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医师查房手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肺部疾病

反复咳嗽1个月,加重伴发热5天——右肺脓肿

【实习医师汇报病历】

患者,31岁,以“反复咳嗽1个月,加重伴发热5天”为主诉入院。

入院体检:T37.6℃,P106次/分,R20次/分,BP130/90mmHg,SpO285%。神志清楚,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胸廓对称、无畸形,双侧呼吸运动均称,叩诊呈清音,右上肺呼吸音低,可闻及湿啰音,余肺呼吸音稍粗,未闻及干啰音及胸膜摩擦音。心率106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平软,全腹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4次/分。双侧阴囊水肿,双下肢中度水肿,可见色素沉着,双足散在数个大小不等烫伤后结痂。

辅助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WBC)5.60×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85.76%,血红蛋白(Hb)86.0g/L,血小板计数(PLT)182×109/L。血气分析示酸碱度(pH值)7.478,二氧化碳分压(PaCO2)32.2mmHg,氧分压(PaO2)55.7mmHg,标准碳酸氢根(SB)25.7mmol/L,血氧饱和度(SpO2)90.9%;糖化血红蛋白(HbA1c)15.6%。生化全套示白蛋白(ALB)21.0g/L,碱性磷酸酶(ALP)249U/L,谷氨酰转肽酶(GGT)133U/L,葡萄糖(GLU)13.45mmol/L,钠(Na)133.4mmol/L,钙(Ca)1.98mmol/L;超敏C反应蛋白(hs-CRP)72.30mg/L。降钙素原(血)0.980ng/ml。全腹彩超示肝大;胆囊多发息肉样病变;前列腺增生。痰致病菌培养示正常菌群生长。痰真菌培养检出白假丝酵母菌16cfu。足部脓液真菌培养5天无真菌生长。胸腔积液致病菌培养5天无细菌生长。胸腔积液真菌培养5天无真菌生长。床边胸部X线片示双肺弥漫性病变伴右上肺空洞形成,考虑肺脓肿。患者入院后予盐酸万古霉素(1.0g q12h)、美罗培南(1.0g q8h)抗感染,伊曲康唑(0.20g qd)抗真菌,甲泼尼龙抗炎,多索茶碱平喘,沐舒坦化痰,前列地尔、红花黄色素氯化钠注射液改善循环,胎盘多肽增强免疫,胰岛素控制血糖,还原型谷胱甘肽保肝,营养支持及利尿等处理,患者肺部感染仍控制不佳,SpO2波动于85%~96%,1周后行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SpO2波动于93%~98%,转入ICU。

转入诊断:右肺脓肿,双肺炎症,Ⅰ型呼吸衰竭,2型糖尿病,中度贫血,低白蛋白血症,电解质紊乱(低钠血症、低氯血症、低钙血症、低钾血症)。

转入ICU后的治疗:予纤维支气管镜吸痰,继续予万古霉素、美罗培南抗感染,甲泼尼龙抗炎,多索茶碱平喘,沐舒坦化痰,红花黄色素氯化钠注射液改善循环,胰岛素控制血糖,还原型谷胱甘肽保肝,营养支持等治疗。

发病初期CT成像及X线片见图1-1。

图1-1 发病初期CT成像及X线片

主任医师常问实习医师的问题

如何诊断肺脓肿?

答:根据口腔手术、昏迷、呕吐、异物吸入后等,出现急性发作的畏寒、高热、咳嗽、咳大量脓臭痰等病史,结合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X线出现脓腔及液平面,可作出诊断。进一步可完善血、胸腔积液、下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病原学诊断。

肺脓肿的病因有哪些?

答:肺脓肿的发生和发展,常有以下3个因素:①细菌感染;②支气管阻塞;③全身抵抗力降低。

肺脓肿的临床常见病因有两大类:血源感染和气管感染。血源感染主要由败血症及脓毒血症引起,病变广泛,常为多发,主要采用药物治疗。气管感染主要来自呼吸道或上消化道带有细菌的分泌物,在睡眠、昏迷、酒醉、麻醉或癫发作、脑血管意外之后,被吸入气管和肺内,造成小支气管阻塞,在人体抵抗力降低的情况下,就会诱发肺脓。

依据发病机制与发病原因,肺脓肿可分为几种?

答:肺脓肿的发病机制与发病原因有密切的关系,可分以下几种:吸入性肺脓肿、血源性肺脓肿、继发性肺脓肿、阿米巴肺脓肿。

(1)吸入性肺脓肿 病原体经口、鼻咽腔吸入,为肺脓肿发病的最主要原因。扁桃体炎、鼻窦炎、齿槽脓溢等脓性分泌物;口腔、鼻、咽部手术后的血块;齿垢或呕吐物等,在神志昏迷,全身麻醉等情况下,经气管被吸入肺内,造成细支气管阻塞,病原菌即可繁殖致病。

此外,有一些患者未能发现明显诱因,国内和国外报告的病例分别为29.3%和23%。可能由于受寒、极度疲劳等诱因的影响,全身免疫状态与呼吸道防御功能降低,在深睡时吸入口腔的污染分泌物而发病。

本型常为单发型。其发生与解剖结构及体位有关。由于右总支气管较徒直,且管径较粗,吸入性分泌物易吸入右肺,故右肺发病多于左肺。在仰卧时,好发于上叶后段或下叶背段;在坐位时,好发于下叶后基底段。右侧位时,好发于右上叶前段和后段形成的叶亚段。

(2)血源性肺脓肿 皮肤创伤、感染、疖痈、骨髓炎、产后盆腔感染、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等所致的败血症和脓毒血症,病原菌(多数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脓毒栓子,经小循环带至肺,引起小血管栓塞、肺组织发炎和坏死,形成脓肿。病变常为多发性,无一定分布,常发生于两肺的边缘部。

(3)继发性肺脓肿 多继发于其他疾病,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杆菌性肺炎、空洞性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症、支气管囊肿和支气管肿瘤等继发感染,可引起肺脓肿。肺部邻近器官化脓性病变或外伤感染、膈下脓肿、肾周围脓肿、脊柱旁脓肿、食管穿孔等,穿破至肺亦可形成脓肿。

(4)阿米巴肺脓肿 多继发于阿米巴肝脓肿。由于肝脓肿好发于肝右叶的顶部,易穿破膈肌至右肺下叶,形成阿米巴肺脓肿。

早期细支气管阻塞,肺组织发炎,小血管栓塞,肺组织化脓、坏死,终至形成脓肿。病变可向周围扩展,甚至超越叶间裂侵犯邻接的肺段。菌栓使局部组织缺血,助长厌氧菌感染,加重组织坏死。液化的脓液,积聚在脓腔内引起张力增高,最后破溃到支气管内,咳出大量脓痰。

如果空气进入脓腔,脓肿内出现液平面。有时炎症向周围肺组织扩展,可形成一致数个脓腔。若脓肿靠近胸膜,可发生局限性纤维蛋白性胸膜炎,引起胸膜粘连。位于肺脏边缘部的张力性脓肿,若破溃到胸膜腔,则可形成脓气胸。若支气管引流下畅,坏死组织残留在脓腔内,炎症持续存在,则转为慢性肺脓肿。脓腔周围纤维组织增生,脓腔壁增厚,周围的细支气管受累,致变形或扩张。图1-2为肺脓肿CT。

图1-2 肺脓肿CT

【住院医师或主治医师补充病历】

入院后患者于2012年12月4日肺部CT示:①右上肺巨大空腔性占位,并见气液平面,结合病史,考虑肺脓肿,较前相仿;②双肺多发斑片状病灶,考虑肺炎。体温波动于37~38.5℃,血糖监测波动大,随机血糖波动于7.8~25.4mmol/L。患者感染控制欠佳,并与2012年12月7日行气管切开术。该患者在常规胰岛素治疗情况下,虽经抗感染、频繁纤维支气管镜冲洗引流,患者感染控制欠佳,在加强血糖监测,预防低血糖发生的基础上,进行强化胰岛素治疗,患者病情逐渐好转,在应用强化胰岛素治疗2周后患者痊愈出院。图1-3为治疗后期CT成像(脓肿较前明显吸收)。

图1-3 治疗后期CT成像(脓肿较前明显吸收)

主任医师常问住院医师、主治医师的问题

肺脓肿的治疗原则和方法有哪些?

答:抗菌药物治疗和脓液引流是主要的治疗原则。

(1)抗菌药物治疗 吸入性肺脓肿多为厌氧菌感染,一般均对青霉素敏感,仅脆弱拟杆菌对青霉素不敏感,但对林可霉素、克林霉素和甲硝唑敏感。可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决定青霉素剂量,轻度者(120~240)万U/d,病情严重者可用1000万U/d分次静脉滴注,以提高坏死组织中的药物浓度。体温一般在治疗3~10天内降至正常,然后可改为肌注。如青霉素疗效不佳,可用林可霉素1.8~3.0g/d分次静脉滴注,或克林霉素0.6~1.8g/d,或甲硝唑0.4g,每日3次口服或静脉滴注。

血源性肺脓肿多为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感染,可选用耐β-内酰胺酶的青霉素类或头孢菌素类。如为耐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应选用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或利奈唑胺。

如为阿米巴原虫感染,则用甲硝唑治疗。如为革兰阴性杆菌,则可选用第二代或第三代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如莫西沙星),可联用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疗程8~12周,直至胸部X线片示脓腔和炎症消失,或仅有少量的残留纤维化。

(2)脓液引流 这是提高疗效的有效措施。痰液稠不易咳出者可用祛痰药或雾化吸入生理盐水、祛痰药或支气管扩张药以利痰液引流。身体状况较好者可采取体位引流排痰,引流的体位应使脓肿处于最高位,每日2~3次,每次1~15min。经纤维支气管镜冲洗及吸引也是引流的有效方法。

(3)手术治疗 其适应证为:①肺脓肿病程超过3个月,经内科治疗脓腔不缩小,或脓腔过大(5cm以上)估计不易闭合者;②大咯血经内科治疗无效或危及生命;③伴有支气管胸膜瘘或脓胸经抽吸、引流和冲洗疗效不佳者;④支气管阻塞限制了气道引流,如肺癌。对病情重不能耐受手术者,可经胸壁插入导管到脓腔进行引流。术前应评价患者一般情况和肺功能。

什么是体位引流?

答:体位引流(postural drainage)是指对分泌物的重力引流,应配合使用一些胸部手法治疗。如拍背、震颤等,多能获得明显的临床效果。治疗者可参照胸部X线片跟踪肺内分泌物的方法,并通过血气分析监测肺内分泌物清除效果,提供氧合的客观数据。

体位引流的目的是什么?

答:体位引流的目的:主要促进脓痰的排出,使病肺处于高位,其引流支气管的开口向下,促使痰液借重力作用,顺体位引流气管咳出,有助于痰液的引流。

如何进行体位引流?

答:体位引流的操作方法及步骤如下。

①根据病变部位采取不同姿势作体位引流。如病变在下叶、舌叶或中叶者,取头低足高略向健侧卧位;如位于上叶,则采取坐位或其他适当姿势,以利引流。如图1-4。

图1-4 体位引流

②引流前可服用支气管扩张药、祛痰药,以减少支气管痉挛和痰液黏稠度;引流时,嘱患者间歇做深呼吸后用力咳嗽,护理人员用手(手心屈曲呈凹状)轻拍患者胸或背部,自背下部向上进行,直到痰液排尽,或使用机械震动器,将聚积的分泌物松动,并使其移动,易于咳出或引流。每日3~4次,每次15~30min。

体位引流的适应证有哪些?

答:体位引流的适应证:体位引流可用于分泌物或细胞滞留引起的大块性肺不张,结构异常而引起分泌物聚集,长期无法排除(如支气管扩张、囊性肺纤维化或肺脓肿);由于用力呼气受限(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纤维化)而无力排出分泌物的患者急性感染时;或咳嗽无力(如老年或恶病质患者、神经肌肉疾病、术后或创伤性疼痛、气管切开术患者);支气管碘油造影检查前后。

体位引流的禁忌证有哪些?

答:①年迈及一般情况极度虚弱、无法耐受所需的体位、无力排除分泌物(在这种情况下,体位引流将导致低氧血症)。

②抗凝治疗者。

③2周内有大咯血、急性心肌梗死、脑出血、肺动脉栓塞者,患有严重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严重高血压等患者。

④胸廓或脊柱骨折、严重骨质疏松。

体位引流时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答:①引流应在饭前1h、饭后或鼻饲后1~3h进行,因饭后易致呕吐。

②操作前向患者解释引流的目的,说服患者配合引流治疗。

③引流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咯血、发绀、头晕、出汗、疲劳、面色苍白、脉搏细弱等情况,如有上述症状应随时终止体位引流。

④引流体位不宜刻板执行,必须采用患者即能接受,又易于排痰的体位。

⑤引流后,帮助患者采取舒适体位,予清水或漱口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记录咳出痰液的颜色、量、黏稠度等。

重症患者实施胰岛素强化治疗有哪些意义?如何实施?

答:高血糖是ICU患者中普遍存在的一种临床现象,和糖尿病病史没有直接联系,并且血糖升高已成为一独立因素直接影响重症患者的预后。胰岛素强化治疗是国际卫生组织于1993年6月公布的北美“糖尿病控制与并发症实验(DCCT)”的临床研究报告中提出的。具体来说,就是采用胰岛素治疗,使患者血糖尽量接近正常水平。虽然近年来的临床研究认为,强化胰岛素治疗对医院病死率并无显著差异,但多项前瞻性与回顾性临床研究表明,严格控制血糖可改善各类ICU重症患者的预后,可使因严重感染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的病死率明显降低,使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亦有明显下降,如严重感染,需要血液净化治疗的急性肾功能衰竭以及多发神经病变等。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与住院时间,从而降低总住院费用。因此,对于危重病患者的高血糖,不论是应激性高血糖还是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正确处理各类患者的高血糖对于提高综合治疗效果、改善生存率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对于严重感染合并高血糖患者,仍应该强化胰岛素治疗,在严密监测血糖条件下严格将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

重症患者实施胰岛素强化治疗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答:①应激性高血糖主要表现为以外周胰岛素抵抗为特征的血糖升高,并且血糖升高的程度与应激、疾病严重程度成正比;同时重症患者病情的多变以及措施的多边性,增大了血糖控制的难度。因此,在实施强化胰岛素治疗期间,应当密切监测血糖,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防止低血糖的发生。

②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中,非蛋白质热量中的葡萄糖含量与输注速度直接影响患者的血糖水平。一般情况下,葡萄糖的输入量应当控制在≤200g/d。营养液以外的治疗尽量应用无糖液体,如抗生素的溶剂,以免增加血糖的波动。

③营养液的输入应当注意持续、匀速,葡萄糖与胰岛素按比例补充。

④合并感染与应用影响代谢药物时,如糖皮质激素、生长激素、生长抑素等,注意血糖的检测及增加胰岛素用量。

⑤密切检测血糖,有条件时可使用动态血糖检测系统;若没有动态血糖系统,则应加大检测血糖的强度,是有效实行强化胰岛素治疗的保证。

主任医师总结

肺脓肿是由多种病原体引起的肺部化脓性感染;是肺组织坏死形成的脓腔。临床特征为高热、咳嗽,大量脓臭痰;X线显示含气液平面的空洞。肺脓肿的病原体常为上呼吸道、口腔的定植菌,包括需氧、厌氧和兼性厌氧菌。类型可分为吸入性肺脓肿、继发性肺脓肿、血源性肺脓肿。

该患者系糖尿病患者免疫力低下,感染后形成继发性肺脓肿。严格控制血糖可改善各类ICU重症患者的预后,可使因严重感染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的病死率明显降低,使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亦有明显下降,如严重感染、需要血液净化治疗的急性肾功能衰竭以及多发神经病变等。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与住院时间,从而降低总住院费用。

参考文献

[1] Zhang X,Xu L.Bronchopulmonary infection with Lophomonas blattarum:a case report and literatur ereview[J].J Int Med Res,2011,39(3):944-949.

[2] 陈辉,梁永祥.经纤维支气管镜治疗肺脓肿67例疗效观察[J].现代医院,2009,9(5):59-60.

[3] Kelogrigoris M,Tsagouli P.CT-guided percutaneous drainage of lung abscesses:review of 40 cases[J].JBR-BTR,2011,94(4):191-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