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八零:从追回青梅开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1章 村支书这一嗓子,效果倒是出奇的好(求收藏,求追读)

他们七嘴八舌的说着,幸好张少安带了纸笔,将他们提到的东西统统记了下来。

“行,我都记下了,我下次过来就给你们带来!”

此时,刚刚想买烟的男人提着一袋子东西过来了,他走到张少安面前,然后把麻袋打开了。

“小货郎,这是我媳妇收下来的野板栗,你看看收不收。”

张少安低头看了看,虽然个头小了一点,但好在都很饱满,而且都很新鲜。

“收,这板栗个头小了一点,就算你三毛三一斤,你这里我称一下啊……”

张少安拿起秤称了一下,男人把脑袋凑了过来,认真的看着。

“八斤半,那就是两块八,你看你要买些啥?”

一听能有两块多钱,男人也是心满意足,而且他看着他称的,知道他没少秤。

想着来之前他媳妇的叮嘱,他先拿了一袋盐一块香皂和两盒火柴,然后眼睛就落在了那瓶白酒上。

“再给我来瓶白酒!”

张少安从竹筐里拿出来一瓶白酒,然后就给他算了起来。

“白酒一块二毛一,另外这些加起来总共1.91,那我再给你八毛九分钱。”

说完,张少安就从布袋里给他拿了钱,男人收了钱,心里别提别高兴了,还有村里人打趣他道,“栓子,你买酒你媳妇同意了吗,可别等回去了她和你吵架啊!”

被称作栓子的男人红着脸转过头,“我都和我媳妇报备过了,我答应她了,每天就喝一瓶盖!”

说完,他便心满意足的拿着东西回家去了,而陆续的又有人拿着山货来换东西,卖东西。

张少安站在原地没动,大家一个传一个的自己就过来了,倒是省得他挨家挨户去跑了。

等到了中午,女人们都陆续回家做午饭去了,只留下一群男人还围在这里。

张少安带来的白酒和香烟对他们实在有着致命的吸引力,有的是媳妇不给钱,有的是家里实在困难,都是舍不得。

忽然,两个中年汉子一起朝着张少安走了过来。

“我们俩一起买一包行不?”

张少安爽快的答应下来,“行啊,一共三毛一分钱。”

两个汉子闻言都从兜里掏钱,凑了半天,总算是把这三毛一分钱凑够了。

日子虽然苦,但他们依然能够苦中作乐。

“一包烟二十根,我们俩一人十根,少说也能抽上半个月了!”

张少安收过钱,把烟递给了他们,而其他人见状,也动了这个心思,和别人合伙买一包烟。

只是那白酒,就有点太贵了,哪怕是两个人拼着买,还是舍不得,也就只能看一看,过个眼瘾。

不知过了多久,那些人全都朝着后面望去,张少安也抬头看去,只见一个约莫五十多岁的中年男人朝这里走了过来。

他走到张少安面前,打量着他竹筐里的东西。

“原来你就是新来的货郎啊。”

张少安笑着点头,“是啊,我不止卖货,还收货,收山货,你家有不?”

听到他的话,其他人都忍不住笑了,有人好心提醒他,“小货郎,这是我们村的村支书。”

张少安恍然大悟,立马伸出了手,“原来是支书啊,幸会幸会。”

支书伸出手和他握了一下,然后伸手指了指,“给我来两瓶白酒,一包烟,再来一袋盐。”

“好嘞!”

张少安麻利的把东西都拿了出来,“总共是两块八毛九。”

村支书从兜里掏出三块钱,张少安找了他一毛一。

“正好哈。”

村支书拿上东西刚准备离开,眼看着那些男人还眼巴巴的围在这里呢,忍不住说了声,“你们一个个要买就赶紧买,不然就别围着了,待会儿你们媳妇全冲过来了,可别把人家小后生吓着了。”

张少安刚想说他没事,就见那些个一直犹豫不决的男人,此时都走了过来,有的和其他人拼着买了一包烟,也有人自己买了一包,又叮嘱其他人让别告诉他媳妇的,还有人咬咬牙买了瓶白酒,然后立马就揣在了怀里。

村支书这一嗓子,效果倒是出奇的好。

等他们都买完离开了,张少安从竹筐里拿出他妈给他带的花卷,准备凑合着吃顿午饭,刚走了没多远的村支书忽然回过头来,见他那可怜样,立马走了过来。

“这冷兮兮的吃了对胃不好,这样,你去我家吃饭吧。”

“这怎么好意思,我还是……”

“这有啥的,跟我走吧,好酒好菜是没有,好歹能吃上口热乎的。”

村支书把他竹筐上的盖子盖起来,又把扁担给他拿了起来,张少安见状也就没推辞了。

“那就多谢了啊,支书。”

支书是个很善谈的人,回他家这一路上,他嘴巴一下没停过,说的都是他们村子这些年发生的事情。

说起今天的事,他忍不住叹了口气。

“以前我们村也来过货郎,我们也知道我们这儿远,又在山里面,货郎来一趟不容易,但是有些货郎不厚道,要么是缺斤少两,要么是价格比镇上供销社贵上不少,我们山里人哪有什么钱,想买也买不起啊。但是真没人来了也不行,谁家还不缺个油盐酱醋,针头线脑的?所以说就是难啊,我看你是个实诚人,而且还有心,能用心去了解他们到底缺什么,你以后要是能常来,大家伙估计都要高兴坏了。”

张少安也爽快,“放心吧支书,我以后肯定会常来的,大家有个啥缺的,我都想办法给带来,大家收下来的山货也不用辛苦背到镇上去,我直接给收了,这样大家方便了,我也能赚一点差价,一举两得。”

“对,你这么想就对了!这又不是一杆子买卖,别一来就伤了村民们的心,大家就愿意相信你了!”

张少安其实也清楚,就连他过来都得一两个小时,那些隔壁村或者隔壁镇的货郎来一趟少说也要两个小时,一来一回半天就过去了,所以就想着卖贵一点,但山里人哪里有那么多钱。

但这也证明了,他这事能干,累是累点,但收获也多。

没一会儿,村支书家就到了,支书媳妇笑着迎了出来。

“这就是村里新来的小货郎吧,看着可真年轻啊,有二十了没有,说亲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