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6章 温情校园情意深
刻晴和甘雨离开后不久,一位热心学生推着晓月的轮椅缓缓朝着食堂走去。他双手稳稳掌控着轮椅方向,微微弓背,眼睛紧紧盯着前方,每一步都走得缓慢而沉稳,时刻留意着路面状况,生怕有丝毫颠簸让晓月感到不适。轮椅碾过石板缝隙时,晓月下意识攥紧裙摆,指尖传来布料细微的褶皱感,仿佛连这份被照顾的安心都化作掌心温热的触觉。
一旁的嘉怡同学提着晓月的随身物品,小心翼翼地亦步亦趋跟在旁边。她的目光始终落在晓月身上,嘴里还不时关切地询问:“老师,您还好吧?要是有不舒服的地方,一定要告诉我们。”与此同时,还有几位热心同学也围在四周。在大家的簇拥下,晓月被稳稳地推进了食堂。
学生们将晓月扶到座位上,迅速摆放好餐具。食堂的师傅将为她精心准备的美食端到面前。晓月看着热气腾腾、营养丰富的美食,看到周围关切的学生和教职工,心中暖流涌动。
晓月露出温柔的笑容,轻声说道:“谢谢你们,也谢谢学校,能在这样充满爱的地方工作,真的很幸运。”学生们笑着说:“老师,您快趁热吃吧!”温暖的氛围在食堂里弥漫开来。
蒸腾的热气模糊了眼镜片,却遮不住她眼中翻涌的感动——此刻,她像被纳入了一个温暖的羽翼之下,校领导的关怀、同事的照拂、学生们的忙前忙后,让她心底最柔软的角落泛起涟漪。
然而,当第一口鲜美汤汁滑入喉咙时,一丝不安却如细沙般渗进感动里。她想起自己在讲台上偶尔的紧张忘词,想起备课到深夜时的脆弱迷茫,想起因身材娇小而不得不踮脚写板书的狼狈——这样的自己,真的值得被如此郑重地对待吗?她害怕自己的真实模样,那个在非教学场合安静寡言、时常会害羞脸红的自己,那个因身材娇小而自卑、面对困难会害怕的自己,会让大家失望。想到这儿,晓月深吸一口气,试图让自己平静下来。她看着眼前的美食,告诉自己,此刻大家的关心是真切的,不能辜负这份心意。
菜肴的分量实在丰盛,加上她平时胃口较小,晓月没吃几口就已觉得饱了。晓月对着还剩下不少的美食发愁,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同学们,老师吃不了这么多,你们也一起来尝尝,可别浪费了。”
学生们起初还有些拘谨,但在晓月的热情邀请下,渐渐放松下来,纷纷拿起筷子,与老师一起分享这顿温馨的晚餐。而晓月此时正思考着日后如何回报这份关怀,比如为学校、为学生做更多有意义的事。
在教学楼的另一端,一个身影敏捷地来到教室门前,轻轻推开教室门,探头张望。他踮着脚窜到讲台前,将雕着云纹的小瓷瓶轻轻放进粉笔盒,瓶身上贴着“宝玦玉璜镇痛露”的标签,瓶底的纸条上“对不起”三个字洇着水痕,像他昨天哭湿的作业本边角。放下东西后,男生立刻转身跑开了。
班长回到教室检查值日情况时,发现了讲台上的小瓷瓶。他好奇地打开纸条,看到上面的字迹虽然笨拙,却充满了真诚。班长若有所思,他想起了之前那两个调皮学生的所作所为,又看看手中的纸条,似乎明白了什么。
晓月受伤后,学校里一位年轻男教师经常主动帮晓月搬重物、整理教学资料。晓月每次都礼貌地微笑感谢,她内心单纯,只把这些当作同事间的友好互助。有一天,这位男同事拿着一束花朝晓月走来。晓月看到,那是一束由7朵玫瑰组成的花束,花瓣娇艳欲滴,色泽柔和。她接过花时一脸茫然,心里纳闷着:“为什么送我花呀?是有什么特别的日子吗?”她抬起头,温柔地看向男同事,眼神里带着明显的困惑,懵懂得如同涉世未深的少女,丝毫没有察觉到男同事对她的好感。但她还是真诚友好地说道:“谢谢你呀,这束花真漂亮。”
这位年轻男教师此后依旧持续关心着晓月的生活和工作。知道晓月喜欢看学术书籍,他便常常将自己找到的珍贵学术资料分享给她;了解到晓月为备课发愁,他会主动提供自己的思路和经验。晓月欣然接受这些善意,她与男同事相处时轻松愉快,关系也愈发亲近,只是她还没意识到这份情谊里悄然滋生的别样情愫。
这一切都被教导主任看在眼里。一次,教导主任路过晓月办公室,看到男同事正兴致勃勃地给晓月分享一本新到的教学杂志,晓月则一脸专注地听着,不时提出问题。教导主任嘴角微微上扬,不出声地偷笑起来。她心里想着,晓月心思单纯,估计还没察觉到男老师的心意。不过现在说破可能会让晓月尴尬,还是得找个合适的时机,巧妙地提醒晓月这位男教师正在追求她,可不能让晓月错过这段缘分。
接下来的日子里,晓月依然坚持上课,每一堂课都在学生们的帮助与配合下顺利完成。时间的滋养让晓月的伤情逐渐好转。受伤后的第四天,晓月已经能够自己借助轮椅行动,熟练地在校园各处穿梭了。又过了一周时间,她惊喜地发现,自己能够缓慢地走到教室,走路时也不再感到明显的疼痛。不过仔细观察的话,会发现她的步伐偶尔仍有些轻微的失衡,右腿在落地时总比左腿快上半拍。长时间站立对她来说还是太吃力了,所以她选择继续坐着讲课,这样能更轻松一些。
一段时间后,身体状态恢复得更好的晓月决定重新站着给学生们上课。这一决定源于她作为教师沉甸甸的责任感。晓月心里清楚,站着授课便于在黑板上书写板书,让学生看清知识点;课堂互动时,也能自然地走到学生中间,近距离交流、指导与鼓励,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保障教学质量,让每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收获丰富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