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学习习惯奠定生存能力
中国、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的学校教育素来注重知识的培养。学生们只需要在课堂上做好笔记,记住老师讲的知识点,然后凭借死记硬背在考试时拿到好成绩就可以了。所以亚洲国家培养出了许多善于记忆知识点、会考试的人。然而论及“应用能力”,也就是将知识灵活运用于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却远远落后于一些西方国家。只不过这个问题在以前并没有很明显地凸显出来。
然而,今时不同往日。随着以人工智能(AI)为首的技术创新不断深化,先进的科技持续改写着社会产业的格局。据预测,在10~20年后,现有的工作岗位将有一半会被人工智能产品所取代。到那时,如果没能培养出一批能够灵活应对产业结构巨变的年轻人,可以说整个国家的未来将会是一片黑暗。
好在我们现在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将要对教育制度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10~20年后,正是现在的小学生上大学或开始踏入社会的时候。未来变幻莫测,我们目前还无法预测孩子们的职业方向。但是可以想象,等待着孩子们的将会是何等严峻的未来。
家长别无选择,只能从现在开始培养孩子们的生存能力。所谓“生存能力”,就是无论置身于怎样的局面都能灵活应对的能力,换句话说就是自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成功人士的共同品质——自律
“大五人格理论(The Five-Factor Model)”是世界心理学界公认的人格特征评估理论。该理论认为,组成人格的五大特质分别是:
·外向性(Extroversion)
·宜人性(Agreeableness)
·尽责性(Conscientiousness)
·开放性(Openness)
·神经质性(Neuroticism)
五大特质通过数值的高低进行评估,某项特质数值高不能界定好或者不好,而是要通过各个特质数值的高低组合进行人格评定。但是一项研究结果表明,社会成功人士都在“尽责性”这一特质上拿了高分。
“尽责性”人格显示自律、公正、条理、尽职、成就、谨慎、克制等特点。即使天赋过人,如果不能自律,也终难在工作与学术领域中取得成功。由此可见,自律、条理等“尽责性”品格是多么重要。
要想让孩子养成“尽责性”人格,从小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习惯,即让孩子了解自身的学习情况,尝试自己解决问题至关重要。
家长要知道,现在的孩子们所面对的未来和你们小时候所面对的未来截然不同。如果用以前的教育方法来培养孩子,他们是无法在未来的世界立足的。也就是说,单是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远远不够,家长必须想办法培养孩子面向未来的能力。
新式考题带来的挑战
2018年,日本一所名校——开成初中的入学考试中出现了一道不走寻常路的语文题,在日本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下面就是那道传说中的考题。
请阅读以下文字,回答问题:
北海商事株式会社是一家销售北海道特产的公司。大型百货公司“安田百货”联系他们,表示“我司计划在月末的休息日于新宿店和池袋店举办北海道物产展,希望贵司代为采购蟹肉便当”。
北海商事安排员工大西负责新宿店的采购工作,比新宿店规模稍小的池袋店则交给员工小池负责。在次月召开的月度总结会议上,销售部部长结合图表,向总经理汇报了两家店的销售业绩。
“大西采购了500份蟹肉便当,小池采购了450份。最终,新宿店的便当全部卖完了,成绩喜人,池袋店却剩下了20份。图表显示了两家店从早上9点到晚上7点的各个时间段的便当销量情况。总经理,您觉得这两位员工的表现怎么样?”
听完汇报,总经理表示:“你的汇报缺乏客观性。你心里已经认定大西的表现更好了吧?”
而且他补充道:“我对小池的业绩评价比较高。”
部长问道:“池袋店的规模比新宿店略小,但小池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所以您觉得他表现更好吗?”
总经理却说:“关键并不在于分店的规模。”接着阐述了自己的思路。
问题1:总经理认为部长汇报时用的哪些措辞缺乏客观性?请找出其中的两处,用尽可能少的字数写下来。
问题2:请阐述总经理对小池评价更高的理由。其中4句话必须使用“诚然”“然而”“反观”“因此”开头,并且这4个词的出现顺序不得调整。
2018年开成初中入学考试

这是小升初的考题,所以答题的都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说实话,哪怕让家长去做,恐怕也没有多少人能迅速给出准确的答案。
在以往日本的小升初考试中,语文主要考察学生记忆汉字、文学作品内容和作者信息的能力,还有一类题是给一段文章,让学生阅读后选择“作者想要表达的是下列哪项”。
开成的考题却不然。学生需要先阅读一段很长的文字,把握其内容,再从中找出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还需要条理分明地将整个过程阐述出来。解答此类考题需要学生具备特别强的综合能力,而且这种题一般都没有固定的正确答案。
在开成初中的理科(涵盖数理化的综合学科)考试、数学考试中,也会出现题干很长的考题,阅读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解题时必不可少。
只会死记硬背,通过记住某一类题型的固定“套路”去解题,只会解做过的题而不具备发现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终将被时代淘汰,无法成为一个人的核心竞争力。而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这两项能力将成为未来优质人才必须要具备的能力。
自主学习的能力
我在东京文京区的白山地区经营一家名叫Personal Study的培训机构。日本的出生率虽在逐年下降,但我所创办的培训机构里学生人数一直在增长。在创立后短短的两年半时间里,我们就接连开设了3个分校。
在我看来,针对小学生开设的培训机构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给学生布置大量的作业,让他们不断刷题,并通过每周的考试让学生充分巩固知识点,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另一类则面向学习能力比较差、无法独立完成作业的学生,这类培训机构的老师会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重点是帮助他们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我创办的培训机构属于后者,这可能也是学生逐年增长的根本原因。毕竟家长们都很忙,没有太多的时间与精力去辅导孩子。孩子升入小学五年级之后,课业难度显著加大。如果孩子不好好做作业,或者没有理解作业内容,又不及时查漏补缺,就会日渐跟不上课业进度。等家长回过神来才发现,孩子已经在课业进度上落后了一大截。
升入初中以后,学习习惯好的孩子成绩会稳步上升,把学习习惯差的孩子远远地甩在了身后。可问题是,并不是只要把孩子送去培训机构,孩子就能自然而然地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这一点从我经营的培训机构广受欢迎即可见一斑。自主学习的习惯至关重要,最好能在孩子小学阶段就开始培养。事不宜迟,家长们要尽快开始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培养孩子在小学阶段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绝不只是让孩子习惯默默无闻地伏在桌前学习。只有养成以下3大习惯,才算真正养成了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主动做作业
·通过作业查漏补缺
·有自主学习和探索的内驱力
未来的世界是瞬息万变的。要想让孩子在未来站稳脚跟,“了解自己所缺乏的知识和技能,并主动查漏补缺”的能力必不可少。而这种能力的本质正是自主学习的习惯。
行为科学管理法,让不会学习的孩子学会学习
“我的孩子就是不肯做作业!”
“遇到不懂的问题就撂在一边,也不知道要查资料。”
在我看来,家长们挂在嘴边的这些话其实是对孩子的误解。孩子绝不是讨厌学习,只是不知道该怎么学习罢了。所以我结合行为科学管理法,欲通过本书告诉家长如何让孩子学会学习,并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行为科学管理法原本是由美国的ADI(Aubrey Daniels International)公司开发的,我是唯一赴美系统性学习过这套方法的日本人。我花了5年的时间将这套方法在工作和学习中进行实践运用,并加以推广普及。
任何企业都符合“2:6:2法则”,即在企业中存在20%的高绩效者、60%的普通人和20%的低绩效者。大多数企业依赖20%的高绩效者创造大部分的业绩。可问题是,高绩效者天生拥有敏锐的商业直觉,他们的技能往往无法被其他同事习得。而且,高绩效者随时都有可能被猎头挖走。
站在企业经营者的角度来看,寄希望于高绩效者要承担很高的风险。因此,不如将重心转向其余的80%,激发这部分员工的潜在能力,以此提升企业的整体水平。这也是行为科学管理法的精华所在。
具体地说,就是通过简单明了的指令,告诉其余80%的员工达成目标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关键是尽可能地拆解细分,降低门槛,为员工在执行工作任务时扫清障碍。还要建立相应的机制,让员工把高效的工作方法当成工作习惯,并不断重复。要想提高业绩,仅仅偶尔追求高效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做到习惯成自然。其实,只要把高效的工作方法变成习惯,非高绩效者也能连创佳绩。
我在向企业提供这方面的咨询服务时,家里有孩子的女员工纷纷表示:“我尝试用这套方法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效果很显著,现在他都能主动做作业了!”“孩子在学校的排名一点点上去了!”妈妈们的感叹,也是我提笔写这本书的动机之一。
最顶尖的那20%的孩子本来就会主动学习,不用家长多操心,所以他们并不是本书的目标受众。能通过本书介绍的行为科学管理法养成自主学习习惯、显著提高成绩的,并不是学习成绩已经很好的孩子,而是那些没有养成自主学习习惯、觉得学习枯燥乏味的孩子。
现在的孩子们身处在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无论在哪个阶段,自主学习习惯都是必不可缺的生存能力。希望阅读本书的家长灵活运用书中介绍的学习方法,拓展孩子的无限潜能。
本书在附录中还介绍了日本教育制度改革的信息,方便有需要的家长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