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的第二国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1章 苏瑶重生

中华医学总会鸿蒙研究所的量子重生舱缓缓开启,冷凝雾气如瀑布般倾泻而出。凌勐罅的手指在控制台上悬停了三秒才按下终止键——这已经是第七次生命体征扫描,所有指标都显示完美,但他仍无法相信眼前的事实。

雾气散尽处,苏瑶的睫毛轻轻颤动。她睁开眼的瞬间,实验室的量子纠缠监测仪突然爆发出刺耳的警报声。凌勐罅冲到舱边,却看见她虹膜深处流转着奇异的银蓝色光晕,那是魂柱能量残留的特征。

“欢迎回来。“他的声音哽在喉咙里,手指拂过她额角——那里本该有反向芯片的纹路,现在却光滑如初。

苏瑶的目光缓缓聚焦,嘴唇开合几次才发出声音:“我梦见......“话未说完便蹙起眉头,仿佛有某种无形的屏障截断了她的记忆传输。这个细微表情让凌勐罅想起被困在量子门户里的那个“苏瑶“,胸腔顿时被冰冷的预感穿透。

“记忆重组需要时间。“白大褂上绣着太极图案的女研究员走近,手中的平板显示着不断跳变的脑波图谱,“她的海马体里有37个记忆锚点,就像......“

“就像我的克隆体数量。“凌勐罅接过话头,目光扫过苏瑶后颈——那里新植入的生物芯片正泛着珍珠母的光泽,与鸿蒙研究所特有的青金色符文交相辉映。

窗外忽然掠过一道阴影。凌勐罅转头时,正好看见研究所穹顶的量子投影钟显示“戊寅年亥时三刻“——这个沿用千年的干支计时系统,此刻在夕阳中投下蛛网般的金色光纹,将整个病房分割成无数碎片化的时空。

苏瑶就在这时抓住了他的手腕。她的指尖冰凉得不似活人,力道却大得惊人:“照片......“她的瞳孔剧烈收缩,“那张1943年的合影里......“

凌勐罅反握住她的手,发现她掌心不知何时多了一道伤口——不是新伤,而是早已愈合的陈旧疤痕,形状酷似魂柱的截面图。这个伤痕在之前的身体上从未存在过。

“苏女士的量子重组度达到99.7%。“太极研究员突然插话,平板电脑转向他们,屏幕上跳动着“灵魂视界计划“的青铜纹章,“所长邀请二位参加今晚的迎新茶会。“她意味深长地补充:“特别准备了云南千年古树普洱。“

茶室的布置令人恍如隔世。凌勐罅数着脚下青砖的裂纹——正好三十七道,与墙上悬挂的《黄帝内经》灵枢篇竹简数量相同。当第三十七片茶叶在紫砂壶中舒展时,屏风后转出个穿麻布长衫的老者,左眼戴着嵌有八卦图的单片镜。

“老朽姓张,忝居研究所灵魂工程部主任。“他斟茶的手稳如磐石,茶汤却在杯中自行旋转成太极图案,“苏姑娘可知为何选中你参与'灵魂视界'?“

苏瑶的茶杯突然出现蛛网状裂纹。凌勐罅看见有银蓝色液体从她指缝渗出,竟与茶汤泾渭分明地相互排斥。

“因为我的记忆里......“她的声音突然变成多重和声,“藏着三十七个世界的入口。“

张主任的单片镜闪过一道数据流。茶案中央的铜炉无火自燃,青烟凝成凌勐罅在照片里见过的日军实验室。不同的是,这次画面中央多出一个水晶棺,里面沉睡的赫然是年轻时的苏瑶,额头上嵌着初代符咒芯片。

“灵魂置换技术的真相,远比社会实验宣传的震撼。“张主任的镜片映出凌勐罅骤变的表情,“我们要找回的是1945年被日军销毁的'佛骨'原型体——它现在就在......“

研究所的警报突然炸响。窗外,两轮月亮不知何时已高悬夜空,较小的那轮表面浮现出林殳的面容。苏瑶突然站起身,打翻的茶汤在宣纸上晕开成诡异的符咒形状——正是魂柱上的往生咒文。

“她来了。“苏瑶的声音彻底变成量子门户中的那个和声,“来收取第38号实验体。“

凌勐罅的太阳穴突突跳动。他这才发现茶室根本没有电灯,所有光源都来自苏瑶眼中越来越盛的银蓝光芒——那分明是正在苏醒的魂柱能量。

张主任不慌不忙地抿了口茶:“所以茶会要提前结束了。二位请随我去'视界舱',那里有你们想要的答案。“他掀开茶席,露出嵌在地板上的青铜罗盘——与钟楼老住持那件法器一模一样。

当月光完全变成蓝色时,研究所的防量子冲击罩发出了不堪重负的呻吟。凌勐罅最后看了一眼墙上的竹简,发现那些所谓的《黄帝内经》文字,实则是用梵文书写的量子佛经。

而苏瑶已经站在视界舱门前,伸出的手掌心朝上——那里浮现出与照片中完全一致的日军实验室立体投影,只是这次能清晰看到,每个培养舱里漂浮的“凌勐罅“原型体,后颈都嵌着与她相同的青金色生物芯片。

苏瑶的复活,堪称医学与灵魂研究领域的奇迹。这一切都得益于鸿蒙研究所那先进且神秘的灵魂修复与重塑技术。然而,复活后的苏瑶,就像一个迷失在陌生世界的旅人,对周围的一切既熟悉又陌生,仿佛还未完全适应这失而复得的现实。在凌勐罅温柔的陪伴与安慰下,她那因恐惧而微微颤抖的身体逐渐平静下来。

而此时,在研究所的另一间会议室里,一场关于灵魂的激烈探讨正在进行。于永恒所长坐在会议桌的首位,他的目光平和而深邃,透着对知识的渴望与敬畏。坐在他周围的,是科学界、哲学界以及宗教界的几位权威人士——科学家杜大勇,哲学家陈先致、佛学家释永歆、九宫山道长李不凡。

科学家杜大勇率先发言,他扶了扶鼻梁上的黑框眼镜,神情严肃地说道:“关于‘灵魂’的科学研究,目前科学界的主流观点依旧基于唯物主义框架。从现代神经科学的角度来看,意识是大脑活动的产物,就像软件运行在硬件之上。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任何实证能够支持独立于肉体的‘灵魂’存在。不过,在一些前沿研究中,科学家们试图从不同角度去探索意识与生命的本质,其中不乏一些有趣的进展和激烈的争议。”

“比如说,在意识研究领域,有整合信息理论,简称IIT,是由神经科学家朱利奥·托诺尼提出的。这个理论认为意识是大脑信息整合的产物,而且意识可能存在于不同复杂程度的系统中,甚至不限于生物体。打个比方,如果一个复杂的计算机系统能够实现高度的信息整合,按照IIT的理论,它可能也具有某种程度的意识。然而,这个理论目前还停留在假设阶段,尚未得到广泛的验证。”

“还有量子意识假说,这是由少数科学家如彭罗斯和哈梅罗夫提出的,他们认为意识可能与量子过程有关。他们设想在大脑的微管中存在着量子计算,从而产生了意识。但这个假说面临着诸多质疑,主流物理学认为,大脑所处的环境温暖、潮湿且充满噪声,这种环境不利于维持量子相干性,要知道,量子效应通常只在极低温下才能稳定存在。而且,到目前为止,也没有任何实验能够证明大脑中确实存在宏观量子现象。”

“在濒死体验研究方面,一些研究记录了濒死患者在心脏停跳后仍具有清晰体验的现象,比如所谓的‘出体体验’。但对于这种现象的解释,科学界存在很大的分歧。一部分人从生理学角度出发,认为这可能是由于缺氧、大脑异常放电或者内啡肽释放导致的幻觉。像‘AWARE’项目,试图通过在手术室天花板上隐藏图像,让濒死体验者在恢复后描述这些图像,以此来验证出体体验的真实性,但最终并没有获得确凿的证据。”

“另外,还有生物电磁场假说,少数理论认为生命体可能存在未知的电磁场或能量模式,甚至将其与意识联系起来。但这类假设同样缺乏实验支持,主流科学界对此并不认可。以及延续性意识研究,像美国弗吉尼亚大学进行的‘转世研究’,收集了一些儿童自称拥有前世记忆的案例。然而,大多数科学家认为这些现象更可能是心理学上的虚构记忆或者单纯的巧合,并未得到科学界的广泛认可。”

“总的来说,科学目前只能研究可观测的现象,而‘灵魂’通常被定义为非物质的存在,这无疑超出了实证科学的范畴。在哲学上,二元论主张心物分离,认为灵魂和肉体是两个独立的实体;而物理主义则坚信意识源于物质。这两种观点的争论已经持续了很久,至今仍未停止。目前科学界的共识是,虽然现代神经科学表明意识、记忆、情绪等均与大脑活动直接相关,比如脑损伤会改变人的人格或记忆,但意识的本质,也就是所谓的‘硬问题’——为什么会有主观体验,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不过,当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物质基础上,而非超自然的解释。这一领域需要更多严谨的研究,同时,我们也必须严格区分科学假设与哲学、宗教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