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概述
2.1 相关概念
2.1.1 高等职业院校
高等职业院校,简称高职院校或高职,是最早起始于西方发达国家的一类专门培养专业性技术人才的院校。我国对高职院校的研究和发展最早起始于20世纪90年代,在2001年开始全面发展。高职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其特征主要包括促使学生具备必要的理论知识和科学文化基础,熟练掌握专业技术,侧重实际应用;注重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重视实务知识的学习,强化职业技能的训练。
2006年11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文件《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开始实施被称为“高职211工程”的“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即力争到2020年中国大陆出现20所文化底蕴丰厚、办学功底扎实、具有核心发展力且被国外高等职业教育界广泛认可的世界著名高职院校;重点建设100所办学特色鲜明、教学质量优良,在全国起引领示范作用的高职院校;重点建设1000个技术含量高、社会适应性强、有地方特色和行业优势的品牌专业。截至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和财政部就已经正式遴选出了天津职业大学、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等100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和8所重点培育院校。自此,中国内地的高等职业教育和高职院校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2.1.2 实训
实训是职业技能实际训练的简称,是指在学校控制的状态下,按照人才培养规律与目标,对学生进行职业技术应用能力训练的教学过程。它是目前高等职业院校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该环节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学校的整个教学水平。
实训主要是配合学校在进行理论教学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而进行的一系列的实践教学,它的最终目的是要保证学生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和一系列的其他要素,是教学实践中的一个统一体。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以教师讲授为主,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更适合理论类课程的教学;企业定岗实习时把学生直接安排到工作岗位上,在工作过程中学习,更适合以动手操作为主的职业训练。而实训结合了两者的优势,通过模拟实际工作环境,教学采用来自真实工作项目的实际案例,教学过程理论结合实践,更强调学生的参与式学习,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使学生在专业技能、实践经验、工作方法、团队合作等方面得到提高。
2.1.3 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是由多个实验实训室组成的,配合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而产生,用于在校学生通过工学结合学习实践技能的场所。
实训基地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实训基地就是指学生进行实践的场所;广义的实训基地不仅仅是指场所,还包括设备、教学人员、教学计划、实践课程以及技能训练。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的基本硬件基础,是保证整个职业技能训练顺利进行的物质保证。
实训基地分为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校内实训与一般的实训不同,它主要是指实训基地设在学校内部,以学生的学习训练为主,但是它又能紧跟专业最前沿的科技成果,能够与现代化的生产及管理相结合,是一个最前沿的训练场所。同时,实训基地的教学还担负着培养受训者的社会服务、科技研发以及职业素养的功能。
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一般包括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一般高职院校都在校内设立与专业相对应的仿真实训基地,如电子电工、服装剪裁、护理实训基地等。从空间来说,校内实训基地是指在校内建立的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是指在校外建立的实训基地。就内涵而言,校内实训基地是学校通过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建立起具有生产经营功能,能够进行产品加工制造与提供技术服务,满足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以及科研需要的新型实训基地模式,是把课堂设在生产现场、把生产现场搬进课堂的新型模式(本书重点探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若干问题)。校外实训基地是指学校通过校企合作或者企业投资设立的一种实训基地,是职业院校的学生与职业技术岗位“零距离”接触、巩固理论知识、训练职业技能、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实践性学习与训练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