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6章 这外挂太棒了!
皇帝这次供萧恒选择的一共是三个地方。
一个是离清虚观不远紫竹林中的‘幽竹别院’,那是他平日修道烦闷时的静修之所。
那是一处青翠的竹林环绕着雅致的院落,环境清幽宜人。
另外一个,则是乾元殿后的‘玄穹精舍’,里面主要是用以收藏皇帝从四处搜罗来的种种道门法器。
至于这最后一处,自然就是萧恒现在所处的御书房的暖阁。
“朕知道小道长好清静,此三处皆是朕专属的休憩之所,寻常人等皆不得入,必不会有人扰了道长的清修。
这些日子朕定命人加紧重建道观,好让小道长尽快就能搬回来。”
介绍完几处地方之后,皇帝又在后面补充了一句。
萧恒闻言微微低头,
表面做出思索模样,实则却已经专注于识海之中出现的金色字迹:
【临时居所之选,看似无关紧要,实则玄机暗藏,祸福吉凶,全看如何抉择。】
【选择御书房:
暖阁本平日供帝王休憩场所,暂居于此自然不会受到外界干扰。
然此地地处皇城中央,平日受到颇多关注,行动不便,犹如画地为牢。(平)】
【选择幽竹别院:
地处偏远,适宜潜心修行。
然皇城僻静之地往往藏有不为人知的隐秘,以当下情况意外撞破,或遭无妄之灾。(凶)】
【选择玄穹精舍:
精舍之内藏道教秘宝,留心探查感应,或能从得到意想不到的机缘。(吉)】
【入住精舍,再探别院:
别院之密不宜正面撞破,但在得到精舍机缘之后再择机而动,
却可在规避掉潜在风险的同时,得重要信息。(大吉)】
看着金球出现的最后一道提示,萧恒心中由衷感叹了一句:
这有外挂,就是好啊!
上一次初入道观的时候,面对蓝道行给出的三选一的单选题,他却靠着金球给出的提示,将单选题做成了一道多选题!
而这次,面对景泰帝给出的三选一的选择题,在金球的提示之下,居然硬生生把它选择题扳成一道简答题的样式来。
而且那详细的提示不仅改变了题型,甚至还精准地给出每一个精准的步骤!!
相当于不仅改变了题型,还直接给出了具体的答案。
要是做一个类比的话,这个感觉就像是:
上了考场上一拿到纸卷,就发现上面都已经写满了步骤,自己只要再在上面写个“解”,再填上名字就可以交卷。
好,实在是太好了!!
这样的外挂虽然看着无脑,但是.....
谁说无脑不好啊!!
这无脑可太棒了!!!
这样的提示,希望下次可以多来点!!!
当然,虽然此刻萧恒的内心无比激动,可表面还是一副波澜不惊的模样。
思索片刻之后,他抬头看向眼前的帝王一脸郑重地开口道:
“陛下,那我就去精舍吧。”
“好。”
景泰帝闻言轻轻点了点头。
“今日天色已晚,便只能委屈小道长暂且在暖阁歇下,明日一早我便让刘锦带你去精舍。”
“多谢陛下。”
萧恒再次躬身行礼。
......
......
次日卯时三刻,晨光熹微。
萧恒在刘锦的引领下穿过重重宫阙,来到乾元殿后的玄穹精舍。
与清虚观疏朗开阔的格局不同,此处虽略显幽深,却处处透着匠心独运的雅致。
精舍以青玉为阶,紫檀为梁,檐角悬着的青铜风铃在晨风中轻响,声声清越。
屋舍格局精巧,分作前后两进:
前厅之内,三清圣像高踞九品云台。
那白玉雕琢的法相莹润生辉,眉目间流转着慈悲与威严。
一尊鎏金狻猊香炉踞于案前,吐纳着缕缕青烟。
那烟霭在殿内流转徘徊,似天女织就的鲛绡帐幔,将透窗而入的晨光晕染成淡淡的金色光晕,为整个前厅蒙上一层玄妙的光晕。
转入后厅,眼前豁然开朗,俨然一处道门宝库。
错落有致的紫檀多宝阁依墙而立,其上陈列的道门法器在烛光下流转着玄妙灵韵:
鎏金八卦镜悬于正中,镜面阴阳鱼缓缓游动,似有生生不息之机;
青玉雕就的北斗七星剑横卧檀台,剑身隐现星芒,稍一靠近便觉寒意侵骨;
朱砂绘制的天师符箓悬于琉璃罩内,符纸无风自动,隐隐传出龙吟虎啸之声......
每一件法器都散发着独特的灵力波动,在幽静的厅堂内交织成无形的道韵涟漪。
刘锦佝偻着身子迈过门槛,
再开口时,他刻意压低的嗓音里带着几分朝臣觐见时才有的敬畏:
“小道长,此间每一件法器,皆是陛下遣人踏遍九州四海,耗费无数心血才寻来的。
莫说寻常修士,便是那些传承千年的道门大派,也未必能得见其中一二。”
语毕,老太监弓着身子,枯瘦的手指微微前引,将萧恒的视线引向殿角那尊青铜丹鼎。
烛火摇曳间,鼎身云雷纹饰忽明忽暗,那些盘曲的螭龙鳞爪在光影交错中竟似活物般游动,古拙的铭文在青幽炉光中若隐若现。
“此间尤以此物最为珍贵,”
刘锦以袖掩口,轻声道:
“五十年前先帝于泰山封禅,见天现紫气三日不散。
于是便令工部掘地三尺,竟在封禅台下得此古鼎。
先帝视为天赐祥瑞,一直秘藏于内库,直到当今圣上登基,才将其取出供奉于此。”
萧恒顺着老太监的指引转过头去,就在他目光与丹鼎相接的刹那,瞳孔骤然收缩。
只见那看似寻常的云雷纹中,竟暗藏玄机,几道细微的纹路在烛火映照下,诡异地组成了一个残缺的符箓图案。
当然,让他感到诧异的还不止于此,
就在目光与丹鼎相接的刹那,萧恒识海深处突然传来一声震彻神魂的嗡鸣!
那枚悬于识海的山河古印竟在此时剧烈震颤,印纽上的螭龙仿佛突然苏醒,在识海中翻腾起滔天金浪。
印底“山河”两个古篆迸发出刺目金芒,将整个识海照得如同白昼。
更诡异的是,丹炉上那道残缺符箓竟与古印产生共鸣,两者间似有无形丝线牵引,在识海中交织出玄奥的道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