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型、中型、小型、微型企业的经营环境比较
本节考察不同规模企业的经营环境现状,对大型、中型、小型和微型企业在经营环境总指数、各方面指数的评价进行比较。2016年样本企业中有大型企业413家,占全部样本企业的19.5%;中型企业770家,占36.3%;小型企业755家,占35.6%;微型企业184家,占8.7%。
2016年,大型企业的经营环境指数总体评分为3.80分,中型企业评分为3.64分,小型企业评分为3.54分,微型企业评分为3.40分。非常明显的是,企业规模越大,经营环境评价越好,这种情况与2012年一致。
与2012年相比,不同规模的各类企业,经营环境总指数评分都提高了,说明它们的经营环境都有明显的改善。但其中大型企业的经营环境改善幅度最大;中型、小型、微型企业也都有改善,但改善幅度很整齐地依次递减(见表3-2)。这说明,在经营环境改善的同时,一方面大型、中型、小型、微型企业面临的政策待遇差异可能没有减小,反而有所扩大;另一方面,小企业在市场中所处的不利地位,相对而言也有所强化。在下面的分析中,我们将试图揭示政策环境差异和市场环境差异对企业经营环境的影响,分析究竟是哪个占据主导地位。
表3-2 2012~2016年不同规模企业的经营环境变化

表3-3列出了不同规模企业2016年经营环境总指数、方面指数和分项指数的平均得分。表3-4计算了各类不同规模企业之间差异的大小。这两张表显示,企业经营环境的绝大多数方面指数和分项指数都呈现出大型企业好于中型企业,中型企业好于小型企业,小型企业好于微型企业的排列顺序,鲜有例外。
表3-3 不同规模企业2016年经营环境指数评分

表3-4 不同规模企业2016年经营环境指数评分的差异

注:“大-中“表示大型企业与中型企业评分的差异,正负值分别表示大型企业评分高于或低于中型企业的幅度。其余类推。
就8个方面指数而言,大型、中型、小型、微型企业经营环境差异特别大的方面是“金融服务和融资成本”和“政策公开、公平、公正”。此外“企业经营的法治环境”、“市场环境与中介服务”差异也很显著。这说明,大型、中型、小型微型企业经营环境的差异,一方面与市场环境有关(小型、微型企业先天处于相对较为不利的地位),但更多地还是与政策以及政府行政的差别待遇有关。当前改善企业经营环境的当务之急,更重要的是改善小微企业的经营环境,做到政策和政府行政公开透明、一视同仁及公正执法。此外还需要一些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扶助小微企业发展,包括进一步改善小微企业融资条件,促进行业协会等市场中介组织发展并给小微企业提供更多帮助,以及改善职业教育,组织提供对小型、微型企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的培训等。
接下来,我们将按各方面指数和分项指数来具体考察2016年不同规模企业经营环境的差异。
1.政策公开、公平、公正
2016年,大型、中型、小型、微型企业的“政策公开、公平、公正”方面指数评分分别为3.88分、3.75分、3.55分、3.38分。评分最低的微型企业与评分最高的大型企业相比,评分相差0.50分,差异很显著。三个分项指数“政策规章制度公开透明”、“行政执法公正”、“公平的国民待遇”中,评分差异最大的是“政策规章制度公开透明”,大型企业评价为4.07分,微型企业为3.40分,相差0.67分。另两个分项指数分别相差0.43分和0.41分。这说明企业经营环境在“政策规章制度公开透明”、“行政执法公正”、“公平的国民待遇”等方面都有待改进。图3-9直观显示了不同规模企业对三个分项指数的评分情况。

图3-9 按企业规模划分的“政策公开、公平、公正”指数
2.行政干预与政府廉洁效率
2016年,在“行政干预与政府廉洁效率”方面,大型、中型、小型、微型企业的评分依次为3.69分、3.63分、3.55分、3.61分,评分比较接近。其中大型和微型企业之间的差异为0.08分。
具体看各分项指数,“政府干预”和“官员廉洁守法”的评价,仍然基本符合企业越大评价越好的一般情况,大型企业对这两个分项指数的评价分别比微型企业高0.31分和0.33分。
“与政府打交道时间比例”项比较反常,大型、中型、小型企业差别不大,而微型企业评价高于前三类企业(微型企业与政府打交道的时间较少)。可以理解为,我国微型企业数量极其庞大,据2013年末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全国第二、第三产业小、微企业多达785万个,其中多数是微型企业。各级政府无法花太多精力与微型企业打交道。
“政府效率”项方面的评价,仍然是大企业评价高于中、小企业,大型企业分别比中型、小型、微型企业高0.05分、0.16分、0.13分。只是微型企业比小型企业评分略微高了0.03分。究其原因,应该也与微型企业数量过多,政府顾不过来有关。上述情况可从图3-10直观地看到。

图3-10 按企业规模划分的“行政干预与政府廉洁效率”指数
3.企业经营的法治环境
在“企业经营的法治环境”方面,2016年大型、中型、小型、微型企业的评价也呈现按企业规模依次递减的状态。大型企业对法治环境的评分为4.02分,中型企业评分为3.90分,小型企业评分为3.79分,微型企业评分为3.66分。与2012年相比,各类企业所面临的法治环境都有明显改善,评分分别提高了0.68分、0.63分、0.58分和0.53分。不过2016年大型企业与微型企业相比,评分仍然高了0.36分,比2012年差异还有所扩大。
该方面指数下设的4个分项指数,按大型企业和微型企业的评分差别计,“司法公正和效率”项大型企业比微型企业高0.31分,“合同正常履行”项大型企业比微型企业高0.44分,“经营者财产人身安全”项大型企业比微型企业高0.27分,“知识产权、技术和品牌保护”项大型企业比微型企业高0.40分。
上述情况,说明不同规模企业所面临的法治环境仍然有显著差异。在依法治国的总方针之下,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企业与企业之间互相平等,仍然是一个有待实现的任务。更具体的分项指数评分情况见图3-11。

图3-11 按企业规模划分的“企业经营的法治环境”指数
4.企业的税费负担
2016年,企业的税费负担问题与2012年相比有明显的改善,不同规模的各类企业评价都有显著提高。按大型、中型、小型和微型企业的排列顺序,评分依次为3.68分、3.68分、3.61分和3.52分。大型和中型企业评分相同,小型和微型企业评分略低。
在3个分项指数中,大型企业与微型企业相比,“法定税负”项差异相对显著,前者高0.23分;“依法征税”项前者高0.19分,“税外收费”项高0.08分。各类企业评分详见图3-12。

图3-12 按企业规模划分的“企业的税费负担”指数
5.金融服务和融资成本
在这方面,2016年比2012年评分有明显改善,所有企业的平均评分提高了0.24分。但不同规模企业之间的评价差异也非常显著,按大型、中型、小型、微型企业的顺序依次下降,评分依次为3.96分、3.33分、3.19分、2.65分。其中,大中小企业评分都有改善,以大型企业改善幅度最大,提高了0.67分。但微型企业的评分继续偏于负面,而且低于2012年的2.85分。
从图3-13可以看到,无论在银行贷款方面还是其他渠道融资方面,小微企业融资的难易程度与大型企业相比仍然有明显差异。但更大的差异是在融资成本方面。小微企业,特别是微型企业,融资成本与大型企业相比要高得多。

图3-13 按企业规模划分的“金融服务和融资成本”指数
因此对小微企业特别是微型企业而言,看来当前面临的最突出问题还不是能否融到资金,而是融资成本太高;尤其与大型企业相比,差异非常悬殊。
表3-5比较了样本企业中大型、中型、小型、微型企业(分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银行贷款利率和其他融资渠道利率的差异。从表中可见,企业的融资成本基本上是按大、中、小、微企业的规模顺序逐级上升,而且平均而言每一规模级别的民营企业融资成本均高于国有企业。不过对大型企业来说,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银行贷款的利率差别不大。大型、中型国有企业的银行贷款平均利率在6.6% ~6.9%,而微型民营企业的银行贷款平均利率是8.6%。
表3-5 按样本企业规模划分的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融资成本

注:样本企业中有大型国有企业110户,大型民营企业303户,中型国有企业59户,中型民营企业711户,小型国有企业21户,小型民营企业734户,微型国有企业2户,微型民营企业182户。因微型国有企业数量过少,缺乏代表性,其融资成本未统计。
银行贷款以外的其他融资渠道利率差异更加悬殊。大型、中型国有企业的其他融资利率为10.2% ~10.3%,而微型民营企业的其他渠道融资利率是17.5%。考虑到大企业贷款容易,而微型企业更不容易从银行得到贷款,更需要依赖银行贷款以外的其他正规或非正规渠道融资,因此它们与大型企业相比的实际融资成本差异还要更大。
6.人力资源供应
2016年,大型、中型、小微型企业对人力资源供应条件的评分依次为3.57分、3.40分、3.34分和3.26分,均比2012年有重要的改善。但大中型企业改善幅度更大些,因此不同规模企业间的差异有所扩大。分类来看,熟练工人的供应条件更好些,管理人员次之,技术人员又次。这种情况与2012年一致。在每一类人力资源的供应上,大型、中型、小型微型企业也都有比较明显的差异。这种情况可能与政策待遇关系不大,而是各类企业的薪酬和福利待遇等差异导致了市场供求关系的差异。各分项指数的评分情况见图3-14。

图3-14 按企业规模划分的人力资源供应指数
7.基础设施条件
不同规模企业对基础设施条件的评价,2016年按高低顺序排列为:大型企业评分为4.11分,中型和小型企业评分均为4.03分,微型企业为4.01分。总体而言,各不同规模企业的评价差别不大,说明不同规模企业面对的基础设施条件相差不多,且都比2012年上升了0.7分以上。从分项指数来看,各类企业对“电水气供应”保持较高的评价,对“铁路公路运输”和“其他基础设施”的评价均比2012年有大幅度上升。这反映交通运输的紧张程度有很大的改善。分项指数评分的情况见图3-15。

图3-15 按企业规模划分的基础设施条件指数
8.市场环境与中介服务
2016年各类企业对市场环境与中介服务的评价有比较明显的差异。大型企业的评分为3.44分,中型企业为3.37分,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分别为3.26分和3.09分;微型企业比大型企业评分低0.35分。
从分项指数来看,“市场需求”、“过度竞争”、“中介服务”和“行业协会”对企业帮助程度的评价,都是大型企业相对较高,中型企业居中,小型、微型企业相对较低。其中,微型企业对“过度竞争”和“行业协会”的评分都低于中性评价值,偏于负面。这种情况说明规模越小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相对地位较为不利,同时得到中介组织服务和行业协会的帮助也越少。图3-16反映了各分项指数的评分情况。

图3-16 按企业规模划分的市场环境与中介服务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