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事之文”与中国古典白话小说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无事之文”的研究思路与理论体系构建

对于中国古典小说叙事模式的研究已经渐渐为中国古典小说研究界所注目,这些研究使我国小说叙事学的本土化取得了显著成果。而“无事之文”这一叙事手段作为中国小说叙事中十分有特色的表现形式,投注一定的精力去研究它的产生发展及其对小说的叙事形式的影响是很有必要的。纵观目前的相关研究,研究方法主要是在中国古典小说叙事学的宏观研究中将“细节的白描”作为一种特有的文学现象,研究的视角也只限于揭示出细节白描这种叙事手法的广泛存在,对他们的意义并没有过多地涉及。这些相关研究结论只是在其他的研究课题中顺带论及,并没有形成专门研究。这一方面提醒我们从“无事之文”这一角度入手去研究中国古典小说的叙事整合具有必要性;另一方面也要求我们在涉足这一未曾被足够开垦过的学术处女地之前,必须要理顺思路、建立严密可靠的理论体系来指导我们的研究,以使我们得出的结论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

叙事学研究与评点学研究作为中国古代小说叙事整合研究的两种模式,前者注重严格的定量分析和精准的描述,要求研究者像手术台上的医生一样冷静地观察研究对象的每一个组织结构上的叙事学要素,精确客观地描述这些要素及其运行机制,同时用学科内的一套精密森严的术语系统进行系统化的理论阐释。后者注重将艺术化了的心理感受诉诸文字,凭借评论者的天才与敏锐的审美感悟能力将对作者写作初衷的推测、对一般读者审美取向的引导以及对小说叙事特色观察与感悟结合在一起,用诗化的语言将非系统化的文学评论以零散的观后感形式批注在书页的空白处。这种传统的文学批评形式给人以重兴会、轻理论的印象,但它轻灵、直观、感性的特征,使之更容易被一般的读者接受和认同。上述两种思路各有优势,也不免各有其局限性,我们需要对二者的利弊进行简要的分析,从而确立此项研究的专用理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