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节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理论掌握群众的需要
马克思主义从来不是书斋里的理论,而是人民群众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无产阶级和人类根本利益的科学体现。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促进人民群众学习、掌握、运用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转化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的需要。正如马克思所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一 理论掌握群众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理
理论掌握群众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理,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创始人,马克思开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事业的先河,他对理论教育原则方法的论述奠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马克思关于理论教育基本原则和方法的论述集中体现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是,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马克思关于理论掌握群众的论述包含以下几层意思。
1.理论掌握群众是马克思群众史观思想的必然结论
科学的理论源于人民群众的实践,同时又需要人民群众学习和掌握科学的理论去指导实践。这种从群众的实践中产生科学理论,而科学理论回到群众的实践中去指导群众的实践的过程,是理论教育的动力与源泉,是理论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则。理论掌握群众的过程,就是一个从群众实践中来又回到群众实践中去,来自群众又回到群众之中,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的螺旋式循环上升的过程。理论如果不和实践联系起来,就会变成无对象的理论,同样,实践如果不以理论为指导,就会变成盲目的实践。然而,理论掌握群众并不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行为,群众仅凭自己的生活实践不能自然而然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只有经过理论教育,向群众灌输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才能帮助群众逐步地、由少到多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正是在这点上,也就是在促进理论为群众所掌握变成物质力量的时候,宣传和教育群众的任务即理论教育的意义才得以显现。实践的发展程度往往取决于理论的实现程度,理论的实现程度既取决于理论满足实践需要的程度,又取决于理论掌握实践主体的程度。而理论掌握实践主体的程度不仅取决于理论本身的正确程度,还主要取决于理论教育的深入程度。马克思主义的精神武器只有为人民群众所掌握,才能转化为人民群众的物质武器,促进无产阶级实现自身的历史使命。
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和社会发展的动力。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有一个从自发到自觉的过程。马克思主义理论只有通过有意识的、系统的理论传播与教育,才能为工人阶级及其他劳动群众所掌握,从而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导与强大的精神动力。当马克思主义还没有被群众所认识、理解和接受时,他们创造历史的活动还处在“必然王国”之中,有着很大的自发性、盲目性,其创造历史的活动受到很大制约,往往以失败告终。当人民群众有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掌握了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按照社会历史发展规律自觉地创造历史时,他们就由“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在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变成现实。
2.理论掌握群众的前提是理论必须说服人
马克思认为理论说服人有两个条件:一是理论必须彻底;二是理论必须抓住人本身。“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而“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只有立足于人本身,说明人本身,才能最终说服人本身。理论必须彻底,才能说服人。而理论只有反映事物的根本,才能达到彻底,从而说服人。任何一种思想理论体系必须解决为谁服务这一根本问题。马克思主义的根本问题是什么,就是为谁服务。这种理论是为自己的利益服务,还是为人民服务;是为少数人服务,还是为大多数人服务,抑或是为哪个阶级服务。这决定一个人或一个组织的理想与目标,发展方向和价值取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立场。马克思主义鲜明地回答了这个根本问题。马克思主义是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求解放的理论,是为大多数人服务的,不是为个人私利和少数人服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抓住了“人”这个根本问题,是最彻底的、最无私的理论,因此,它能说服人,掌握群众。
3.理论掌握群众的基础是理论必须与群众的利益相一致
马克思曾在《神圣家族》中说过:“‘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任何阶级的思想都是对一定物质利益的反映,而相应的理论教育也离不开物质利益原则,如果理论离开物质利益,就不能掌握群众,理论就会失去其应有的生命力。任何个人或阶级所形成的思想观念一定与他们的物质活动紧密相连,一定是与人们的物质交往和现实生活交织在一起的,因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而人们对利益的诉求更多的是通过思想表达出来的,当这些思想以一定的团体或阶级利益的形式出现时,它就代表了这些团体或阶级的思想理论。在社会生产生活过程中,这些团体或阶级的思想理论首先是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其次是实现既得利益的增长,否则,理论就显得苍白无力,也不可能掌握群众。
列宁提出了著名的“灌输论”,对理论掌握群众做了全面系统、具体生动的阐述。首先,列宁指明了灌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列宁指出:“思想一经群众所掌握,就会变成力量。”列宁还认为,只有把马克思主义“灌输”到工人中间去,才能使工人形成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列宁在《“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主义者?》中明确提出,应该把马克思主义理论通俗化,然后灌输到工人中去,并帮助工人学习、领会它。在《我们运动中的迫切任务》中,他明确指出,俄国社会民主党应该实现的任务,就是把社会主义思想和政治自觉性灌输到无产阶级群众中去,组建一个和自发工人运动有紧密联系的革命党。列宁认为把社会主义思想和政治自觉灌输到无产阶级群众中去,是组建革命政党的必要条件,也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提。
列宁还阐明了灌输的内涵。1902年3月,列宁在《怎么办?》一书中说:“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各国的历史都证明:工人阶级单靠自己本身的力量,只能形成工联主义的意识。”这种思想意识的“灌输”过程,也就是思想掌握群众的过程,即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掌握工人群众的过程。“从外面”灌输不仅仅是指从工人群众头脑的外面,更主要的是指“从经济斗争外面,从工人同厂主的关系范围外面”。“从外面”灌输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向工人灌输他们原来并不了解和掌握的先进的社会主义意识;二是指引导工人从政治角度去认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对立的性质,明确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可见,列宁当时提出“从外面”灌输社会主义意识,并不仅仅是指向工人提供解答某些问题的现成结论,更重要的是指引导工人群众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列宁的这些论述高屋建瓴,是马克思主义产生以来第一次对灌输论进行的最生动、最全面、最具体的论述。
二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理论掌握群众的需要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理论,但是无产阶级运动不能自发地产生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必须由无产阶级先锋队把这种科学理论体系“从外面灌输进去”,如此理论才能掌握群众,进而转化为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对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就尤为必要。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是实现无产阶级阶级意识由自发转向自觉的需要。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永恒主题。在资本主义社会早期,面临着恶劣的工作生活条件、低廉的工资,无产阶级为争取更高的工资、更好的工作条件、更短的工作时间等,同资本家进行了斗争。这一时期的工人阶级处于分散状态,还不明白自己贫困落后的原因,那个时期反抗资产阶级压迫的工人阶级运动一般是自发性的,工人在表达自己的不满时,就选择了一些极其简单而直接的反抗方式,比如捣毁机器、破坏工厂等。此时,他们的阶级意识完全处于自发、分散的状态。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世界市场的扩大以及工人阶级对资产阶级的抗争意识的增强,工人阶级逐渐联合成一个整体,在经济斗争中得到壮大的工人阶级不可避免地会提出政治诉求,逐渐形成自觉的阶级意识:实行彻底的无产阶级革命、消灭现存的资本主义剥削关系、实现共产主义的意识。这是世界各国无产阶级的共同利益,也代表了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在这一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工人阶级组织的规模不断扩大,其反抗资产阶级的斗争意识已经从早期的自发转向了后来的自觉。
在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过程中,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从自发向自觉转变。但这种转变始终是在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影响下进行的,并不是完全在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的教育和引导下实现的。无产阶级这种朴素的、自发的阶级意识只是出于自身地位而自发产生的,这种单纯的工人阶级意识不足以应对资产阶级统治思想的奴役和压迫,也很难实现无产阶级以及全人类的解放。所以,要真正实现无产阶级意识由自发向自觉的转变,只有通过思想理论教育的方式对无产阶级加强宣传和教育,让工人阶级真正认识到自己所处的境况和阶级地位,对他们自发的阶级意识进行积极的引导,使他们尽快摆脱自发状态,自觉地形成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实现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谈到对工人阶级进行阶级意识的培养时指出:“共产党一分钟也不忽略教育工人尽可能明确地意识到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敌对的对立,以便德国工人能够立刻利用资产阶级统治所必然带来的社会的和政治的条件作为反对资产阶级的武器,以便在推翻德国的反动阶级之后立即开始反对资产阶级本身的斗争。”由此可以看出,实现无产阶级意识由自发转向自觉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参与。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是无产阶级实现彻底解放的现实需要。通过思想理论教育实现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从自发转向自觉,最终的目的是帮助无产阶级实现自我解放。无产阶级所追求的解放是人的彻底解放,而且这种解放一定要通过长期的阶级斗争手段,因为无产阶级为了谋求自己的解放,必须经过把环境和人都加以改造的历史过程。“德国人的解放就是人的解放。这个解放的头脑是哲学,它的心脏是无产阶级。”阶级斗争虽然是这一解放过程的必要手段,但离开作为人的解放的头脑——哲学——的引领和教育是不可能实现的。马克思认为无产阶级只有思想得到解放,才能解放自身。“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思想的闪电一旦彻底击中这块素朴的人民园地,德国人就会解放成为人。”
马克思在这里再一次强调了思想理论教育在无产阶级的意识转变及其自身解放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思想理论教育能使工人阶级了解到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阶级性和虚假性,从而敢于摆脱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奴役和压迫,争取自身解放。思想理论教育也能使工人阶级明白自己在精神上和肉体上所受到的压迫的根源,以及自己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形成一个团结的整体、具有远大理想的伟大阶级,自觉地去和资产阶级做斗争,去争取实现自己的解放。
马克思认为,虽然无产阶级的解放运动经历了一个从自发到自觉的过程,无产阶级阶级意识的自觉性、革命性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受到所处历史地位和经济地位的限制,他们还没有真正摆脱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束缚,根本不可能形成本阶级科学的思想理论,所以早期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都因此而未能取得成功。这一现实坚定了马克思要求对无产阶级进行思想理论教育的决心,他一直以来都很重视对无产阶级开展科学的思想理论教育和宣传,希望无产阶级尽早形成本阶级正确的思想理论,让无产阶级对自身阶级状况与历史使命有着自觉的认识。这就是对无产阶级实施思想理论教育的现实需要所在。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武装青年学生,使其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自信,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化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