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征程中,发展仍然是基层治理进程中面临的重大挑战,党政统合下的协同治理是基层治理现代化发展的重要趋势,是基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实现的动力,对于最终实现善治目标具有重要的影响。
党政统合是一种以基层问题为导向、以层级动员为动力,通过“纵向”与“横向”两种方式实现统领、整合的制度合力,将企业、社会组织、基层民众统合到一起,形成一种动态良性运转的基层发展体系。具体来讲,其表现为一种组织、协调、整合、指导、监督的能力,是维系基层政治与社会发展活力的保障。地方治理进程中也不断出现新的问题,有新的要求与新的发展趋势。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迅速发展,就近就地城镇化,农民向城市居民身份迅速转换,利益纠葛、土地纠纷等问题也频频出现,对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的历史时期,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基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日益依赖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的建立健全,需要依靠基于问题导向的党政统合、协同治理的基本组织与制度架构的良性运转。
然而,由于地区间发展的不均衡性与发展阶段的差异性,基层治理中制度运行的惯性以及特定治理目标的导向性,致使党政统合在基层治理中仍存在着许多问题,如痕迹管理及形式主义、高成本运转、治理活力缺失、各主体权责清单亟须明确与细化等问题。从深圳的“一核多元”到湖南的项目制,从浙江的“参与式预算”到四川省C市的“五线”“五步”工作法,都能看到党政统合、协同治理体系的运转。其中,四川省C市通过“五级”党政统合实践探索,努力实现全方位、系统科学的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建设,走在了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前列。四川省J市在乡村振兴背景之下,立足于多方协同共治,通过政治组织、经济发展和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实现自治、法治、德治的“三治结合”,为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案。四川省N县则通过脱贫振兴融合推进,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在基层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唯有充分发挥党政统合的基层治理优势,优化企业在基层治理中的资源配置功能,注重多样化的社会组织培育,推动其承接政府职能转变,推进公众参与基层治理,完善基层治理的法治保障,才能真正实现基层治理的现代化,也才能真正实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