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正好我的1982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0章 新地盘生意大好

她那草帽戴到他头上时,他脸上皮肤有些痒痒的。

是有乌黑的发丝挂在草帽内侧,发丝这会儿贴着他嘴角和鼻子,若有若无地飘动一丝香气。

他最终还是脱下来要给回她:

“我一个糙汉晒下碍什么事?你看你,皮肤比鸡蛋那层皮还要薄两分!”

这两人正在这文明礼让呢,就见小路上,一个小人儿往这边不断接近过来。

因为小小的一只,像是被夏日的风吹着在路上飘过来。

“哥哥,哥哥,你等一下嗷!”跑近过来。

是宝玲,手里头高高扬着一只草帽:

“哥哥你今天忘戴草帽了,给!”

孙来鹏心里一阵暖,看了一眼萌萌的妹妹,接过草帽。

然而下一秒,刚泛起的暖意就全跑光了,一点不剩。

宝玲等他接过草帽,老气横秋地叮嘱道:

“还不快戴上!你本来就没小芙姐姐好看,要是再晒黑,还怎么好意思跟她站在一块儿摆摊!”

听得宋爱芙芳心大悦,捧起宝玲的脸蛋,过瘾地搓了两把。

孙来鹏戴上草帽同时也挺务实地接受了事实:

“这没法比。咱也不比这个,比点别的!”

“你想比啥?”

“咱就比,以后谁的对象更好看!”

“那你加油!”

少女接回自己的草帽准备往头上戴。这一刻,草帽往上的过程中遮挡了她的大半张脸,只有露出来的嘴唇部位,酒窝时隐时现,笑意也时隐时现。

她俩也等了一小会了,才见永善的身影终于姗姗来迟地出现。

这情况真还头一回,以前永善基本都是很准时到村口汇合的。

“哥,嫂,来迟了!我今天做的甜薯饼可多了,时间上没估计好,就来晚了!”

永善一走近后就一脸歉意地解释。

“你做了多少呵?”

“昨天你不是让小蝶跑来告诉我,说是这回可以多做么?我就做了差不多一百来个吧!”

一百来个……

这家伙是真猛啊,是平时前大门的一倍多,是侧门的五倍。

“对了大鹏哥,昨天是不是有氮肥厂的人来你家了?是不是我们又重新可以到前大门去了?”

宋爱芙只知道今天可以多卖,还不知道详细原因,路上一边走着一边问。

“前大门不行。”

就在那两人要大失所望时,他笑了笑:

“但我们仨可以进厂去,就在他们厂里一个空地摆卖,先摆三个月再说!”

永善的心情一下子从谷底抛上来,抖擞道:

“还能去厂里面?!那我这一百张甜薯饼还是太少了……”

到达向阳村,照例先去熊传业家取了炉子碗碟之类用具,然后直奔氮肥厂。

依然是那熟悉的前大门。只是,那道冰冷阻隔在面前的大门,这次却可以畅通而入了。

但刚来到门边,还是被门卫老许给拦下了:

“你是不是姓孙,家在牛塘村的?”

得到肯定回答后,老许态度才变得完全不一样,放他们进厂,还主动指了指,说是有人在生活区最南面那排红砖房的楼下等他们。

进到厂内,再看氮肥厂的视角就不一样了。

平时隔着围墙,对于氮肥厂最直观的印象就是那个红砖砌成的高高烟囱。

现在觉得砖塔几乎就立在自己跟前,更为震撼。

怕是有三十来层楼那么高吧。其实更准确的名字叫排气筒,建得这样高耸,是为了把一些有害的气体送到高空稀释散发,减少对厂里职工的伤害。

但厂内比较高的建筑并不只有傲然耸立的排气筒。第二高的建筑看起来高度大概是排气筒的一半多点。

这个是造粒塔。

造粒塔上下直径一样大,钢筋混凝土结构,是生产化肥粒用的。

氮肥一开始其实是液态的,要先把液态的氮肥通过管道输送到塔顶上,然后喷出。在下坠过程中,通过空气冷却,自动凝成固体小颗粒。

除了高建筑外,还有一些圆鼓鼓如大炉子般的建筑、墙外架满灰黑色钢铁管道的建筑。

普通房子也多,连成片。矮些的一层,高的两层、三层,全都是颜色暗沉的旧红砖,外墙有大片的黑色灰色印迹。

此刻,有卡车穿过生厂区,装载氮肥驶出。货车通行另外有一道专用的大门,平时禁止人员出入。

如果说从小到大氮肥厂对他们来说都是一幅关闭的画,那么现在他们第一次成为画中人了,就算是宋爱芙都没忍住拿眼眸四下里瞧。

他们自然并不去生产区,而是向生活区走去。

来到生活区最靠南的那排典型的筒子楼,他们停了下来。

一个熟悉的身影从一楼木门走出来,是冯老太。

“都过来啦?来,我领你们去那地方。”

三人跟着她往前也没走多远,两三百米远吧,在一处有香樟树的地方停了下来。

樟树下,是一堵矮墙,有粉笔写的字迹,还有贴满的各种红色、白色通知,显然是厂里的通知栏所在地了。

左侧望去,还能看到不远处有个很旧的篮球场。

“你看这片空地,够你们用了不?”

“怎么都够了冯奶奶!”孙来鹏笑答着,第一时间从箩筐中取出那把铝炊壶。

“今天就带药过来了?这可太好喽!”老太可欣喜了,“你等我一会,我把药提回家,一会就给你送炊壶过来!”

“不急的你慢点,我要在这摆到四点半的!”孙来鹏看老太走得急,还特地冲她说了一声。

她刚走,又有几个人抬着桌子、木凳过来,往樟树下的空地上摆好。

几人把桌子放下就走了,只有一人走上前来:

“小孙吧?我是后勤部的万子龙。我先往这放了五张桌子,你先用着,到时看情况可以再增加的!”

小伙年纪也就二十几岁,比他们大不了几岁。

这名字倒是太好记了。“望子龙”,他父母的着急全都写在名字里了。

“好啊辛苦了。坐一下,要不先来碗粉条?”孙来鹏放下担子已经在开始张罗。

结果永善的动作这次比他麻溜,拿起现成的甜薯饼,有三四个,往万子龙手里塞。

一副不接就跟人急的架势,万子龙只好接下走了。

这边张罗差不多了,原本温热的汤锅中开始冒出腾腾热气,远处工人的身影也多了起来。

看方向,一大批男男女女身着厂服,是从生产区那边往这走来。

显然,是上早班的工人开始下班了,成群往生活区走来。

经过通知墙附近时,很多人停了停脚步,颇感意外地看过来。有人问道:

“这里现在能有粉条、凉粉卖了?别说还真有点饿了,怎么个卖法?”

下班的人不少,后面还有人正在陆续往这边走来。永善的大嗓门这时候优势立见:

“都来尝尝嘞,价格便宜又特好吃!粉条一毛三,甜薯饼、凉粉都是六分。要是买了我哥我嫂的东西,再买我的甜薯饼,就有优惠价,每一样都能再减一分!”

“那就是一毛二、五分?好像还行。”有工人议论了几声。

也有工人是熟客,此前在前大门光顾过:

“哟,我说在前门找不着人了,现在来这儿了啊?这下倒是方便了。他们的粉条和凉粉味道还挺不错!”

说着就过来了。

只要有一两个人接过粉条在桌子边坐下来,陆续就有更多工人靠近过来。

与此前在正门口摆卖最大的不同是,那时虽也源源不断,但人都不是同时来的。

现在正卡在两点半下班的点,地点又在工人们的必经之路,人都是同时围拢过来。

有人身上带有零钱的,直接掏钱买碗凉粉、粉条啥的。也有人先回了宿舍,不一会就揣着钱返回过来了。

有些工人大概是吃不惯他们提供的碗,过来时还带来了长方形的铝饭盒,或者搪瓷碗。

一些站着观望的工人听到说味道不错后,也忍不住开始掏钱。

不一会,五张桌子竟然全坐满了!

眼下最大问题变成了忙不过来,坐在桌旁的人需要等。

宋爱芙和永善两人的生意相对简单,能够时不时腾出手来,帮助已经忙到陀螺般停不下来的孙来鹏。

就这样,估计有一个把钟头在忙碌中过去了。

孙来鹏发现有个新情况。

有人来到摊前,半天没买东西,却一直拿目光往宋爱芙这边瞅。

宋爱芙下意识地把草帽的帽沿往下拉了几分。

见那几个人还在朝她瞅,她想了想,就从口袋里掏出一只印有兰花图案的手绢。

孙来鹏都没反应过来,就见她捏住手绢,温柔地往他脸颊、额头上不停地擦拭……

手绢的香气很好闻,幸福来得没一点商量。

每逢此时,永善总是没话找话,“哥嫂”的叫声跟个喇叭一样响个不停。

正往这边瞄着的年轻工人,见此景、闻此声,目光就变得有些碎,一阵黯然地转身离开了……

本来以为那个卖粉条的高个小伙是未来的大舅哥,谁知道是姑娘她丈夫,算了还是去瞅瞅厂花小芳这会儿是不是已经下班了……

一阵疯忙过后,五张桌子终于渐渐空了下来,下早班的这波人流基本过去了。

但这个地点本就处于人们来往较多的地段,即便早班工人散了,依然还不断有工人或者家属经过,过来问一两句。

可惜的是,现在三人的摊上,真是连渣都没剩半点了……

看着桌子上留下的碗筷、汤渍,孙来鹏也有点还没太回过神来。

风卷残云式地做生意,他也是头一回经历啊!

不用说,今天的收入,无疑是摆摊以来最为可观的一次。

两只裤兜已经全都被钞票塞满,其中不少硬币还有点硌腿。走起路来甚至有硬币发出相互刮蹭的小声响。

虽然全都些分币、角票,但却填出来一股莫名的满足,竟有点富有的感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