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泌《路史》文献学及神话学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绪论

自从1923年顾颉刚在《努力周刊》上发表《与钱玄同先生论古史书》,提出了中国古史“层累地造成”说以来[1],疑古思潮一度成为学界的主流;20世纪90年代以后,伴随着李学勤提出“走出疑古时代”的口号[2],走出疑古又成为一种潮流,对学界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直到今天,“疑古”“走出疑古”作为两种思潮仍然萦绕在研究者心中,这是作为一种大的学术背景存在的。

众所周知,上古神话传说与上古史之间有着密切关联,尤其是神话传说人物那“神”“人”两分的性格,注定了其与“疑古”“走出疑古”思潮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纠葛。因传世文献对神话传说人物记载的相对缺乏,即便是那些存留下来的材料,也往往因真伪难分,用起来很棘手,故必须经过认真的爬梳整理才能加以合理利用,因此“古史辨”派的基本训练——注意史料的可靠性、时代性,便成为我们研究过程中必须掌握的。但某些神话传说经过历代口耳相传又得以较为完整保存,再加上出土文献中也有相关记载能够与传世文献相印证,故“走出疑古”所要求的,只要有新的资料,我们就应不再受“疑古”学派某些不正确的具体看法束缚的提议,也值得我们认真汲取。所以研究上古神话传说,我很赞同裘锡圭的看法,即:“关于古史传说……基本倾向于‘古史辨’派的观点,承认有夏代,夏代以上是传说时代,三皇五帝的系统不是历史实际。”[3]

神话传说产生至今,不论是以文献方式记载下来的,以口头形式流传于民间的,还是以文物形式出土于地下的,都曾经历过不同程度的“层累”变化,这种变化体现出不同时代的人对于神话传说的不同理解。罗泌《路史》就是这样一部保存大量神话传说内容的著作,以其全面丰富的资料涵盖和数量巨大的佚文保存,为广大研究者所重视。[4]然而,这样一部难得的著作,却几乎没有研究者进行深入细致的整理研究,这不免有些遗憾。

本书即是对《路史》进行的一次较为系统的梳理和研究,主要从两方面入手,先从文献学角度对《路史》进行全面考察,在此基础上深入挖掘《路史》所蕴含的神话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