的是,现在对于中国第三代、第四代领导人来说,军事冲突和战争的威胁已经日益迫近到亚洲而不是欧洲。这时的欧洲人急于想实行绥靖政策,就像第二次世界大战一样,把战争的祸水往东方转移,尽量让美国人到东方来。
(二)中国周边国际形势
现在中国的周边是多事之秋,有以下几点原因。
首先,日韩两个重大的亚洲经济体跟中国存在结构性的经济冲突。
问题很清楚,东南亚根本不是我们的对手,那些国家的产业结构不完整,没有重型工业,没有原材料工业,没有支撑国家基本建设的大型制造业,只有日本雁阵式战略转移过去的加工业,只可能对我们华南地区一般产品制造业的出口,比如服装、食品等低附加值出口构成竞争。因此中国提出“十加一”,跟东南亚结盟,这就可能重新形成亚洲的地区经济结构整合,有利于中国的产业输出。
不过,我们这样做,客观上必然和日韩冲突。
20世纪过去的两次大战都是在那些产业结构趋同的国家中发生的,日韩和中国一样,都有着完整的重型工业,由重型工业又必然带动大型机械制造,如造船、汽车等战略产业的发展,然后才是次级产业的发展,所以,越是产业结构完整的国家,其稳定性越强。同时,如果不扩张的话,它的内部危机就会越来越严重,包括我们的国企问题,之所以解决不了,也是这个道理。重型工业结构国家的大型制造业必须是生产线输出才能有活路,这一点是所有的老牌工业化资本主义国家的必经之路,而当代的中国就是走不了这条路。我们现在仍然是一般产品输出,既没有产业输出又很少有设备输出。从发展规律看,我们其实只靠对内剥夺完成了原始积累,离真正的资本主义工业化还有一个不可能逾越的对外扩张阶段。
因此,“9·11”之后,美国在中国周边形成的基本战略布局是值得我们谨慎考虑的。比如说美国打阿富汗,军队驻到了乌兹别克和吉尔吉斯,于是,就能够扼制西亚乃至整个中亚。中国苦心经营的上海中亚五国合作机制这样一个想整合中亚、协调中国西边石油生产国关系的设想,很快就被美国人打阿富汗给突破了。这就意味着,美国要在中亚搞面向西欧的石油通道不仅得到军事保证,而且得以进一步控制欧盟的石油命脉。而中国修建的西气东输工程,其隐含的战略意图是进一步向中亚五国的石油资源地发展,乃至将来如果可能,发展中、印、俄三角关系,分享里海的石油资源。这个战略意图看来是难以实现了。
中国要按照目前这个工业化、城市化的速度发展,没有外部稳定的石油补给是很难维持的。越来越多的人要买汽车,城市还要改烧天然气,所有这些消耗大量能源的项目都发展起来的话,其结果必然是中国成为一个石油和能源的高度进口依赖国。
日本现在人均消费两吨石油,1亿多人口每年要进口两亿多吨石油。马六甲海峡每天对开180艘巨型油轮,给日本运送石油。就这一个制约因素,使得日本经济即使全球第二,哪怕成为全球第一,也必须紧跟美国。
从目前我们国内的发展情况看,中国预计10~15年之后会实现7亿城市人口的目标。我们即使没有日本那么大的消耗量,按照他们的一半算,再过10年,估算下来我们的石油也将有70%靠进口。马六甲海峡目前已经非常繁忙了,现在海盗又重点袭击油轮。要想挡住中国的这条几乎是唯一的石油运输线,是非常容易的。当年苏联在越南的金澜湾、美国在菲律宾的苏比克湾,都建设有大型军事基地,两个超级大国都是为了控制亚洲的生命线。我们过去靠自力更生的时候,经济上没有那么大的外需,军事上可以立足于人民战争,可以没有远洋海军和战略空军,更没有海外军事基地。现在,经济对外依存度近年来曾经达到45%以上,就不得不面对这些既没法回避也没法解决的问题。
所以,我们现在遇到的问题几乎类似于当年日本在工业化崛起之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所遇到的问题。
(三)欧盟和欧元崛起给我们的历史机遇
中国不可能有条件成为美国的敌人,当前完全没有必要造成国际上的“错觉”,只能一而再、再而三地示弱下去,除非关系国家主权、民族独立,否则就不要强出头。中国一旦强出头,那就必然导致日本、韩国更加紧紧地绑在美国的战车上,它们生怕中国崛起,成为世界或者亚洲的强国。历史上,只要中国在亚洲崛起,日本和韩国就没有好日子过。诚如前面所讲,中、日、韩三国都建立了相对完整的产业结构,东南亚小国则谁强跟谁走。
我个人认为:真正有条件成为美国金融资本的敌人的,只能是欧洲。美国真的觉得它的战略平衡失控的时候,一定会把战略重点转向欧洲。
欧元1999年刚刚问世时,在国际汇市上就比美元高十几个百分点。这是因为欧洲经济比美国经济健康得多。美国经济80%靠服务业,欧洲的服务业也就占40%~50%。有人说美元币值高估70%,公认的说法是高估20%。既然欧元比美元币值高,欧洲经济又相对比较健康,必然导致各国调整外汇储备。比如日本1999年大约有3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假定要调换20%的欧元,就意味着要卖出600亿美元的国债(因为大部分外汇储备在美国都是以国债和其他债券形式存在的)。假定外汇持有大国(包括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等)都看好欧元,为了防范汇率风险,就都要买入欧元同时抛售美元,那么结果是大量资金进入欧元市场,欧元一下子就会被托起来,美元就会被打下去。也因此,才发生了巴尔干战争。
欧洲的巴尔干冲突是长期潜伏的,科索沃危机由来已久。为什么会发展成美国主导的大规模军事干涉?那是因为美国想阻止各国把资本投向欧洲,阻止买欧元的潮流,防止美元垮!所以20世纪90年代初就有的巴尔干冲突到1999年才全面爆发。背后导致这场战争的原因就是典型的经济原因。欧洲各国发行欧元的前提是各国的财政赤字不得超过3.4%,巴尔干战争一打,所有欧盟国家赤字都超过4%,欧元立时就掉下来了,汇率跌落20%以上。各国马上停止调整外汇结构,因为,战争使欧元成为不稳定货币。
按照传统理论,货币被当作一般等价物、交换中介。欧洲区内贸易大于区外贸易,一旦欧洲整合成功,形成欧盟统一货币的情况下没有汇率损失,而区内贸易的实际量就会增加,因此它的经济健康程度大于美国。美国现在实际成了全球最大的吸血鬼,它要把所有制造业国家创造的利润吸到自己这里来,把自己发行的美元给他们,再将美元吸引回来投入自己的资本市场。这是一个恶性的经济循环。当它的制造业大规模移出的时候,实际上把经济变成了一个“从纸到纸”的循环。
世界发展到金融资本主义阶段,发生的危机不再是传统的产业资本过剩,而是金融资本过剩导致的危机。欧洲和亚洲的中国、韩国等经济没有严重“泡沫化”的国家,发生金融危机的时候能够幸免于难,不是因为金融方面的决策或者技术上的操作正确,而恰恰是因为这些国家以制造业为主。中国的产业结构是完整的,资本市场没有对外开放,所以中国在东亚金融危机中没受什么影响。韩国的产业结构相对完整,所以它复苏得最快,只要把泡沫挤出去,产业就会继续运行。同样的道理,从拉美经济三支柱——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的情况看,墨西哥、阿根廷先后都垮了,巴西为什么到现在还没垮?也是因为巴西是其中产业结构最完整的国家。
金融危机中垮得最深的,是与国家政治强权结合的金融资本。作为以实物经济为主的国家,中国并不担心国际上发生大的金融危机,充其量损失外汇储备。如果美元在金融危机中垮掉,那么中国的2500亿美元外汇储备可能大幅度缩水,但在本币坚持不开放的条件下人民币并不会垮。
国内外很多人希望人民币对外开放,但我认为如果现在开放人民币,很有可能重复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厄运,这是因为我们的货币总量太小,总规模连美元27万亿至28万亿的零头都不到,而人民币折合美元充其量才l万多亿美元,无法与国际金融资本对抗。除非有特殊条件把我们国家约40万亿元总资产的80%实行社会化分配,并且根据发展到不同层次的资本市场交易的需要增加货币发行,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提升国家金融资产的规模,形成与国际资本抗衡的实力。
冷战后苏联解体、东欧剧变。苏联的资源基本上是沉淀性资产而不是流动性资本,由于资源向资本转化、占有资本收益是靠货币化来进行的,因此,解体后的俄罗斯政府承认德国马克在俄罗斯流通,就等于德国政府凭借政治权利在俄罗斯占有铸币税。此时欧洲资本进入苏东,把资产转换为可以增值的资本,就可以取得资本化收入。这给了欧洲金融资本一个空前的扩张机会。俄罗斯在17—18世纪占领了一大片亚洲土地,加上东欧大量的熟练技术工人,对欧洲金融资本来说,这是空前绝后的有利条件。而欧洲也恰恰是在这个时候加紧内部整合,形成一个统一的大市场和统一的货币,并没有坐失良机。欧元作为欧洲的统一货币进入苏东国家,能够占有苏东资源向资本转化的几乎全部收益,使之不被美元资本占有。于是,这两大货币代表的两大资本集团的斗争,必然是你死我活的。
我在1999年的文章中分析过,欧盟和欧元的崛起意味着欧美两大金融资本集团斗争的开始。欧盟刚一发行欧元,美国就发动巴尔干战争,打了欧洲的“下腹部”,欧盟各国不得不参战,导致资本大量流出欧洲。后来,2002年1月,欧元正式流通,接着就是进入美国资本市场的外资从3000多亿美元迅速滑落到1000多亿美元;在美国的外资流入中,欧洲曾经占四成以上,现在则不到一成;同期,欧元的汇率恢复到超过l:1的水平。
在欧洲区域一体化的发展时期,为什么英国无论哪个党派执政都紧紧绑在美国的战车上,干扰欧洲的统一进程,而且至今不加入欧元体系?关键原因是英镑币值高估,汇率长期比美元高约50%,而金融业是英国的第一大产业,制造业早就从这个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移出了。如果加入欧元体系,英国的欧洲金融中心地位不保,英镑汇率就会掉下来。因此,英国必须与美国保持紧密的战略同盟关系。
在中国的国际环境变化趋势上之所以注重欧洲问题,就是因为实现了一体化的欧盟,必然形成与美元抗衡的货币体系,而欧元随欧盟东扩一旦真的形成强势,必然置美元于死地。因此,在可预见的将来,一旦美国完成控制亚洲的战略部署,在中国周边形成包围,而中国自身经济增长不足以缓解人口膨胀的压力,不仅内部矛盾复杂,而且又处处“服软”,确实没什么可怕之处。那么,美国下一步的重点还应该是在欧洲。
当然,中国也完全有可能长期处于逆境。记得当年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以后,我在纽约听一个美国政客说“我们能够打破铁幕,当然就能够打破竹幕”。美国霸权在亚洲推行若没有任何障碍,则有条件联手日本,先把中国肢解了再去整治欧洲。
但这取决于中国是否能够正视国际环境和自身问题。如果中国仍然继续保持集中统一的局面,并且得以改变过分依赖外需维持增长的问题,通过类似“西部大开发”这种内部调节战略不断缓解自身的复杂矛盾,也许会使美国意识到它可能和19世纪中叶的大英帝国一样,在中国无法形成独占利益,而日本、韩国参与中国瓜分又可能在若干年后进一步威胁到美国的世界霸权……或者,这个时期欧洲崛起比较快,欧元对美元打击比较大,等等,那么,美国可能先掉头西顾。只有在那种情况下,才可能给中国留下一个相对和平的发展空间。
总之,我们希望看到欧洲统一,欧盟迅速崛起;看到俄罗斯和欧洲区域一体化迅速融合。这样,欧洲的金融资本整合苏东资源就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功。当欧元进一步稳定并且强大到和美元资本对抗的时候,就会迫使美国重新把战略重点转向欧洲。
当然,我们必须在这个有限的时间内抓紧解决我们的问题,不能再延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