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4-27 17:05:57
封面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文前辅文
绪论
第一章 中国后殖民批评的背景及其不同形象
第一节 中国后殖民批评兴起的西方思想背景
第二节 不同人眼中的中国后殖民批评
第三节 中国后殖民批评的具体议题
第二章 作为原罪与终极判词的民族主义(上)
第一节 终极判词
第二节 批评者眼中的“民族主义”
第三节 现代启蒙话语框架中的“民族主义”
第四节 世界“民族主义”研究的现代主义传统及其他模式
第三章 作为原罪与终极判词的民族主义(下)
第一节 世界范围内民族主义的历史概况与分类
第二节 善良的民族主义与邪恶的民族主义?
第三节 民族主义与现代性关系再思考
第四节 后殖民主义的民族主义论争:已有的超越与未解决的问题
第四章 新启蒙批评的盲区:以“国民性”论争为例
第一节 《收获》风波中的“国民性”论争
第二节 刘禾的“国民性批判”反思及论战
第三节 整体误读与中国“新启蒙”的征候
第四节 超越二元对立思维
第五章 “新左翼”视野中的中国后殖民批评
第一节 后殖民主义的左翼渊源
第二节 “缺少政治经济学的临门一脚”
第三节 民族主义与知识分子伦理批判
第四节 现代化意识形态的补充物
第五节 含混的超越:新左翼话语反思
第六章 中国后殖民论争中的知识分子伦理问题
第一节 依附权力?
第二节 对外不对内?
第三节 排斥普遍性与超越性?
第四节 反对现代化?
第五节 知识分子伦理本身的反思:以萨义德的《知识分子论》为例
第六节 心志伦理与浪漫主义文化批判
第七节 未解的难题:知识分子的定位与使命
第七章 其他批评观点及学术性评价
第一节 后殖民批评家的后殖民心态
第二节 反本质主义者的本质主义立场
第三节 错位的批评
第四节 技术性或学术性问题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