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作品集:散文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蜗牛情结

蜗牛在动物世界属于慢性子的典型,一般说来能与它媲美的有乌龟,还有南美洲森林里的树懒。

蜗牛是一种有趣的小生物,它们的触角长长的,顶端有小小的黑眼珠,再加上一个壳儿,形象十分可爱,这使它们成为众多童话故事里的主人公。

蜗牛最近几年在北京十分走俏。“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进入北京许多人家的蜗牛名曰“法国大蜗牛”,据说可做成名贵的菜肴。一经有了外国国籍,加上崇拜法国大菜的美食家们的渲染,法国蜗牛便像古巴牛蛙一样,成为一种由人工饲养的小动物。短短几年间,这种斯斯文文、慢条斯理的家伙爬满了北京,给许多孩子带去莫大的喜悦。

前些日子,一位朋友送给我一堆蜗牛,每只有五分硬币大。我把它们养在脸盆里,上面盖一个盖儿,盆里放了半盆清水,希望它们游个痛快。

不料蜗牛们不喜欢游泳,一夜之间全爬到了盖子上,沉甸甸的几乎掀不开!于是我明白蜗牛虽喜潮湿,却不喜水。

蜗牛成为许多小朋友观赏的对象。在那几天里,凡到我家做客的孩子无不欢喜异常,因为他们无一例外地可以参观蜗牛的“体操表演”,可以用小手去触摸蜗牛们滑溜溜的躯体。同时最让他们快活的,是临走时可以成为四只蜗牛的主人——只要爸爸妈妈允许的话。

四只蜗牛,“事事(四四)如意”,这同时也能体现出一个小孩子的管理能力。我听到过一个孩子与蜗牛的故事:

小男孩把蜗牛拿回家,蜗牛在花盆里蜷缩着,不肯探出身子做体操。于是小男孩开动脑筋,把一碗水浇到蜗牛的身上,蜗牛只好被迫爬动,痛苦不堪。

妈妈告诉他:“蜗牛在自己的小房子里暖暖和和地睡觉,你把水倒进房子里,它们只好爬出来逃命,多不好!”听到这话,小男孩竟悲伤地哭泣起来,他怪妈妈不早说,又怪自己不懂事,不该欺负蜗牛们!

儿子一当真,妈妈反倒内疚了。母子二人把蜗牛重新安置起来,换好潮湿的沙土,撒上细碎的菜叶,小男孩才重新露出了笑容——这是一个温和善良的小家伙。

我的女儿也饲养了四只蜗牛,它们被女儿放在一个装过蛋糕的圆盒子里。盒子是透明塑料制成的,能看清蜗牛们的一举一动。为了让蜗牛们不断地运动,她也兴致勃勃、偷偷摸摸地往里面浇水,结果被妻子一怒之下更换了“蜗居”,用一个装皮鞋的纸盒子代替。

蜗牛们安静地缩进壳里,在浅浅的一层沙土中埋住自己的身躯,进入冬眠状态。

这样一来,我们的“蜗牛情结”便渐渐消失了,大人孩子都没有了先前的兴致,以至于逐渐忘却了它们的存在。对于蜗牛们,这无疑是一种幸运的解脱,可是我却经常怀念初见蜗牛时那令人兴奋的日子,盼望纸盒子里的小居民们能有朝一日探出细长的触角,触摸一下对于蜗牛而言充满神奇的世界,同时给予孩子们莫名的惊喜。

瞧,法国蜗牛的确不凡,非但可供你大嚼,还能给予你许多遐想。在北京的冬日里养几只蜗牛,观察它们悠闲安静的生活,或许对养生很有利。

不是有人说过“生命在于静止”吗?这未尝不是一种新的健康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