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3章 深渊治病
“咯吱”一声,医馆的大门缓缓开启。
清晨的阳光透过崭新的雕花木窗,洒在打磨得发亮的青砖地面上。
沉寂多日的马老头中医馆终于重新开门迎客了,空气中又弥漫着多日未闻到的淡淡檀香和药材的清香。
大厅中央,一对崭新的铜质熏香炉替代了原本春燕瓶的位置,正袅袅升起青烟。
大厅中的药材柜焕然一新,暗红色的漆面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
马老头就那么笔直的站在大厅的中央,以重八为首的一众药馆学徒和临时工都井然有序的站在他的身后。
迎着朝阳,马老头似乎焕发了新生一般,悄然间重八还看到了马老头脑后一丢丢黑色的发渣渣正顽强的往外伸展。
当医馆的门完全打开,那大厅中央“悬壶济世”的牌匾在阳光的映射下,忽然光芒万丈,敬告世人,马老头医馆开门济世。
整条医馆街早早人满为患,出奇的是,满街秩序井然,完全没有因为多日未曾营业而造成患者们的焦躁和混乱。
门口的迎客药童拿着竹制的号码牌,依次分发给等候的人群。
因为在开业之前,已然有一道风声传开--马馆长最近机缘巧合之下,得到原版《混沌回春针》已然补全之前的缺陷,甚至一夜之间已有施针疗效小广告走进千家万户:
‘《混沌回春针》——
一针治百病,两针焕容颜,三针返青春!
风湿变舞风,痘痘变水嫩,六十秒变四十!
祖传绝技,效果逆天,医馆门口排队请早,晚了只能等明年!’
街角的茶摊上,一年纪颇高的老太忙的不亦乐乎:“今儿可真是热闹,等会瞧瞧效果,如真那般神奇”心里想完,眼神不禁发亮。
一位富家太太满头大汗点了杯茶水,抿了一口,感叹道:“这茶不错,老味道,可是这街景将来可就要不一样啦。”
随着日头渐高,医馆门口的药童高声喊道:“妙手回春,仁心济世,如约而至,开门迎客。”
“请......”
药童口号一出,领到号牌的有序进门,一进大厅就有女药童分门别类的引导到各个诊疗房中。
马老头一边微笑着看着蜂拥而至的患者,一边抚摸着为数不多的胡子点点头。
这楚小子有点水平,这种分而治之、广告效应、饥饿营销三合一属实提高了门诊率和收入。
“那个师叔,你是不是该去你的房间里等着啦,老站在这里不知道的还以为你是吉祥物呢!再拖着你今天可别想着能拿满勤奖。”
“造反啊,我可是馆长。”
“馆长怎么啦,该干活就去干活,小伙子我支持你。”患者甲看不下去吐槽到。
“28号,贵宾一位,请马馆长立即到8号针灸室准备,倒计时1分钟。”
马老头毫不犹豫的边跑边喊:“来了、来了,让让、让让。”
“哎哎哎,急什么急,这哪儿来的老头还摸我屁股,保安呢?保安呢?”
由于第一天采用新型方式进行医馆日常诊疗,各医师将问诊患者得到的初步信息通过传音设备传给楚墨川,再由楚墨川通过深渊大模型算力得到的诊断信息和治疗方案回传给各医师,医师们对这大模型辅助诊疗还不熟悉,各种乌龙笑料接连上演。
有位资深老医师,习惯了独自把脉问诊、当场下诊断,对着传音设备说话时,紧张得前言不搭后语,把患者“近日偶感风寒”说成了“近日偶感风水”,楚墨川在那头听得一头雾水,反复确认才搞清楚状况。
年轻的李医师好不容易把患者信息准确传达出去,收到楚墨川回传的详细治疗方案后,看着满篇专业术语,瞬间傻了眼。
因为不熟悉大模型给出方案的逻辑,他竟把辅助调理的食疗建议当作主要治疗手段,对着患者认真叮嘱:“您每日三餐就得吃这枸杞炖乌鸡,多吃几大碗,病很快就好。”
患者一脸茫然,周围同事忍不住偷笑。
还有位马医师,在接收诊断信息时,传音设备突然出了点小故障,声音断断续续。
他也没想着再跟楚墨川确认,仅凭听到的只言片语,就给患者开起了药。
等楚墨川发现不对,再次联系他时,马医师才惊觉自己闹了个大笑话,开的药和患者病症完全不搭边。
一时间,医馆里充满了大家哭笑不得的声音。
这第一天的新型诊疗尝试,就在这些因固有观念带来的差错中,状况百出地进行着。
唯一正常的就是马老头那里,因为施针过程需要很好的集中注意力和对扎针力道的把控,马老头完全靠着自己的硬实力,将补全完整的《混沌回春针》施展得行云流水。
患者原本苍白的脸色逐渐泛起红润,紧皱的眉头也缓缓舒展开来;
原本鸡蛋般大小的黑眼袋,明显缩小一圈;
原本松松垮垮的面部,也在一阵阵的瘙痒之后紧实了一丢丢。
周围医师纷纷投来惊叹与钦佩的目光,整个药馆,在马老头这施针的一方天地里,寻得了片刻的安稳与专业。
然而,按照《混沌回春针》的完整效果,这一针下去,患者的顽疾本可一次解决。
这时,楚墨川悄悄通过传声设备和马老头进行交流。
低声劝说:“马老,咱这医馆新采用这大模型辅助诊疗,本就是一个不能为人所知的,要是您一针就把患者彻底治好,虽会效果加倍但也会引来不怀好意之人的重点关注。”
楚墨川顿了顿,明显是为了个马老头思考的时间。
继续道:“咱得细水长流,让患者病情慢慢好转,他们常来复诊,一来能稳住老主顾,二来靠着他们身体肉眼可见的变化,吸引更多新主顾上门,还能避免引来过多非议。”
楚墨川把控着节奏,稍缓一会再说:“如此,医馆的名声才能稳稳打响,您说是不是这个理?”
马老头听完,手中银针微微一顿,眼中闪过一丝犹豫,旋即轻轻咳嗽了一下表示清楚。
接着手上的动作也跟着放缓,看似在仔细斟酌每一针的落点,实则暗暗调整了施针的节奏,为这场细水长流的经营策略悄然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