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落实环保
环保应该从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做起,我觉得过去的佛教丛林非常重视环保,出家人的生活也很简单,所谓“衣单二斤半,洗脸两把半,吃饭四句偈,过堂五观想”,即是指学道者所拥有的衣物,加起来只能有二斤半重;洗脸所使用的水,刚好可以弄湿两次脸,可说极尽俭朴;吃饭前要合掌念四句偈,并且要食存五观,不贪口味,不拣择食物的好坏粗细,只是为办道修业才接受供养。
佛门的观念认为东西愈少愈好,出门、搬家才不麻烦;饮食吃得少,肠胃没负担,身体才会健康。如清末民初的高僧弘一大师,他的生活就非常俭朴,一条毛巾用了三五年,已破烂了,他还说可以再用一段时期;中国大陆寒冷,他一顶帽子戴了二三十年,仍舍不得替换。另外,唐代法常禅师,在大梅山下筑有一间简陋茅棚,四周翠松环抱,宁静安详。他写下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偈:“一池荷叶衣无尽,数树松花食有余。刚被世人知住处,又移茅舍入深居。”他于深山无人居住处,以荷叶为美衣,以松子为佳肴,以云岩为居处,以麋鹿为伴侣,不求名闻利养,只恬淡度日,随缘度众,这不就是简单的环保生活吗?
一个人用得太多,不一定很好。例如几十年前我们看报纸,一份报纸只有两张半,后来增加到三张,觉得蛮快乐的,但是到现在暴增到一份有十几张,就觉得很苦恼,因为看不完那么多啊!过去电视只有三台可看,现在有超过一百多家电视台,转到最后,干脆不看。我们平日使用的东西,如果少一点,思想也会变得清明单纯,例如不花太多时间看电视,省下来的时间可以用在读书、思考或亲近大自然,我觉得这不但对万物是环保爱护,对自己也是一种“心灵环保”。
常有信众夸我很聪明,我认为我的聪明是从“惜字纸”而来。记得在丛林受教时,一张纸不仅两面都会利用,连字里行间的空白处也会挤上几个字,有时还会用色笔在纸上再写上一遍,除非到真没有办法分辨时,才会不舍地丢弃,我确信自己是积了此福报才开智慧变聪明的。所以说,惜福可从“回收废纸”开始。
日常生活中,随手一揉,都是在浪费大地资源,在不可避免的消耗下,积极配合“废纸回收”,让可用的资源再生,即是一件功德。根据统计,种一棵树要花十年的时间,砍一棵树却只要几分钟;婴儿从出生到两岁,所用的纸尿布,须用掉二十棵树;每回收一吨废纸,可以少砍高八米、直径十四厘米的原木二十棵;印刷品采用再生纸,每月可以少砍约四十万棵原木。因此,回收废纸制成再生纸,以循环利用,除了可以减少砍树量,亦可间接救水源。
除了资源回收,其他在生活中能落实环保的方法,例如:
·吃的、用的适度即可,多买不用便成垃圾。
·多用瓷杯、环保碗,少用纸杯及免洗餐具。
·洗澡不用盆浴,采用淋浴方式。
·不随手乱扔东西,减少制造垃圾。
·家中照明设备改换成省电灯泡,并养成随手关灯的习惯。
·调高冷暖气的自动开启温度。
·回收看过的报纸及机油。
·买菜或买杂货时,带自己的背袋或购物袋,并选择较少包装的物品。
·把车子保养好,不让它冒黑烟。
·经常检查车胎,因为充气不足的车胎容易坏又耗油。
·开车时,尽量少开冷气。汽车冷气是大气层里氟氯碳化合物的来源之一。
·多走路、多骑脚踏车。
·少开车,尽量利用公共交通工具;推行“高乘载”运动。
·购买可回收材料制成的器材和文具。
·减少肉食,因为生产谷类、蔬菜、水果所需的资源,是生产肉类的5%;为了资源保育,尽可能多吃素食。
日本有位环保大臣,提议男性上班不要穿西装,因为穿了西装,到哪里都要吹冷气,很浪费能源。可见大家都警觉到能源有限,不能再任意浪费。如果每个人都具备环保意识,并如前面所言于生活中确切落实,我想地球会逐渐养息,逐渐恢复原貌,我们也可以拥有优良健康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