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个文科生,要什么学霸系统啊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7章 ,这论文还用我看

图书馆里,宋婉皱着眉头,在认真解着《数理统计和概率论》的题目。

宋婉读的书,都是姜荣读过的。

姜荣面对书籍是没有珍惜的,反而像是一个“渣男”一样,被他读过的书,都会被他“弄大肚子”。

姜荣不但在书里写满读书笔记,而且有的部分还夹着写满笔记的便利贴,所以姜荣看完的书都鼓鼓囊囊的,看起来就跟“怀孕”了一样。

而且内容质量越高的书,往往被姜荣弄得“肚子”越大。

翻开姜荣读过的书,打眼一看,书里密密麻麻的,好像一点都不爱护书籍一样,但其实仔细看,尤其是结合着姜荣的读书笔记认真学,收获是很大的。

所以,宋婉现在很喜欢读男友的书。

感受着男友在书中留下的智慧,宋婉一方面真的越来越迷恋这位男友;另一方面也很焦虑,害怕自己配不上姜荣,所以她不但尽可能让自己变美,也在尽可能的努力学习。

有女友坐在身边,姜荣学习起来有一种莫名的心安,他摆弄着手机,认真读着手机里的论文。

姜荣正在看的是一篇关于物理学的论文,而姜荣关于物理的知识积累,就只到高二。

但现在,姜荣并没有读《大学物理》之类的基础物理教材,而是一边读着论文,一边随着论文里的知识,去学习相关物理知识。

姜荣觉得自己真的很聪明,有一些基础的知识,即使姜荣没学过,他也会随着上下文,顺利理解。

......

一上午的时间转瞬即逝,当姜荣跟宋婉有说有笑地走出图书馆,正讨论着中午吃什么的时候。

等在图书馆门口的新师兄卓书竹迎了上来,喊了姜荣一声:“姜荣。”

现在,卓书竹虽然已经不喊姜荣“姜总”了,但他还是不好意思太过亲近地喊姜荣“小师弟”。

“师兄!”姜荣正跟女友偷偷说涩涩话呢,听到有人喊他,姜荣心虚的一怔,而宋婉更是瞬间脸红了。

由此可见,两人是多不要脸,在这大庭广众下说得是多么变态的话!

那姜荣,竟然想拉着宋婉解锁图书馆厕所。

等在图书馆门口的卓书竹急忙跑了过来,而跟在卓书竹身后的,还有一个戴着眼镜、留着短长发的年轻男子。

“师兄,有事吗?”姜荣对卓书竹师兄问道。

卓书竹指了指跟在他身后戴着眼镜、留着长发的年轻男子,开口介绍道:

“这是我高中同学潘嘉俊,他高中毕业后,一直在哈佛大学学经济学,现在是哈佛大学的经济学博士。”

姜荣急忙跟潘嘉俊握手:“你好,你好!”

站在姜荣身后的宋婉是很漂亮的,清新少女风的衣着,修长的身材和甜美的五官,让她吸引了进进出出图书馆所有同学的目光。

不论是女同学,还是男同学,都觉得欣赏一下美,一下就缓解了一上午学习的乏味。

但这位打扮精致、一根根短长发梳理很是整齐的潘嘉俊,根本就没有看到那宋婉,眼神中带着炙热,认真盯着姜荣。

简单地介绍了潘嘉俊后,卓书竹继续对姜荣开口道:“他有篇论文,想找你看看。”

姜荣看了卓书竹师兄一眼,刚刚卓书竹师兄给了他一个眼神,姜荣没明白这个眼神的意思。

而且好像卓书竹师兄在介绍潘嘉俊的时候,把“哈佛大学”这四个字格外加重了。

至于卓书竹师兄加重“哈佛大学”,是炫耀?

姜荣表示根本就不可能,自己这位师兄看起来很谦逊,但自从回国后,他是最傲慢的,他连他的母校普林斯顿大学都看不上,当然也看不上哈佛。

关于这位潘嘉俊,卓书竹师兄肯定是有什么暗示的。

但姜荣真的没懂。

姜荣跟大师兄、二师兄、师姐,相处时间久,而且是一起成长起来的,大家也有一个心照不宣的目标——推翻老师张敏学。

遇到事情,大家眼神交流一下,就能明白。

这位卓书竹师兄在姜荣功成名就后来了,一方面相处时间短,另一方面卓书竹对姜荣太过尊重和重视,根本没有什么暗地里的“狼狈为奸”,自然没有默契。

“对对!麻烦您给看看!”

而卓书竹师兄说完后,潘嘉俊急忙递给姜荣一份整齐的论文。

在姜荣翻开论文的同时,潘嘉俊急忙继续开口道:“我的这篇论文投遍了国内所有的经管期刊,但他们都给我拒稿了。”

现在,国内经管被国外封杀了,国内的经管倒是没有封杀国外,可国外投来的稿件,大都是落后的。

他们以为自己站在了前沿,有了什么了不起的发现,其实仔细翻翻国内那些不知名的“水刊”,他们的论文早就落伍了。

姜荣翻开潘嘉俊的论文,看了一眼【摘要】皱了皱眉,然后简单浏览了一下。

之前,通过“姜荣产业理论”,华夏经济学建立起了一种对现代经济的“新解释、新指导”。

因为经济实践的滞后性,东大还没有彻底崛起,姜荣主张的多元化理论发展也不充分,所以“姜荣产业理论二阶段项目”,在通过历史,对这种“新解释、新指导”进行验证。

但这个验证过程是很谨慎的,因为经济实践的滞后性,就意味着新生力量不够,原本既得利益者力量庞大,一不小心就会满盘皆输的。

所以,对每一期期刊发的每一篇文章,大家都是很谨慎的。

潘嘉俊虽然是来自哈佛大学的,能力没得说,但作为一个留学生,他没有感受到“东大经济学”从初始,到长大的过程,所以他的论文是有点落后。

而且他的这篇论文更多是政治经济学的内容,直接解释了姜荣产业理论的多元化特性对资本的冲击。

姜荣看完后,皱了皱眉,这位哥们好像觉得自己很聪明,好像觉得就他自己看到了多元化特性对资本的冲击。

但其实,这一直都是国内一个“看破不说破”的内容。

这东大经济学是大家亲手建立起来的,大家又不是傻子,而且自然比潘嘉俊这位“外人”看得清晰。

但不像是潘嘉俊的显摆和着急,国内的学者因为有底气,所以他们也不需要激进和冒险去出头,他们完全可以有耐心、有计划、也有魄力等待着一步步发展。

所以姜荣一眼就给潘嘉俊这篇论文判了死刑:分析方法落后、主观立场性太强。

他的这篇论文能被发表才怪。

看完后,姜荣朝着师兄卓书竹看了一眼,有点没弄懂师兄的意思:这论文还用我看?

卓书竹一上来就给姜荣使眼色了,但姜荣真的没懂。

“老潘,你先等一下啊!我跟姜荣说几句。”卓书竹对潘嘉俊嘱咐了一句后,把姜荣拉到了墙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