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4-08 18:51:32
封面
版权信息
作者简介
文前辅文
编委会
“无我报心”的思想渊源与含意
一 问题之所在
二 报心的含意
三 “无我报心”的思想渊源与含意
四 结论:“无我报心”的展开与关联
义湘的戒律观
一 绪论
二 《涅□经》与义湘
三 与道宣交流的可能性
四 “义净洗秽法”的意义
五 结语
参考文献
义湘及其后学的“一乘”思想
一 “一乘”与“华严一乘”
二 “一乘”与“理理相即”
三 “一乘”与“三乘”
四 “一乘”与《起信论》的思想定位
东亚佛教史上的义湘叙事
一 法藏对义湘的记述
二 新罗末高丽初时期的义湘叙事
三 赞宁《宋高僧传》的义湘叙事
四 高丽时期的义湘叙事
五 日本《华严宗祖师绘传》的义湘叙事
六 结语
“一乘法界图”题名诸家解
一 义湘的解释
二 神琳对“一乘法界图”的解释
三 《法融记》对“一乘法界图”的解释
四 《大记》中的解释
五 《真秀大德记》对“一乘法界图”的解释
六 结论
7~10世纪东亚华严学中的十佛说
一 中国华严学的十佛说
二 韩国华严学的十佛说
三 日本华严学的十佛说
结论
《华严经》和澄观著作里的普贤菩萨概念和普贤菩萨修行
一 普贤菩萨作为真理、法界和信仰的对象
二 普贤菩萨修行
三 普贤与忏悔
《大乘起信论》“体相用三大”义解之研究
1.The“Three/Great”in the Awakening of Faith
2.The“Great”and Its Exegetical Interpretation
3.The“Three”and Its Exegetical Interpretation
Bibliography
澄观的人性观
1.Subtle Interpretive Differencesas Shown in the Huayan Commentaries and Treatises
2.Development of the Huayan School as a Reaction to the“New”Yogācāra School
3.Yogīācāra Thesis of Transforming Consciousness into Wisdom—Its Origins and Types
4.Huayan Masters' Interpretations of the Thesis of Tran-sforming the Support
5.Concluding Remarks
Abstracts
编后记
投稿须知
文后
封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