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章 自序
本书选取的小说,绝大多数都是在不同等级报刊中发表过的,有的还在全国获过等级奖。这是2002年至2014年十二年间,我在创作4部长篇小说之余所写的作品。人生是坎坷的,没有人能一帆风顺。孔子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十二年时间,我除了每天要应对繁重的机关应用文写作,和没完没了的公务,还要挑起沉重的家庭重担,照顾年迈的父母。家住平房,家务很多,早年每月300多元的微薄收入,使我雇不起工匠。修房屋、抹水泥、换坑面,这些苦力活都是我一人承担。媳妇是本市歌星,爱美服,喜时尚,又是免费嫁我,怎忍心让她跟我一起受罪。儿子是宝贝猫,好肉食,狡猾可爱,骑我脖颈长大的。一有时间,他还要玩玩电脑游戏,太嫩,没到受锻炼的时候,而且也在寒窗苦读。家务事,里里外外,炕上地下,十八般兵器,我不耍谁耍?值得一提的是,平民区的那些打工仔都很佩服我。还以为我是单身汉,一个当过力工的人呢!事实上,我只不过是一个文弱书生,与常人不同是,身上有一股永不服输的韧劲。
磨难,没有击垮我的顽强意志,更没有泯灭我对崇高理想的追求,相反,身处逆境,却使我激发出更多的不懈努力。
别看干这么多活。但是,我还利用很少的休息时间进行创作,用10年多一点的时间,共计创作小说作品100余万字,诗歌诗词3万多字。
在创作中,我深深体会到,文学是一味药。它能医治我心灵的创伤,它能增添我生活的乐趣,它帮助我度过那漫长的峥嵘岁月。文学是一位贵人,它使我由一名平凡的人,进而赢得社会的承认和尊重。并成为由省级官方认可的文化名人。我的小说都是虚构出来的,包罗社会上的方方面面,但细节都是真实的,读起来像真事似的。这里面包含着我对人生的许多感悟。小说中的人物也都来自生活,正如鲁迅所说,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人。而不是一个人身上真的有那么多缺点,或那么多优点。我知道,再好的人也有缺点,再坏的人,也做过些许好事。所以在小说中,也应该尊重真实的实际。我在写反面人物时,也力求揭示其善良的一面。这样才符合生活的真实。我的讽刺小说,绝无对某人含沙射影之意,而是针对社会某种不良现象有感而发。也许这正是我本人身上的缺点和错误。写出来,用它警醒自己。既是善意的批评,也是温馨的忠告,孔子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我认为这正是我的写作目的。
小说是可以干预生活,矫正时弊,传播正能量的。我相信,我的小说是有鲜明主题思想的。那就是弘扬真善美,反对假丑恶。小说揭示的多是各类社会热点问题。如小说《千元一碗绿豆汤》,表现的是传统中医的博大精深,疗效神奇。可现如今,却被许多人所忽视,盲目崇拜西方医学。小说通过二舅拔牙要花五千元,外甥却只用一碗绿豆汤治好病,在这两项疗效的对比中,让人明白一个哲理——大道至简至易。中国传统医学,治病多采用草药,针灸拔罐,成本较低,是治疗慢性病理想的方法。小说意在提醒人们,能经得起时间检验的事物,一定是好东西。作为龙的传人,我们应该重视中华传统医学的传承。
《真假开业》写的是当今随礼风日盛。一名组织部的干部,每月工资随礼都不够,甚至买粮钱都没有。怎么生活呀?我写出这篇作品,意在提醒世人,赶紧刹住这种恶俗歪风,还原生活纯朴本色。有困难,大家来帮助是对的。不应谋求回报。不要今天你有事我随了一份,明天我有事让你再还一份。那样就太俗了,而且名目繁多,每人天天把时间用在随礼上。还能有时间干正事吗?
值得一提的是,《蹊跷的偷车人》这篇小说在《北京文学》发表后,又被10余家大型杂志社转载。入选2014年河南省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其主题思想是,先和谐家庭,然后才能和谐社会。内涵被编辑们看破了,所以才取得好效果。
在小说的语言方面,我觉得老舍大师说得对:“世界上最好的文字,就是最亲切的文字。所谓亲切,就是普通话,大家这么说,我也这么说,不是用了一大车大家不了解的词汇字汇。”
在小说结构方面,我赞成萧红的理论:“有各式各样的生活,有各式各样的作家,就应该有各式各样的小说。”欧·亨利的小说结构好,深受读者喜爱,值得学习和借鉴。可学而不化,就像人都长一个面孔,就没看头了。著名画家齐白石说得好:“学我者生,似我者死。”鲁迅写小说,一种手法只能用3遍,3遍以后就要换方法。
如果作品都跟欧·亨利的模式完全一样,艺术就会裹足不前,没有创新发展了。要学,就学他的神,他的心,他的思想,他的精髓。就像学中医,光会背药方是不够的,重要的是学方义,那样才能自己给所有人看病。看过去不曾见到的病。
画家和作家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用形象思维进行创作。而应用文写作是用逻辑思维进行创作,跟写小说的方法迥然不同。名家们的谆谆教导给我提供了依据,指明了方向。在学习别人先进经验的同时,我力求有所继承,有所突破,有所创新。这样,作品才有生机和活力。在小说立意上,我力求新颖独特,在语言方面,尽量做到用浅显的语言来表达深刻内涵。释迦牟尼佛在讲述物质世界时说:“其大无外,其小无内,一粒沙子里也有三千大千世界。”而我们现在科学解释物质时,却说:“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最后细分到夸克……”可夸克之后呢,应该还有,说了许多,还没有表达出真正的意义。佛陀用一句简单浅显的话语,就把纷繁复杂的物质解释得一清二楚了。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在小说技法上,我觉得齐白石大师说得对:“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则媚俗,不似则欺世。”我觉得,这句话也可作为写小说的指导思想。小说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写得太真实了。也就没韵味了。如果写得不像,完全背离生活,那就欺骗读者了。像与不像,两者之间,要掌握得恰到好处,那才是好作品。
目前,图书市场很不景气,很多作家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为了让作品流传下去,往往自费出版。这也没什么不好。不要认为自费书就是质量有问题。
美国现代剧作家,193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尤金·奥尼尔也曾自费出书。他的第一部独幕剧文集《海》,就是由他父亲于1914年出资出版的。《呼啸山庄》《简·爱》《怀尔德菲尔山庄的房客》这三部英国十九世纪的作品,如今被认定为世界名著。可这三部书的英国女作家,勃朗特三姐妹在当时却并不受人待见,1846年5月,她们自费出版的诗集,当时总共只卖出两本。是写得不好吗?一定不是,那是为什么呢?是因为她们社会地位不够高,不被人发现,不被人追捧。就连我国二十世纪著名女作家萧红,与萧军于1933年10月出版第一本作品集《跋涉》,不也是自费出版吗!荣获1925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英国剧作家萧伯纳,早年作品也被出版商轻视,5年写作,总稿酬少得可怜,只有5英镑15先令6便士。日本当代著名现实主义作家石川达三,奋笔多年,毫无建树,迫于生计,正欲封笔易道,回乡养猪,却峰回路转,他的长篇小说《苍氓》荣获日本第一届芥川奖,使他坚定了继续写作的信心。与前几位相比,俄国著名讽刺文学大师果戈理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他自费出版的第一部诗集《汉斯·古谢加顿》,结局异常凄惨,因遭受社会诸多嘲讽,气得果戈理到书店把书收回,自行焚毁。
有一种检验真理的方法,那就是时间。许多名家在同时代往往被人轻视,但他们却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在我看来,欣赏作品,关键看作品本身,看它的语言、技法、主题思想,而不看是不是自费。我的作品写的多是社会上的各类小人物,在正面人物塑造上,我努力让他们一个个形象鲜明,活灵活现。为我本人和广大读者所喜爱。我写小说不为名利,微薄的稿费也大都捐给了慈善事业。我的写作主旨是,为弘扬人间正义,构建和谐社会尽自己一份力。在小说创作中,我尽可能做到文笔简练,语言流畅,情节跌宕起伏,或出其不意,或峰回路转,或惊险恐惧,或柳暗花明;融思想性、艺术性、趣味性于一炉;让作品传播社会正能量,培补人间浩然之气,富有积极的教育意义。如果真的实现了上述目的,哪怕只是实现了一部分,那都是值得我庆幸的事,因为我会觉得,我的时光没有虚度,人生没有白来,活得有价值。请广大读者在阅读中去体会品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