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7章 皇帝的名义
“不过...”清癯老者说着又摇了摇头,“只要姜元瑞一对北尧用兵,包括北庭王在内的北地诸侯都会被迫卷入这场战争,没有余力再想造反的事情,汪植的谋划算是落空了。”
“但局势依然对郑党有利不是吗?”面纱女反问道,“虽然无法各个击破,但他们却得到了整合南方诸州郡的时间,只要姜元弈保持配合,新朝廷的权威很快就能树立起来。”
老者没有回答,三人沉默了几秒。
“不管怎么说,只要战端一开,天下就又会乱起来,到时候我们再找机会出手,要比现在这么空想要简单得多,”老者摇了摇头,“今天就先到这里吧。”
“是,师尊。”随着两人话音落下,三颗晶球熄灭了光芒。
姜元弈站在原地,花了好一会儿的时间才消化完刚刚得到的信息。
大哥姜元瑞要再次北伐,这算个好消息,这意味着未来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内,自己应该是不用担心有叛军攻入玄京把自己给‘自焚’了。
但相应的,外部压力的减轻,也代表着自己和郑党这段时间以来‘亲密无间’的合作关系也会慢慢改变。
最近一段时间,双方的关系算是进入了蜜月期。
郑党众臣大概觉得他们找到了皇帝的‘正确打开方式’,他们一面表现得异常恭顺,一面引导着姜元弈按照他们的‘提议’行事。
在姜元弈的故意配合下,他们非常顺利地完成了一系列巩固权力的措施,而且因为姜元弈平时姿态极高,在群臣面前的表现就像是郑党的人都完全听命于他那般,也成功打消了很多朝臣的疑虑。
同时,对于自己做出的诸如用国库的钱大肆封赏自己的亲卫和僚属、设宴款待群臣,甚至在内卫的‘保护’下到京郊林场里狩猎等行为,郑党都没有做出任何干涉——
因为姜元弈注意到自从自己开始配合郑党,开始‘行使一定的皇帝权力’之后,这段时间圣皇宫内的地图上玄京部分的白雾一直在缓缓增加,而周围京畿诸郡的白雾也开始变得明显,所以姜元弈没放过任何机会向外界展示自己的‘权威’。
自己手里有没有实权不重要,重要的是天下百姓怎么想。
如果能保持现在这种形势,那么郑党以‘皇帝的名义’扩充的影响力将会有很大一部分反馈到自己在圣皇宫里的地图上,进而提升自己对圣皇宫的掌控度。
说实话,姜元弈对此还是比较喜闻乐见的。
但大哥姜元瑞的北伐无疑会打破这种局面——如果之后的几年里,北地战争始终没结束,而朝廷在南方诸州的统治逐渐巩固,甚至郑党借着为北伐提供粮草补给的机会成功把手伸进北方诸州的话,自己的利用价值就会逐渐下降,直到彻底消失。
在那之前他们大概会给自己找一个或几个郑氏女,生几个皇子,然后自己就可以安心‘病逝’了。
姜元弈摇了摇头,暂时不去想那么遥远的事情,将关注点收回到了清癯老者关于册封杨太后是汪植之计的推测上。
不得不承认,那老头分析得还真有几分道理...
其实姜元弈不是没有想过,一个不在玄京城的‘摄政太后’会让多少人产生别样的心思,这些人甚至不需要真地接触她,只要有这么个太后存在,他们就有了伪造‘懿旨’的机会。
但思索了很久之后,姜元弈还是决定采用了‘以孝道的理由册封太后来掩盖自己谋取珑州意图’的策略。
毕竟现在不是什么诸侯混战的时代,不是随便拿个什么不知真假的诏书出来就能当成起兵借口的乱世。皇帝好端端地在玄京,朝廷的权威还维持在一个很高的水平,拿出这么个太后懿旨来,和直接造反有什么区别?
不过从反贼群的对话来看,自己的那个小叔北庭王似乎是真的已经迫不及待到某种程度了,只要能找到一个理由,他就想反...
这让姜元弈不禁想起了当时自己和郑太后对峙时,汪植也在劝说郑太后的人群中的事实。
汪植究竟是是纯粹地和自己一样,觉得多一个太后构不成威胁,还是在那么短的时间里就顺着自己的要求,想出了钓鱼执法北庭王的计划?
如果是后者...他们接下来大概还准备以自己生母杨太后的名义派人主动去接触北庭王,给他递一个造反的理由。
姜元弈突然觉得自己似乎有点小看郑党了。
自从发现郑党拿自己没办法,甚至不得不用冒险的手段抓走自己身边的人来恐吓自己开始,自己就看破了郑党事实上的虚弱,总是把它放在弱势地位上考虑问题。
但掌握了玄京禁军、夏州兵和常年与妖蛮打仗的镇南军精锐的大司马、大将军、五军节度使郑祁荣真的弱吗?
只要身为大虞第一战神的大哥按兵不动,剩下的诸侯谁敢捋一捋大将军的虎须?如果小叔北庭王真的在没有和大哥联手的情况下贸然起兵,说不定真能给郑党各个击破的机会。
一旦打破了平衡,自己的日子可就不会再像现在这么好过了。
信息,自己终究还是缺乏了信息,姜元弈在心中感叹。
因为自己困在深宫里,能够获取的外界信息太过有限,所以总是无法像汪植或是那个清癯老者一样做出精确的判断。
长期这样下去,自己就太吃亏了,想要在郑党、威煌王和北庭王之间搞平衡,没有足够的信息支撑是绝对做不到的。
看来得尽快再收回一颗珠子,找人在玄京替自己建立一个密谍组织...姜元弈深呼吸了一口,重新看向面前这些晶球。
很快,他的目光开始在辞州监工和看书女两人对于的晶球上来回打转了起来。
这段时间,姜元弈靠着精心的时间管理,对所有可以获取视野的圣皇珠都坚持观察着——像是在玄京的两颗珠子就是没事就看看,而在辞州的农奴监工和在景州的面纱女则是每天把两刻钟的时间拉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