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灯会元校注(第二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瑞州五峰常观禅师

僧问:“如何是五峰境?”师曰:“险[1]。”曰:“如何是境中人?”师曰:“塞[2]。”

僧辞,师曰:“甚么处去?”曰:“台山去。”师竖一指曰:“若见文殊了,却来这里与汝相见。”僧无语。

师问僧:“甚么处来?”曰:“庄上来。”师曰:“汝还见牛么。”曰:“见。”师曰:“见左角,见右角?”僧无语。师代曰:“见无左右。”

(仰山别云:“还辨左右么?”)

又僧辞,师曰:“汝诸方去,莫谤老僧在这里[3]?”曰:“某甲不道和尚在这里。”师曰:“汝道老僧在甚么处?”僧竖起一指,师曰:“早是谤老僧也。”

【注释】

[1]险:危险。虽是五峰,却是无境,这是五峰禅师的境界,所以当有人问什么是五峰境时,禅师回答“危险”。无我之境,一问即是错,所以说“危险”。旧译本将“险”翻译为“险峻”,未理解原意。

[2]塞:你的说法不通。既然连五峰境都没有,怎么还有境中人呢?本来第一问就错,可问者没明白禅师回话的意思,继续错上加错,才有这一问。

[3]汝诸方去,莫谤老僧在这里:你到各方去参学,不要诽谤我老僧在这里。意思是你要是说老僧在这里,就是“有”的境界,等于就是诽谤我。但旧译本“你到各处去,不要说老僧在这里”,将“谤”译为“说”,不符合原意。

【概要】

常观禅师,唐代禅僧。师事百丈怀海得法,后出居瑞州(今江西高安)五峰山。

五峰山,坐落于江西宜丰县黄岗乡境内。山上有净觉寺(江西省宜丰县黄岗乡汪溪村),始建于南朝刘宋永初年间(420~422年),距今一千五百余年,后改名普利寺。唐大中年间(847~859年),高僧常观在此住持。唐宋时,这里僧众云集,香火极盛。柳公权曾为该寺书额,黄庭坚等有咏同诗,苏辙尝为寺僧撰塔铭并舍经于寺。五峰山、洞山、黄檗山合称“释家三大祖庭”。

据宜丰县志记载,五峰山为南朝开国皇帝刘裕御批敕建。唐大中年间(847~859年),百丈寺怀海法师的高足常观禅师与临济始祖希运出师后,一个在黄檗山开扬宗风,一个在五峰山弘法托钵。清朝初期(1663~1741年),临济三十二、三十六世孙煦杲照、慈念等重振受挫临济于五峰山林,击鼓传灯,为世人留下这佛教胜迹。

【参考文献】

《景德传灯录》卷九;《联灯会要》卷七;《大光明藏》中卷;《指月录》卷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