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治学(2023年第一辑/总第十七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王浦劬: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建构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提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5月17日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之后,对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表的又一重要讲话。政治学是哲学社会科学的支撑学科,发展中国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对于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意义重大。

人类社会的现代化始于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国人正视国家现代化的迫切性,始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1840年鸦片战争被视为中国知识分子和学术界放眼看世界、了解和学习西方的关键历史节点,中国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建立的需求、萌发和发展脉络也可以追溯至此。20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飞跃,为中国政治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确定了命题,推动了建构中国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学恢复重建伊始,就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积极努力构建中国政治学学科、学术和知识体系。20世纪80年代末,面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波折,中国学者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为经验基础,进行理论总结和提升,推动了中国政治学学科建设和发展。新时代以来,面对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大战略使命,中国政治学学者以国家治理现代化为主题,以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经验和实践为基础,提出了关于中国之治的诸多理论框架和分析路径,创造了新的知识和方法,为构建中国政治学的自主知识体系做出了贡献。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今天,中国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需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为指导,“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自信自强、守正创新,既要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又要具备国际视野,使中国政治学立足于世界学术之林,为人类社会提供中国智慧。在这其中,“中国化”“时代化”和“现代化”是中国政治学构建自主知识体系的三个重要支点。

“中国化”,强调中国政治学的发展要深入把握中国历史发展、文化根基和演变脉络,并验证和运用于中国现代化实践。要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实现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为根本取向,以阐明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为学术追求,以研究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大问题为研究导向,以政治学术的中国化来确立政治学科的国际地位作为发展路径,使中国政治学成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社会科学学科。

“时代化”,强调中国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要扎根中国大地,以中国政治和治理的实际为研究起点,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积极自觉回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和时代之问,努力发挥好政治学在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建设精神自立、文化自强、话语自觉的现代化强国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现代化”,强调中国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要以大历史的眼光,以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视角,深刻研究和把握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加以深入研究和学理阐发,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和方法创新,将中国经验上升为认识世界的一般性理论,为人类社会政治文明发展贡献思想和知识力量。

站在“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上,中国的政治学者需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贯彻中国政治学学科建设和学术发展的“中国化”“时代化”和“现代化”原则,着力于思想性、原创性和科学性的发展,只有如此,中国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设才会充满活力、生生不息,为国家治理和全球治理做出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