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重启:让员工关系更美好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从工业化到数字化:组织边界发生巨变

2015年第三季度的国家统计局公报显示,我国第三产业的产值已经超过了GDP的51%(2018年已提升至52.2%)。中国经济学界泰斗、北京大学教授厉以宁据此认为,这是中国进入后工业化时代的标志。

李克强总理2014年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是为了鼓励服务业、知识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这显然也和中国已经进入后工业化时代这一大背景直接相关。

政府对中国经济的认定口径是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提出了以振兴战略性新兴产业、以“中国制造2025”为代表的制造强国战略。尽管在工业化中后期以及后工业化的认定上略有偏差,但在发展内涵上主管部门和经济学界的认识是相同的。

“在高质量发展阶段,制造业必须以创新驱动发展为根本路径,努力实现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高的转变。”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强调。

后工业社会,也称后工业经济社会、知识经济时代等,最早是由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在1973年出版的《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一书中提出来的,是指通过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一国进入了经济充分发展、科技大量应用于生产、劳动生产率较高、贫富差异相对缩小的社会形态。

在后工业社会里,较高的劳动生产率使一线生产工人的比重下降,服务业获得了充分发展。

笔者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的经济发展,大致划分为工业化时期、移动互联网时期与数字经济时代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工业化时期(1949年-2012年)。其中,1949年至1978年主要发展的是重工业,1979年至1998年主要发展的是轻工业,1999年至2012年主要发展的是PC互联网。

第二阶段;移动互联网时期(2013年-2018年)。厉以宁教授所提出的后工业化大致在此时期的中段(2015年)开始。

第三阶段:数字经济时代(2019年至今)。我国逐步进入数字经济时代,而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加速了中国乃至全球进入数字经济的步伐。

数字经济也称智能经济,是后工业经济的本质特征,也是信息经济、知识经济、智慧经济的核心要素。

2020年5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20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

如果说工业化时期的技术革命解放了人的体力,那么数字经济时期的技术革命则解放了人的脑力。信息与资本加快了商业发展的速度,且变化的速度越来越快。

关于数字经济,有多家机构给出自己的定义。在G20杭州峰会发布的《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中对数字经济的定义是: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

在阿里巴巴的《新一代数字化转型白皮书》中,以是否改变商业模式为界限,把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划分为“数字化重构”和“数字化增长”两大类别,并对应不同的商业战略和数字化战略。

在工业化时期,客户需求与市场变化相对缓慢,产品周期可以以十年计;而在今天的移动互联与数字经济时代,企业所面临的商业环境与生存环境变得异常尖锐,技术变革和商业环境均以指数级的速度发展,产品周期开始以月计、以周计,甚至一着不慎,便会满盘皆输。

正如梅赛德斯奔驰的广告语所言“The best or nothing”(惟有最好,别无选择),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性,让企业处于随时被颠覆、淘汰的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