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7章 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赵小河一脸为难的看着陈枝锦。
“梅主任,对吧?因为我们这个保育院还在起步阶段,所以呢收费标准还没定下来,不过您可以先按5元一个月交费,后续这个收费标准还会更改。”
“5元,会不会太低了点?”
“对于镇子上的大部分人来说,5元已经是他们能拿的出的极限了,一个小孩子,一个月在家吃的粮食和菜,换算下来根本不到5元。”
陈枝锦也考虑过定价是否太低的问题,可要想打入市场,就不能按照阳春白雪的路子走。
“你们的知识和精力也应该转换成收费的一部分。”
“梅主任,您说的道理我懂,可像您这种愿意为孩子的教育付费的人毕竟是少数,我们这生意刚起步,主要也是想看看能不能做得起来。”
梅林点了点头,觉得确实是自己不食人间烟火了。
“那你们准备什么时候开业,我再把梅花送过来。”
“后天,您早上就可以把小花送过来,一日三餐我们全包,晚上七点之前,您再把孩子接走就行。”
“那我先付定金。”梅林掏出十块钱,放在桌子上,“先定两个月,如果教得好,我会把身边适龄的孩子都介绍过来。”
“那我就先谢谢梅主任了。”
送走梅林,陈枝锦把彩色卡纸和水彩纸拿了出来,准备画些海报和宣传单粘贴在门外。
“枝枝,咱们什么时候走?”
她画的入神,差点忘了今天还要陪赵小河给小泥巴上户口。
“现在,现在就走。”
赵小河看着满头大汗的陈枝锦满眼欣慰。
“有什么需要嫂子帮忙的,你尽管开口。自己别太累了。”
虽然陈枝锦从集市上回来什么都没说,可看着她身上的尘土和梅林说的话,赵小河也能大概猜出个一二。
她自然是希望陈枝锦能做出一番事业,但又不希望她太辛苦。
“放心吧嫂子,我不累的。”
“好,你别忘了带户口本和结婚证,今天把你的名字也给改了。”
陈枝锦点了点头,收拾好东西和赵小河出了门。
去派出所必须要路过庄子,陈枝锦推着婴儿车,引得一路上的婆婆们,妈妈们纷纷侧目。
“老封家的,这是啥啊?看着还新奇。”
赵小河笑眯眯地从包里掏出陈枝锦给小泥巴做的小玩具,挨个展示着。
“你看我们老二家的手巧不巧,给他侄子做的婴儿车和玩具呢,这以后出门都不用抱着了,省多大劲儿呢。”
“诶哟,这真是好东西,有这么个弟妹你可有福了。”
“那是的呀,我们家枝枝还要办个保育院呢,你们要是带不过来娃,就送到我家。”
一听保育院三个字,原本热闹的人群安静了下来。
“嗐,带娃哪还要别人帮忙啊,咱可没有城里人那么娇气。”
赵小河讪笑两声,早就知道会是这种结果。
“大娘,你这话说的可就不对了。”
陈枝锦把婴儿车的遮阳帘拉下来,推到树荫下,自己坐到了刚刚开口的大娘旁边。
“你看啊,娃会跑了之后,是不是要人看着,小磕小碰都不说了,万一有个头疼脑热的,你是不是得送去卫生院,你这一去是不是就得花十几几十块钱。”
“再又说了,你家几个儿子?”
大娘伸出手比了个三。
“三个是吧,三个儿子起码得有七八个孙子孙女儿吧,你一个人肯定看不过来,还得儿媳妇看,这一个儿媳妇就是一个成年劳动力,这要放以前,一个月五个工分呢。”
“现在政策好了,不用攒工分了,但是你又想,有的时候大人在地里,中午晚上的不吃饭,你大人能受得了,娃娃们可受不了啊,在我那,起码我能保证娃娃每天吃得饱饱的,以后每个都是大个子。”
“你要说都不重要,那现在什么最重要,知识最重要,对不对?”
陈枝锦顿了顿,眼神扫过在场的每个人,见大娘们都默默点了点头,她才继续说下去。
“知识,在哪学,在学校学。大娘们可能不知道我是谁,但是今天有没有大娘去赶集了,大家互相打听打听,我的英文那可是知青点过头的。”
陈枝锦从兜里摸了摸,把梅林给的十块钱拿了出来。
“大家都乡里乡亲的,我也不藏着掖着了。这十块钱是咱们镇上公社的梅主任刚交给我的定金,他家的女儿梅花,后天就会是我们保育院的第一个学生。”
“镇上公社的领导还真是姓梅,我记得可清楚,因为我当时不认识那个字儿,还是抄回来翻的字典呢。”
大娘们开始交头接耳的窃窃私语。
陈枝锦站起身,捡了根树枝在地上划拉着。
“大娘,你看是不是这个字。”
“对对对,就是这么写,封老二家的,你写字还怪好看嘞。”
“谢谢大娘夸奖。不过我还是要说,各位识字都不多,也知道识字不多咱以后卖菜都吃亏,为了让儿孙以后少吃点亏,现在咱花点钱又算啥啊。”
“这样吧,如果大家都觉得5元钱一个月太贵,自己带粮食和菜的,只需要4元钱。”
“我男人和大哥大嫂都没少受各位照顾,我也是真心想帮各位大娘们、姐姐们减轻负担,也是真心希望娃娃们能有出息,如果有想把娃娃送过来的,随时去家里找我。”
“那我和嫂子还要去派出所给侄子上户口,就不打扰各位了。”
“对了嫂子,把玩具给大娘们留下几个,看看家里的娃娃喜不喜欢。”
赵小河把华容道、七巧板都分给了大娘们。
“看不出来啊枝枝,这小嘴比你嫂子我更是什么过之,什么不及啊。”
“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啊。”
妯娌两个挽着手,向着太阳走去。
“你要改名?陈—枝—锦。”
“对,同志。”
办户籍的工作人员拿着结婚证对着陈枝锦的脸比来比去,手上的章迟迟不落下去。
“唉,同志,你说我这弟妹命苦啊。”
“爹娘对她就是非打即骂,十几年没吃过一口热乎饭。冬天还要去河里给弟弟洗衣服,夏天还得一个人背着背篓上山打猪草,小人儿啊,还没有背篓高啊。”
赵小河抱着小泥巴,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说着。
“好不容易嫁到我家了,天杀的爹娘还追到家来打,我们拦都拦不住啊,命苦啊!”
“我弟妹多好的人啊,帮我带孩子,伺候公婆,就是天天听着二丫这个名字不想活啊,所以我们家人才给她起了个新名字。”
——啪
清脆的一声,陈枝锦终于成了陈枝锦。
“同志,你的人生还长,不要为了一时的挫折就放弃自己的生命,换个新名字,咱们从头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