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出海实战:从构建海外团队到全球业务拓展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前言 出海八问

那是2017年春节后的第一周,我第一次坐上了长达30个小时的航班,飞向了地球另外一面的巴西圣保罗,从此踏上了帮助中国企业出海的征程,也开启了我的环球之旅……

当时的我认为这将会是一趟精彩的旅程,但最终却不仅如此,出海变成了我的第二段人生。这段经历改变了我的职业发展道路,并且也深远地影响了我的世界观,最终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回想彼时,中国互联网产业正处在冉冉上升的时期,O2O的概念方兴未艾,GDP正在以8%的速度蓬勃增长,国内市场挂满了低垂的果实,企业的年增长率让投资者非常满意,而资本的流动性也极其充裕,国内充满了创业的机会和跃跃欲试的年轻人。国内互联网企业正在一日千里地跑马圈地,国内业务正如火如荼,只有少数雄心勃勃的创业者把眼光投向了海的那一边。彼时,中国互联网企业出海大都并非受现实所迫,更像是勇敢者的游戏和先行者的探索,充满了浪漫主义气息,以及对未来无限可能的憧憬。

而现在,中国企业出海则成为一个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国内市场已经日渐饱和,各种“产能过剩”的言论不绝于耳。很多企业在国内市场已经失去了增长动能,在国内陷入了内卷的红海,表现为成本日趋高昂,利润日渐下滑,竞争手段非常单一,陷入了同质化竞争的价格战中。为了寻找新的增长点,中国企业必然将目光投向海外,当中国企业具备了一定规模,发展到一定阶段,出海就成了一个必然选择。如果不走出国内市场,不去主动拥抱更加广阔的消费群体和产业链,企业的最终命运就是被淘汰或者被并购。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不出海,就出局”慢慢成了所有企业的共识。

我是中国移动互联网、O2O领域比较早期的从业者,做了多年一线运营业务,主要工作就是运营移动出行平台的用户、司机、车辆。我每天的工作就是开发渠道、搭建模型、预测增长、做各种AB测试、计算投入与产出、计算ROI、设计流程、优化流程……我有幸经历了十年的互联网辉煌,在这十年中,互联网行业充分享受了中国经济的发展红利、人口红利、工程师红利、通信技术红利、基础设施红利、资本红利等各种红利,经历了一个极度繁荣的时期。

而在盛宴进入尾声的时候,我选择奔赴遥远的拉美,开启了出海之旅。地球上有七大洲,除了南极洲,我都走遍了。我环游过世界,去过全球上百个城市,在其中十几个城市不是走马观花式地游历,而是深度地生活、工作。与当地同事紧密协作,和当地的合作伙伴做生意,交当地的朋友,了解他们的文化,学习他们的语言——虽然大部分都没学会。我学了一个月阿拉伯语就放弃了,那28个字母和100多个像方便面一样的变种我总是记不住;但我学了三个月的西班牙语就可以独立买菜、租房、点餐,甚至是投诉了;甚至我还心血来潮,学过几天非洲的科萨语,不过我只会三种弹舌头的发音和几个单词。

我曾负责过澳大利亚、新西兰及中国香港等发达地区的业务,也曾经在世界上最贫困的大洲开展业务,我曾在新冠疫情最凶猛的期间跑到了非洲,从非洲大陆的南端跑到非洲大陆的北边。我曾站在约翰内斯堡酒店高楼的落地窗前,看着楼下隔一条街的贫民区正在聚集的骚乱人群,夜晚还能依稀听到远处传来的枪声;我也曾徜徉于开罗的街头,看着广播电视大楼前面依然树立的铁马和警戒哨,听朋友给我讲述他眼中的“阿拉伯之春”。

如今,出海已经成为所有成规模企业必须面对的课题,我想写一本具有现实意义的出海工具书,把过去多年的经验和方法论沉淀下来,梳理出来,帮助更多的企业在出海这条道路上取得成功。

取得卓越业绩是企业的首要目标,而实现这个目标有两个条件:第一,高效的运营;第二,高明的战略。高效的运营意味着做相似的事情,你能比竞争对手做得更好,但是,企业无法只依赖运营效率保持领先。高效的运营无非关乎管理、流程、制度,这都比较容易被模仿。这就要求企业持续创新和努力,效率要提高、提高再提高,成本要压低、压低再压低。在中国,我们有个非常形象的词语来形容这种状态——“内卷”。所有的中国企业都希望通过出海摆脱内卷的状态,获得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高明的战略则可以让企业摆脱运营效率的“内卷”,占据更有利的竞争位置,获取更持久的竞争力,它需要企业采取与竞争对手不同的运营策略,或者是以不同方式完成同类活动。

本书是一本企业出海的实战手册,讨论出海的战略和策略,有具体的实操方法和流程,但都统一在一个整体的战略框架之下。

何为战略?

根据“竞争战略之父”——迈克尔·波特的定义,战略就是:找准价值的定位,以相应的运营活动和资源进行匹配,确保获取竞争优势。波特提出企业可以从三个领域获取竞争优势,包括:成本领先、差异化、聚焦。波特的战略定义有三个核心要素,分别是:定位、取舍、匹配。

一个企业出海,必然是这个公司的战略需要。

一个企业出海,必然需要一个公司级的战略。

一个企业的国际化战略,必然也关乎“定位、取舍、匹配”,帮助企业取得竞争优势。本书是一本国际化战略和策略的工具书,但战略其实并不高深,策略也并不复杂。战略回答的是与企业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的实际问题,而策略旨在具体解决这些问题。只要回答清楚了以下八个问题,我们就能得到一个企业出海的清晰战略。

(一)为什么要出海?

(二)出海去哪里?

(三)目标是什么?

(四)要投入多少?

(五)具体怎么做?

(六)多久能做成?

(七)哪些人来做?

(八)要注意什么?

而本书的章节设计也一一对应了这八个问题:

第一章“出海的战略驱动力”回答了“为什么要出海?”;第二章“目标市场的选择”回答了“出海去哪里?”,以及“目标是什么?”和“要投入多少?”;第三章“出海的开拓模式”回答了“具体怎么做?”;第四章“出海的四个阶段”回答了“多久能做成?”;第五章“国际化组织建设”回答了“哪些人来做?”;最后一章“国际化风险管理”回答了“要注意什么?”。而为了增加本书的可读性,我插入了一个独立的章节来讲滴滴出海的案例,即番外篇“我和滴滴的出海初体验”。这也是我全程参与的一个案例。

本书是一本写给中国企业的出海工具书,也是一本写给献身于国际化事业弄潮儿的书,希望对有志于星辰大海的同仁有所启发,有所帮助。

在本书成书的过程中,我得到了许多人的帮助,他们踊跃地为本书提供素材和观点,在此,向他们统一致谢、致敬。在此,我作小诗一首,献给我们曾经的出海远征军,后两句改编自龚自珍的《夜坐二首》的最后两句,聊表心志。

弱冠辞父四海家;

壮岁且行万卷涯。

砉然一声禅关破;

天地为圣我为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