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第16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论欧洲甜菜糖业与东亚糖业经济发展(1747~1937年)

赵国壮 张然

内容提要:1747年,德国化学家马葛富发现甜菜根含有5%~7%的糖分,此为欧洲甜菜糖业的肇始。1830年,制糖甜菜育种成功,其根含糖分20%左右,欧洲甜菜糖业迅速崛起。1914年,甜菜糖品产量已达世界糖品产量的44.5%,抢占了传统甘蔗糖品近一半的市场份额。不可否认,二者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比如,德国甜菜糖品进入日本、印度、澳大利亚等远东市场,与英属香港精制糖品展开激烈竞争等;但是,“甘菜二糖”并非“相生相害”,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竞争性发展局面。爪哇糖品的欧洲市场份额被甜菜糖品所侵占后,进而转向东亚市场,推动了东亚(英属香港、日本)机器制糖业的崛起;东亚(日本北海道、日殖朝鲜半岛、中国东北)甜菜糖业快速发展起来,形成了“甘菜二糖”二元糖业格局。

关键词:近代欧洲 甜菜糖业 “甘菜二糖” 东亚 糖业经济

甜菜糖业本为新兴幼稚经济产业,并且起初的甜菜糖品带有刺鼻性味道,并非消费者钟爱的产品[1],但是,在德国、法国、比利时等国的大力奖励扶植下,甜菜糖业在欧洲迅速发展起来,抢占了殖民地种植园甘蔗糖品在欧洲的市场份额,19世纪末已主导了欧洲糖品市场。与此同时,作为欧洲最大甜菜糖品生产国的德国,其甜菜糖品已越出欧洲市场,积极开拓亚洲的印度及日本市场。尽管这一时期甜菜糖业发展迅速,但是甘蔗糖业的优势仍在,且较为明显。20世纪初,甜菜糖业进一步发展,到1914年时,其产量已经接近甘蔗糖品产量,两糖相互角力,势均力敌,世界糖业发展已经呈现出甜菜糖业与甘蔗糖业竞争性发展的局面。[2]

在19世纪中叶之前,东亚地区有过药用、食用甜菜种植的记录,但制糖甜菜却未曾有过,1880年,日本政府在北海道地区推广制糖甜菜种植,开启了近代东亚地区甜菜糖业的先河。20世纪初,甜菜种植区域越出日本东北地区,到达日殖朝鲜半岛及中国东北;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甜菜种植区域形成了一个连片区域,即日本东北、日殖朝鲜半岛及中国满洲(东北)地区等高寒纬度地区,东亚甜菜糖业已初具规模。20世纪三四十年代,甜菜糖业进一步延展到中国西北地区。

检视中日学界糖业史研究成果,对于欧洲甜菜糖业崛起方面略有提及,同时亦在不同程度上梳理了中日各自的甜菜糖业发展简史,而未能深入分析这一经济现象背后的复杂动因及其重要影响。[3]基于此,本文从其崛起、发展及影响等几个方面,论述欧洲甜菜糖业发展情况及其对东亚糖业经济的影响,希望有助于推动东亚糖业历史及区域政治经济史的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