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炒猫土
在我居住的大院里,起码有十几家的人饲养着波斯猫,有的人家养了六七只。
养猫的人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大人性格温和,孩子充满爱心。
当然,养猫的人家的另一个特点是脏,总弥漫着一股猫科动物的气息。假如主人不勤换猫土的话,这股动物园的味儿就更强烈。
一般来说,每天换一次猫土,即为宠物打扫“厕所”,是养猫人家的惯例。猫土以沙土、炉灰、干土为主,实在找不到这些材料时,寻些废旧报纸也能应付,但吸潮效果不佳。
我的一位朋友也养猫,他是一位著名的诗人。猫,其实是他为小女儿养的。
女儿和这只猫感情极深,睡觉时共寝,醒来后同起,成了一对亲密的伙伴。换猫土的活儿,女儿则义不容辞地承担了,每天端着猫盆去四处寻找沙土。这对一个二年级的小姑娘来说,难度不小,可她毫无怨言。
然而不幸有段时间阴雨绵绵,四处寻不到干沙土。看着“猫朋友”焦躁地乱叫,嗅嗅猫盆,就是不肯大小便,小姑娘心疼得不行。怎么办?她灵机一动,想起了冬天里吃过的糖炒栗子,觉着用锅来烘干猫土是个好办法,于是马上干了起来。

炒猫土进行得并不顺利,因为毕竟是第一次尝试。小姑娘用妈妈炒菜的锅和铲子,很认真地工作着。爸爸回来时嗅到厨房里的怪味儿,一看女儿的模样,哭笑不得。
不过爸爸没有发脾气,对女儿用炒菜的炊具炒猫土的行为表示了充分的理解。尽管这锅恐怕从此要搁置起来,不宜再用。
对话很简单。爸爸问:“为什么这样做?”女儿说:“我尿了床,还要晒干垫子才睡觉。没太阳,就把垫子放在火上烤。猫土不也一样吗?”
爸爸点点头,继续问道:“但我们炒菜也用这只锅,你不觉得有些脏吗?”
“我会好好洗干净的。”女儿说。
爸爸没有再说什么,相反,他夸赞了女儿的这种创造意识。是啊,谁叫天气阴雨连绵呢!但同时,他没忘记告诉女儿,把废报纸撕碎了放到猫盆里,效果也不错。“或许,咱们可以训练一下猫咪,让它不用猫土直接使用厕所,好吗?”对于爸爸的建议,女儿拍手同意。
一场“炒猫土”的风波就这样结束了,甚至谈不上是风波,只是生活中的一段小插曲。这件事告诉我们,对待儿童别出心裁的行为,要努力找出他们的行为依据,不要从成人的功利角度去先入为主地评判、指责孩子,这对儿童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