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俄罗斯学者的新思考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者通过不断的历史实践,一直试图对该问题进行解答。从马克思发表《共产党宣言》,领导无产阶级开始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时起,经过“巴黎公社”、苏联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从苏联一国拓展到欧洲、亚洲、美洲、非洲诸国的社会主义阵营时代,再到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时至今日,社会主义缩减到仅剩中国、越南、老挝、朝鲜、古巴五国。可见,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充满了曲折,其原因就在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社会主义的理论谜思,没有找到准确的答案,未能将问题从根本上解决。

在当今世界上仅剩的五个社会主义国家里,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也没有一个明确、统一的答案。现今世界仅存的五个社会主义国家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一种类型是改革开放型社会主义,我国是该类型中的榜样国家,越南、老挝、古巴在我国的示范作用下,先后走上了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另一种类型是保守型社会主义,朝鲜是该类型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坚守国。两种类型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存在明显的差别,不断改革型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具有开放性,采取的是包容、吸收、借鉴人类文明文化优秀成果,不断地为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新途径、新方法。比如,对于市场经济,经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证明,利用它可以极大地发展社会主义国家的生产力。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跃升至世界第二位,国家综合实力不断攀升,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国际话语权不断增强,这都与我国能够将市场经济为我所用,能够理性地驾驭市场经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保守型社会主义具有封闭性,一方面,保守型社会主义固守着苏联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方式;另一方面,保守型社会主义处于与世界割裂和疏离的状态,相比较于苏联时期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都是很明显地落后于时代了,更遑论放在当今时代的背景下来考察和考量。通过将当今世界上两种类型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对比,可以发现,改革开放型社会主义有发展潜力和发展前景,保守型社会主义则呈现不断萎缩之势。那么,是不是说改革开放型社会主义就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呢?当然不是,如果“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从理论上得到了彻底解决,那人类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只要根据理论推进即可,就不需要不断地探索、不断地改革了。换一个角度讲,“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可以看成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因为社会主义只有更好,没有最好,社会主义发展建设,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有巨大的探索空间。

此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也存在着认识上的分歧。在苏联及苏联时期建立的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在当今世界坚持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国家内部,社会主义是真善美的象征,社会主义社会是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社会,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所讲:“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有一首歌的歌词充分表达了这样的思想:“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那么,跨出社会主义国家的界限,“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西方的主流认识视野中,往往在社会主义前面添加上“兵营式的”“集权的”“极权的”“专政的”等修饰性词汇,更有甚者,意欲将共产主义与纳粹法西斯主义之恶画上等号。法国拉封出版社甚至在十月革命胜利80周年之际出版了《共产主义黑皮书》,宣称“共产主义和法西斯主义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历数苏联时期因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认识不清而犯下的种种错误而指责社会主义国家,“把镇压变成制度,并且在某些阵发的阶段将恐怖上升为一种统治方式”[2]。2019年9月,欧洲议会通过了一项将共产主义等同于“法西斯恶魔”的“不顾历史事实”的决议,其目的在于修改历史叙事,搞历史虚无主义,妄图借此篡改历史,混淆历史真相,为在欧洲抬头的法西斯主义奠定基础。该行为遭到了欧洲乃至世界共产主义者和左翼组织的激烈抨击。

今天,西方政客把历史政治化,修改历史叙事、篡改历史的企图从未如此明目张胆。我们看到,在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75周年的表述上,对当年的历史事实,曾经举世一致的历史叙事正在遭到篡改。2016年12月,乌克兰时任总统波罗申科在波兰承认乌克兰独立25周年之际发表讲话,称乌克兰爆发战斗(指2014年乌克兰“尊严革命”之后在乌克兰东部地区的内战)的唯一原因是:“‘要埋葬苏联’。因为苏联不在文件中,也不在别洛韦日森林中。苏联在他们的脑海中,从这个意义上说,苏联仍然没有被埋葬,请原谅我的坦率,但是,乌克兰现在正在为将埋葬某些人脑海中的苏联而战斗,因为根本不存在其他发动战争的理由。”[3]我国隆重地纪念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无疑是要提醒世人铭记历史,珍视和平。首先,警示各国应更清醒地意识到,捍卫世界和平不是个别国家的责任,世界和平需要世界各国共同维护,各国都应当意识到自己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的重大责任。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说明,各大国相互信任积极合作是战胜法西斯的保证,维护世界和平也同样需要各国积极合作,增进互信,要有命运共同体意识。其次,警示后人要尊重历史,反对各种篡改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的企图。纽伦堡审判是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准备和进程最密切相关的,在纽伦堡审判的过程中,由苏、美、英、法四国组成的国际军事法庭,对反和平罪、战争罪、反人道罪进行了宣判。这是苏、美、英、法四国共同判决的,应当尊重纽伦堡审判的判决结果,维护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积极成果。不应把历史政治化,不能从现实政治需要出发随意解读和改写历史,否定别人也是在否定自己。尊重历史就是尊重基本的历史事实,就是要从当时具体的历史条件出发对历史事件进行认识,历史就是历史,是无法改变的事实。

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认识得不清楚,让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者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正是因为他们无力解决这一理论问题,致使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发生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历史悲剧。

可见,“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依然是人类历史发展潮流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解决好“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通过对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的回顾和反思,我们发现,“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它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不断地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摒弃并纠正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所犯的错误,发挥并发扬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积累的制度优势,因为只有这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才能够有更美好的明天和更辉煌的未来。

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更好发展,总结以往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经验和教训对我们至关重要。当前,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的是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马克思主义者、社会主义思想家、共产党和工人党对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反思和对21世纪社会主义的认识和展望。众所周知,苏联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它存在74年,重疾而卒。如果说社会主义制度不好,那为什么1917年十月革命时期,列宁振臂一呼,举国民众拥护,苏联建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如果说社会主义制度好,那为什么从1989年开始到1991年12月25日止,世界上绝大多数社会主义国家改旗易帜,复辟资本主义制度,抛弃了社会主义制度?而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因其取得的巨大的、毋庸置疑的成就,以及存在的大量的、复杂的未解难题,被置于政治和学术研究的放大镜下,赞其是社会主义制度,代表着人类历史发展方向者,有之;诋其为资本主义制度,历数其阶级剥削、压迫深重者,有之;认为其既非社会主义、亦非资本主义,是将二者结合起来者,有之。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我们希望开展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的新社会主义思想研究”,我们姑且搁置海内外的各种评论和猜测,潜心研究苏联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用实际行动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推向前进。我们的目标是,寰宇内外响彻的都是“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社会主义:俄罗斯学者的新思考》一书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就在于此。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22页。

[2] 参见《共产主义黑皮书》,法国拉封出版社1997年版。https://www.libfox.ru/413618-stefan-kurtua-chernaya-kniga-kommunizma.html。

[3] Пётр СИМОНЕНКО.БОРЬБА ЗА СОХРАНЕНИЕ ПАРТИИ.Правда.2017.№ 66.https://dlib.eastview.com/browse/doc/48946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