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行为都在试图满足某种需要··
请设想一下,如果面对孩子或者生活中的任何人,你时刻看到的都是他们行为背后的需要,你会怎样跟他们沟通和交流呢?作为人类,我们有着共同的基本生存需要,比如空气、水、食物、休息和安全感。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爱、学习、朋友、游戏以及一定程度的自主权等。由于世界各地的人们有着相同的需要,即使生活方式、信仰、语言和年龄上有所不同,我们依然有可能理解人们行为背后的真正动机。而这份理解会令我们对他人更加同情,哪怕我们不认可他们的行为。
在“第五把钥匙”中,我们将要探讨需要列表。你也可以在非暴力沟通中心网站上找到这样一个需要列表(www.cnvc.org)。其实并没有一个权威的需要列表。我们这个需要列表里所包含的仅仅是那些对每个人都适用的最基本的带有普遍性的生命需要,不包含人们为满足自己需要所使用的各种方法或策略。
有时候,家长们不愿意听到孩子们想要什么,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也许是,他们不能理解需要和为满足需要所使用的策略之间的区别。家长们害怕,如果孩子们的愿望是玩电子游戏、买新玩具或者整晚不睡之类的,他们所能做的只能是与之抗争,或者是无奈地满足他们。
所以,我们首先明确一下:“玩电子游戏”不是一个需要,它只是满足需要的一个方法或策略。真正的需要可能包括放松、能力或者是娱乐。所谓“普遍性需要”,就是指这个星球上每个人都有的那些需要。很显然,在这个星球上,一定有些人没有电子游戏也活得挺好。所以,可以很容易地断定,玩电子游戏不是一个需要。同理,每天晚上煲几个小时的电话粥以及早上上学前看卡通片也不属于基本需要之列。每天放学后和朋友们泡在一起,同样不是一个需要。
我们的日常用语常常会模糊“需要”与“策略”之间的区别。我们可能会说“我需要你吃掉西兰花”,或者“我需要你现在就去洗个澡”,或者会说“我需要一个iPad”。但是,让孩子吃西兰花并不是一个需要,买一个iPad也不是。吃西兰花是满足孩子们营养需要的一个策略,买iPad也是为了满足有趣、娱乐、放松或者拥有等需要的一个策略。孩子们每天吵着闹着非要不可的一些东西,大多数都是为满足需要而提出的方法或策略。
当你努力去感受爱,而不是责备或自我责备的时候,你的心就会再次敞开,并且会一直敞开。——萨拉·帕蒂森
区分“需要”与“策略”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几乎所有与孩子和其他任何人的冲突、争论、吵架以及权力斗争都是围绕着策略展开的。如果父母可以带着尊重,把注意力放在策略背后的需要上,这些冲突即便不能避免也是可以被化解的。
下面这段就是典型的围绕策略展开的争吵:
孩子:我现在不想睡觉。
家长:但是你现在必须睡觉了,已经到了睡觉的时间了。
孩子:可是我还不困啊。
家长:但是如果你现在不睡觉的话,明天早上你就会很困的。
孩子:不,我不会的。
家长:是的,你会的。
孩子:不,我不会。
这样的争辩令孩子感到沮丧,他觉得没人听到他的感受。家长也觉得,孩子没有听到他们想“让孩子在特定的时间上床睡觉”的诉求。没有对彼此需要的了解和尊重,冲突就很有可能会一直持续。
如果在表达自己的需要之前,家长能够用尊重的态度先去倾听孩子的需要(就像下面给出的例子一样),就有可能获得更深的联结和相互的理解,合作的可能性也会更大一些。
孩子:我现在不想睡觉。
家长:(揣摩孩子的感受与需要)你是不是玩得正开心,还想继续玩一会儿?
孩子:是啊,我不累。
家长:所以你想等玩累了再上床?
孩子:是的。
家长:还有别的原因么?
孩子:没有了。
家长:我能和你说说为什么我想让你现在去睡觉吗?
孩子:好吧。
家长:我想让你好好休息,这样明天早上就可以按时起床去上学。我发现,如果你平日晚上超过九点还不休息,第二天早上就会很疲惫。你听明白我想要什么了么?
孩子:你想让我休息好,早上按时起床。
家长:是的。谢谢你听进去了。
当家长和孩子用这种方式相互倾听的时候,就有一种能量的交换,会自动地产生一种换位思考,令两个人都愿意找到一种满足彼此需要的方法。在这个例子里,也许孩子会更愿意很快地去睡觉,或者家长更愿意设定一个时间,允许孩子在熄灯之前安静地再玩一会。家长充满尊重地倾听,并不意味着同意孩子,更不意味着给孩子(或其他什么人)任何他们想要的东西。如果你希望摆脱与孩子之间无尽的争辩、吵架和权力之争,就去学习一下如何区分需要和为满足需要所使用的策略吧。(参见第五把钥匙和第六把钥匙,里面有更多关于需要与策略的讨论。)
自我探索
无论在哪里,你都会看到人们想要满足自己需要的尝试。我们邀请你用这种尊重的视角,审视一下自己的生活,看看能否给你带来新的洞见。
当你给朋友打电话诉说一件令你烦恼的事情时,通常是想满足理解和倾听的需要。
当你的搭档在劳累了一天之后说“我不想谈这件事了”,或者说“我今天什么也不想干了”,可以猜到,他们需要好好地休息。
如果你的孩子全神贯注地玩拼图,你也许可以猜到,他是在满足学习或者是增长能力的需要,也没准儿是一种放松的需要。
当孩子给你讲一个笑话,也许是在满足幽默和玩耍的需要,也许是想和你建立联结。
如果你对两岁的孩子说“把玩具放下”,但是他回答“不”,此刻,他的需要是什么呢?
如果十二岁的女儿说,她非得要那件最新款的衣服时,她是在试图满足自己的什么需要呢?
生活中没有可怕的东西,只有需要被理解。——居里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