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的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探索与实践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章 产教融合的概念与内涵

第一节 产教融合概念的提出

产教融合到底是什么,至今尚未有人对此给出明确的定义。产教融合早期被称为“产学合作教育”,是伴随着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产物,这一思想贯穿、支撑并引领着职业教育的整个发展过程。根据史料记载,我国“产教融合”职业教育思想的形成大致可以分为七个阶段:

第一阶段,清朝的“实业教育”阶段(1865—1911年),以张之洞的“讲习与历练兼之”和周学熙的“工学并举”思想为主,是产教融合思想的萌芽期。实业家张之洞提出“学之为事,讲习与历练兼之”《张之洞全集》(卷二十一,奏议二十一)之《创办水陆师学堂折》。,亦即课堂学习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他告诫诸生“要之学以躬行实践为主”《张之洞全集》(卷二百零四)之《轩语》一。。光绪十二年(1886年),张之洞开办了广东水陆师学堂,规定学生每年在校学习9个月,其余3个月则到军舰和军营实习。若遇外洋各国作战,可“拟照西国通例前往观览,以资考镜实事”《张之洞全集》(卷二百十三,古文二)之《创建尊经书院记》。。为了达到训练学生动手能力的目的,在学堂附近建有一座机器厂,设各类机床17台,以供学生练习使用。另外,水师学堂还配备一艘广甲轮,供学生练习。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张之洞又在武昌兴办了湖北农务学堂。为了方便学生在农事实验场进行实习,专门将办学地址从大东门内迁至武昌城北武胜门外多宝庵(今湖北大学校址)。1903年,河北工业大学创始人周学熙提出“学堂为人才根本,工艺为民生至计,二者固宜并重;工艺非学不兴,学非工艺不显”的办学思想。1929年,学校改称河北省立工业学院后,又提出了“教育与工业相助相长”,这些都是“工学并举”思想的雏形。“讲习与历练兼之”和“工学并举”提倡兴办教育与兴办实业相结合、实业生产与教学活动相结合,这一阶段算是职业教育产教结合思想的萌芽阶段。

第二阶段,民国初期(1912—1926年),代表思想为黄炎培的“手脑并用,做学合一”和陶行知的“生利主义职业教育”观。黄炎培潜心研究国内外教育学说,广泛接触各界人士,赴全国乃至世界各地考察教育状况,尤其注重考察美国的职业教育。1913年黄炎培发表《学校教育采用实用主义之商榷》一文,批判封建教育脱离了生产,提倡教育与学生生活、学校与社会实际相联系,倡导重视实物教学、直观教学。1916年,他在《东西两大陆教育不同之根本谈》一文中指出,当时的中国教育“纯乎纸面上之教育,所学非所用,所用非所学,改良之道不只需从方法上研究,更需在思想上研究”。他得出结论:中国的教育必须采取实用主义,发展职业教育。1916年,黄炎培在江苏建立职业教育研究会,次年又在上海成立中国近代第一个研究、试验、推行职业教育的全国性团体——中华职业教育社,旨在推广、改良职业教育,改良普通教育。他在《中华职业教育社宣言书》中最末一段明确提出,职业教育意在“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学校无不用之成才,社会无不学之执业,国无不教之民,民无不乐之生”黄炎培.中华职业教育社宣言书 [EB/OL]. [2017-10-12]. http://www.1918.net.cn/hyp/Hyp_html/38/2005-11/20051107161737.html.。为了宣传和实施职业教育,他还创办了《教育与职业》杂志。1918年他又在上海南市募款创办了中华职业学校,设木工、铁工、珐琅、钮扣四科,并设附属工厂。后又增设土木、留法勤工俭学、染织、师范、商业等科。黄炎培是第一个提倡“增加生产从教育入手”,提倡学生实行半工半读的人。他认为职业教育的作用在于“谋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目的在于为“劳动者文化、业务水平的提高”“造就新型知识分子”服务。因此,职业教育在学校教育制度上的地位应是一贯的、整个的和正统的。职业教育应遵循“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理论与实际并行”“产教联办”“知识与技能并重”的原则,适应社会需求。陶行知通过研究西方教育思想并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教育理论。他主张“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从王阳明的主观唯心主义学说中悟出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道理。将本名陶文濬自此改为陶行知,并终身以此自勉。这些都是产教结合思想初期的成果。

第三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期(1927—1949年),以劳教结合为主。毛泽东同志充分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对中国的教育问题进行分析,形成相关理论,用以指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教育实践。他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理论,全力鼓励学校的知识分子到群众中去,与工农相结合,要求领导干部“把工作、生产、学习相结合”毛泽东关于教育的论述 [EB/OL]. [2017-10-12].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AF%9B%E6%B3%BD%E4%B8%9C%E5%85%B3%E4%BA%8E%E6%95%99%E8%82%B2%E7%9A%84%E8%AE%BA%E8%BF%B0/12726906? fr=aladdin.。在制定中国教育方针时,毛泽东强调要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列入教育方针,作为办教育的重要指导思想。他指出,要从实际出发,确定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制度、内容及组织形式。

第四阶段,新中国成立初期至“文革”前时期(1949—1965年),两种劳动制度和两种教育制度——半工半读职业技术学校、半工半农职业技术学校和业余学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现实问题是:一方面,我国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院校数量极少,而接受教育的中小学毕业生人数日趋增多;另一方面,1951年颁布学制时未将生产技术课或劳动课列入教育内容。因此,大量高小和初中毕业生缺乏劳动技能,不能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为了解决教育与生产相脱离的问题,解决高小和初中毕业生顺利从事生产劳动的问题,中共中央各部门相继出台了《关于解决高小和初中毕业生学习和从事生产劳动问题的请示报告》《关于普通学校实施基本生产技术教育的指示(草案)》《关于1956—1957学年度中小学实施基本生产技术教育的通知》等,明确提出:要在中小学有步骤地实施基本生产技术教育,在小学增设手工劳动课。今后进行的劳动教育,要把综合技术教育囊括在内,使学生从理论和实践上懂得一些工农业生产的基础知识,使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具有文化科学知识,同时还具有现代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1957年3月16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劳动教育必须经常化》,此后全国开始如火如荼的劳动教育。在此过程中,河南、河北等地一些大、中学校的学生一面刻苦攻读,一面利用课余和假期的时间去从事各种有益的劳动的事迹在全国范围内报道,刘少奇同志据此提出勤工俭学有可能成为解决学生学习费用困难和普及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的重要论断。《人民日报》发表的社论《一面劳动,一面读书》,促使劳动教育从一种教育形式进一步演变为具有顶岗性质的劳动教育。同年,刘少奇将《参考资料》11月8日刊载的《美国大学生有2/3半工半读》一文印发给团中央,并要求通知各省、市、自治区团委:选择个别单位,试行勤工俭学、半工半读制度。1958年2月3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关于1958年度国民经济计划草案的报告》中正式提出“有步骤地实行半工半读的教育制度”。5月30日,刘少奇做了题为《我国应有两种教育制度、两种劳动制度》的讲话,全面阐述了半工半读教育制度的意义。毛泽东重点考察了半工半读、厂校结合的做法,提出“学校要办工厂,工厂要办学校”“学生要勤工俭学,教师也要搞”曹晔.新中国初期半工半读教育的形成及其实现形式 [J].职业技术教育,2013,34(16):72-73.。半工半读的领域进一步扩大。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正式宣布,今后我国的三类主要学校分别为全日制学校、半工半读学校、业余学校。自此,国家着手大力发展半工(农)半读职业技术学校和各类业余学校,为经济建设培养所需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和技术人员(工人)。半工半读被当作一种基本教育制度得到了大力发展,产教结合思想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为今天我们提倡的“工学结合”和中国式“双元制”职业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借鉴。然而,“文革”期间,“半工半读”彻底改变为“生产劳动取代学校教育”,偏离了产教结合的思想,直到21世纪初才被再次提起。

第五阶段,改革开放初期(1978—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厂养校,以校兴厂。1985年5月27日,中共中央会议通过了《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该决定指出:“鉴于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最为薄弱,应该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受过良好职业技术教育的中、初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技工和其他受过良好职业培训的城乡劳动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EB/OL]. [2017-10-13]. 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77/200407/2482.html.20世纪90年代,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非常关键的十年。1991年,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再次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要求职业学校要积极发展校办产业,办好生产实习基地;提倡学校实行产教结合,工学结合制度;对技术等级进行考核,逐步实行“双证书”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 [EB/OL]. [2017-10-13]. 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732/200407/816.html.(即毕业证书和技术等级或岗位合格证书)制度。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出台,第二十三条明文规定:“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实施职业教育应当实行产教结合,紧紧依靠企业,为本地区经济建设服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EB/OL]. [2017-10-13]. http://www.gov.cn/banshi/2005-05/25/content_928.htm.

第六阶段,社会经济迅速发展期(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2010年),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21世纪头十年,职业教育在各类政策法规的保驾护航之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据统计,到2010年,全国独立设置高职学校1246所,招生数310万人,占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一半以上。巴音职教.2010年高等职业教育招生占招生规模的一半 [EB/OL]. [2017-10-15]. http://xuewen.cnki.net/cjfd-byzj200601005.html.2004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的文件。该《意见》明确规定高职教育应坚持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坚持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领域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 [EB/OL]. [2017-10-15]. 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737/200507/9969.html.实践能力强的高技能人才。2005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2006年教育部出台的《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明确提出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紧紧依托行业企业办学,促进理论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通过半工半读的培养模式,保证学生在顶岗实习时获得合理的报酬,可以实现学生免费或低费接受职业教育的目的。特别是《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提出职业教育要融“教、学、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EB/OL]. [2017-10-15]. 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464/200704/21822.html.为一体,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大力推进,被奉为近年来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行动指南。2008年,河北工业大学对“工学并举”做出了最新解释。“学”指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的学校高等教育系统,“工”指以工业经济为核心的地方区域经济、社会系统。“工学并举”就是工程教育与经济建设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相结合,从而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并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三结合”办学道路。杨占苍,魏进平,林艳书.河北工业大学“工学并举”实现教育与经济共赢 [EB/OL]. [2017-10-15]. http://www.edu.cn/news_127/20080409/t20080409_289757_1.shtml.

第七阶段,经济产业深度转型时期(2010年至今),产教深度融合。随着我国经济建设进入产业结构调整阶段,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也相应地由规模发展向内涵发展纵深。到2015年,高职教育占高等教育的41.2%高靓.高等职业教育已成高等教育半壁江山 [EB/OL]. [2017-10-15]. http://www.sohu.com/a/86718269_117882.,形成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明确指示,要“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 [2017-10-15]. 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4693/201407/xxgk_171904.html.。在此基础上,《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顺势提出“以教产合作、校企一体和工学结合为改革方向”和“教产合作与校企一体办学推进计划”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EB/OL]. [2017-10-15]. http://www.gov.cn/zwgk/2010-12/28/content_1774219.htm.。2011年,我国财政部和教育部联合实施了以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为目的的高职院校项目,重点引导专业建设服务于区域重点产业。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的深度转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职业教育发展战略提出了“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孙丹.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公报、说明 [EB/OL]. [2017-10-15]. http://news.east-day.com/eastday/13news/node2/n4/n6/u7ai173782_K4.html.的要求,并出台《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将“产教融合”作为加快发展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201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发布《关于编制“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规划项目建设方案的通知》,启动实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工程规划项目,“十三五”期间拟投入50亿元,支持100所左右的高职院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全面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通过上文七个阶段对产教融合思想出现、形成与发展的论述可以看出,职业教育从“讲习与历练兼之”和“工学并举”的雏形阶段,历经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新中国的成立、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经历了“劳教结合”“半工半读”“校企合作”等模式的发展,体现了教育规划、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所遵循的基本原则,终于从“工学结合”的模型中蜕变出来,走出了一条“融产教于一体,校企深度合作”的道路,形成了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思想的形成对现代职业教育具有三方面的意义:第一,从教育的价值观和社会功能讲,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要紧密结合经济社会的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第二,从教育本身来说,产教融合思想拓宽了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思路;第三,产教融合思想号召行业、企业参与办学,激发了社会力量参与办学,促进了教育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