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数字经济将“数字”带入企业的一切领域,如业务数字化、经营数字化、管理智能化、上软件系统、建数据库、建平台等。作为企业的一员,不论是一线员工还是管理者,都是数字工作者,只要愿意,都可以用数字去改变一切,创造未来。数字化转型涉及方方面面,笔者认为,根本性的转型是管理体系变革,这是新的实践。本书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果。实践的主要内容如下。
(1)数字体系是管理体系的新提法,是数字经济下的体系概念。在“一切皆可数字化”的原理下产生的普适性的现代体系建设方法和思维方式,是新的过程方法,可突破传统管理体系的天花板。
(2)在体系数字化转型时,企业首先要完成经营路线和新型价值链的设计,这两条体系主动脉是数字体系的顶层结构,也是软件开发和集成的顶层结构,是网络体系的基础。这是打造以价值驱动外向型服务企业的新观点。
(3)在数字化时代,管理扁平化的本质是信息扁平化,核心是下放或开放信息权。笔者认为,过程增值的本质是流动,效率的本质是信息流转的速度,信息输出的速度决定了企业的能力,且要在正确的时间将正确的信息传递给正确的人。
(4)在解决复杂性的问题上,采用了“三元素”原理,将一个复杂的系统分散到n组最简单的三元素结构上,同样一个复杂的程序也可以用n组三元素代替。三元素既是体系的最小结构,又是构成链的最小数量单位,它确保了点对点、端对端的连接,是管理接口和建立网络体系的基础,具有普适性。同时,强调先建链后建网的原则。
(5)过程也是生产力,笔者应用国际公认的“过程方法”(即过程六要素模型)的原理去建立“过程开发模型”,提供了过程设计的范式,强调过程袖珍化。对过程每个要素进行细分类和数字化后就能实现作业数字化。同时,将防错措施设计到过程中去,这是减少过程风险的最佳办法。
(6)基于过程六要素模型去建立“过程分工模型”以解决分工的彻底性问题,并将活动分解到最简单操作的限度为止。活动细分并通过信息系统推送到各个作业端后,就可以利用移动端等设备进行实时管理,就能为体系的优化提供运行大数据。
(7)在体系柔性化方面,提出了管理体系标准单元、过程袖珍化、碎片化、软件碎片化的概念,通过数字化及组合技术产生新的体系柔性化技术——柔性数字化,就能实现体系和过程的快速集成和定制,以适应环境的变化。柔性的实质是系统降维,强化离散型。同时,还提出了“过程项目化”“过程承包制”和“体系私有化”的概念,这是提升管理效率的新尝试。
(8)在制度落地方面进行了数字方法的新尝试。过程数字化后,个人看板上便能显示自己负责的部分,就能轻松实施把控,后台会即时反映每个人的工作业绩和效率,监控与数据同步。数字落地方法完全改变了传统的方式。
(9)数字体系与智能制造互有交集,是信息场景系统与信息物理系统的结合,其成熟度可借鉴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的要求作为体系数字化转型的方向,建立企业具有竞争力的指标系统。
要跟上时代的步伐,组织就应当将改变组织命运的体系数字化转型视为重大优先选项和关键举措,视为企业发展的新起点。数字经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做一个勇敢的探路者,说不定会有奇迹发生,走前一步即领先一个时代!
本书的编写得到了我的博士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娄峰研究员的指导,在此特别感谢!同时,对长期从事管理体系建设、信息化建设和软件研究的专家张雨翔、蔡志坚、贺兰海、敖宇、林培升、李维给予的很多建设性意见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时欢迎读者通过微信号13632215544或邮箱aojingrj@126.com进行交流和指正。
敖景
2021年10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