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数字经济
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其增速显著高于同期的GDP增速,是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1》指出,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9.2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达38.6%。显然,数字经济已然是经济主要特征。
数字经济的概念是加拿大商业分析师塔普斯科特1996年在其《数字经济:网络智能时代的希望和危险》的专著中首次提出。数字经济的特征也被一一证实。1998年,美国商务部发布《新兴的数字经济》研究报告,由此数字经济就成为新经济的正式提法。2019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创新发展研究部在《数字化转型:发展与政策》一书中对数字经济的定义是: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网络和平台为载体、数据为生产要素、智能化为方向、数字化产业为基础、产业数字化为主体的新兴经济活动。
应该说,这是比较权威的定义。图1-1是数字经济定义的图解。

图1-1 数字经济模型
从上述定义中可归纳出以下5个主要的特征。
(1)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
(2)以网络和平台为载体。
(3)以数据为生产要素。
(4)以数字产业化为基础、产业数字化为主体。
(5)以智能化为方向。
所谓的数字经济,简单地讲,就是以数字为主体的一切经济活动,也可以说是信息经济、互联网经济的总称或现代说法。从图1-1可以看出,数字经济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尤其是数字化产业的基础实力,今天各产业数字化的迅猛发展的事实就是有力的证明。这说明,数字经济要有相当好的信息技术基础,很多经济发达的国家都具备了这样的条件。例如,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全球数字经济白皮书》显示:2020年美国数字经济规模是13.6万亿美元,蝉联世界第一;我国是5.4万亿美元,居第二位;德国、日本和英国规模分别为2.54万亿美元、2.48万亿美元和1.79万亿美元,排第三至第五位。
在数字经济领域的数字技术、数字设施等与数字有关的产品被广泛使用并由此改变了经济活动和经济环境,促进了经济指标的增长。其中,有一个主导经济增长的生产要素——数据,它调动了社会更多的资源,导致数字经济占GDP的比重逐渐变大,更使数字化产业与其他的产业形成黏性,成为基础性产业,像工业经济那样具备了基础经济的属性。既然用“数字”命名一个时代的经济形态,那么数字本身就已经被抽象出来,变为一个宏观的概念,它的背后是一种技术力量,如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的数字技术。
过去人们认为市场比人聪明,人不能替市场做主,计划经济应该交由市场去负责,于是从计划经济转向了市场经济。现在,数字经济在大数据的加持下,政府能够精准预测市场,进而主导市场。例如,社科院娄峰研究员在其文章《大数据与经济学:特征、原理、影响及未来》中所说,“及时预报”,在某些方面它可以通过庞大经济社会数据集进行短期精确预测。这预示着将会出现由大数据主导的计划经济。
为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国家公布了“十四五规划”。该规划勾勒了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宏伟蓝图,为数字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在此背景下,多方正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推出“十四五”数字经济专项规划、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及一系列重磅落地的扶持政策,各地方政府也在积极部署并推进数字化转型的战略目标。《2021中国经济趋势报告》指出: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数字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和配套政策生效,数字经济助推了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增强了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数字经济,又一轮的百年大变局,机遇又来!这就看组织的把握能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