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4章 泥泞启示录:蒸汽甲胄的血色试炼
泥水溅起,张景文的布鞋又一次深陷其中。他低着头,小心翼翼地拔出鞋,继续朝着工棚的方向走去。怀中的图纸被他紧紧地抱在胸前,那是他所有的希望,也是他所有的负担。图纸上的蒸汽甲胄和喷射装置,仿佛有着无穷的魔力,吸引着他一步步走向未知的未来。每一步,他的布鞋都像是被泥泞的手紧紧抓住,不情愿地放开。这泥泞的路,就像是他心中的挣扎与迷茫。他知道自己肩负着重大的使命,可这条路的前方,却是一片模糊的黑暗。雨水顺着他的发辫滴落在图纸上,发出细微的“啪嗒”声,仿佛在为他的未来打着节拍。那声音,竟是如此清脆,如此的令人不安。“张大人!”王二的声音再次响起,带着一丝焦急,“赵师傅让您过去!”张景文抬起头,朝着王二的方向望去。王二站在工棚门口,身后的火光映照出他紧张的神情。张景文深吸一口气,加快了脚步。赵铭远站在工棚前,火光将他的身影拉长,投射在泥泞的地面上,像是一个巨大的黑影。他手中拿着一块扭曲的铜片,那是昨日试铸喷射装置时炸毁的残骸。铜片的边缘泛着暗红,像是在无声地诉说着昨日的惨剧。张景文接过铜片,指尖轻轻抚过那扭曲的纹路。他的脑海中浮现出昨日试铸时的情景:火光冲天,铜管在高温下如同一根根燃烧的火蛇,最终在一声巨响中炸裂开来。那声巨响仿佛还在他耳边回荡,让他心有余悸。“这根本不是人力能控制的!”赵铭远的声音带着几分绝望,“这图纸上的东西,是魔鬼的玩具!”张景文抬头,直视着赵铭远的眼睛。“赵师傅,我知道您担心什么。但这图纸上的技术,是湘军的未来,是大清的未来!”赵铭远冷哼一声,“未来?我看是祸端!”张景文没有被赵铭远的态度吓倒,他继续说道:“赵师傅,您想想看,如果我们成功了,湘军将拥有前所未有的战斗力。我们可以用喷射装置在五百步外焚烧敌军,用蒸汽甲胄负重八百斤的重机枪压制敌军火力。这将是多么大的优势!”赵铭远沉默了,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动摇。张景文知道,赵铭远并非完全反对革新,他只是害怕失败,害怕再次看到同僚因技术失误而伤亡。“赵师傅,”张景文放缓了语气,“我知道您在热河造红衣大炮时的辉煌,也知道您对传统火器的精通。但时代在变,战争的形式也在变。如果我们不跟上这变化,湘军将被抛在历史的后面。”赵铭远的拳头松开了,他手中的铁钎“当啷”一声掉落在地。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既有对过去的留恋,也有对未来的迷茫。“张大人,您真的相信这图纸上的东西能成功?”赵铭远的声音低沉而沙哑。张景文点了点头,“我相信。而且,我有办法解决喷射装置的问题。”赵铭远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好奇,“什么办法?”张景文从怀中取出那根铜管,黄铜表面在火光下泛着冷光。“这根铜管内嵌银丝,可以耐受千度高温。这是龙华公留下的设计,我们只需要按照图纸上的方法制作即可。”赵铭远接过铜管,仔细端详着。“银丝……这得花多少银子?”“银子的问题,我会想办法解决。”张景文坚定地说,“但现在,我们需要的是技术上的突破。赵师傅,您的铸铁技艺是火器局的宝贵财富。如果您能和我一起,我们一定能成功!”赵铭远沉默了片刻,最终点了点头。“好吧,我试试。”张景文的脸上露出了笑容,他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但至少,他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赵铭远放下铁钎,走向铸炉。他的动作缓慢而谨慎,像是在对待一件易碎的珍宝。张景文跟在他身后,怀中的铜管紧紧贴着胸口。“要造这嵌银丝的铜管,得先调整铸炉的温度。”赵铭远的声音低沉,“英国人的无缝铁模,温度得达到一千二百摄氏度以上。咱们现在的铸炉,顶多到一千度。”张景文点了点头。“龙华公的图纸上提到,可以在铸炉中加入焦炭和石灰石,提高燃烧效率。”赵铭远看了他一眼,眼神中闪过一丝惊讶。“你倒是懂不少。”“祖父教的。”张景文简单说道。赵铭远没有再说话,他开始指挥王二往铸炉中添加焦炭。火光渐渐旺盛起来,炉内的温度在逐渐升高。张景文则从库房取来银丝,这种细如发丝的银制品在月光下泛着冷光。他按照图纸上的指示,将银丝仔细缠绕在铜管内壁上。“这得缠得紧密,不能有一丝空隙。”张景文对王二说道。王二小心翼翼地接过银丝,他的手指颤抖着,显然对这精细的工作感到紧张。赵铭远在一旁观察着,他的眼神中既有怀疑,也有期待。铸炉的火光映照在他的脸上,汗水开始顺着他的脸颊流下。“温度够了!”赵铭远突然喊道。张景文迅速将缠好银丝的铜管放入铸炉中。赵铭远用铁钳夹住铜管,将其放入烈焰之中。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凝固。张景文紧盯着铸炉中的铜管,等待着奇迹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