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4章 住院
魏琛在前面带路,一行人护送着病人,直奔公济医院而去。到医院附近时,魏琛停住,让众人先找处地方临时等着,而他去医院找魏琳。
租界的医院,还是以外国人为主,如果这一行人全部过去,肯定非常显眼。
正在上班的魏琳听到有人找,有些意外。他回到沪上,没见着几个旧识,也没几个人知道他在医院工作。
出门见到来人是魏琛,魏琳有些了然。
昨天听过他的心声,知道他今天会接待一位老家来的病人。同时也知道他为了不牵连自己,没考虑带病人来。
现在突然来找,想必是老家来的那位病人有了意外,让他不得不来。
“二哥,有事?”
“有位旅馆的客人突然发病,需要住院治疗。你也知道,客人在旅馆出事,这种事情不好说清楚,旅馆怕是脱不了干系。所以二哥只好来麻烦你了。”
理由挺牵强,魏琳也不在意,心中明白是怎么回事就行。
“放心吧,二哥,你把病人带过来就是。到时,我先安排去病房,然后再慢慢办理各种手续。”
魏琳的师叔是医院副院长,师兄是外科主任,属于在医院颇有势力的剑桥系,他要在医院里面行点方便,很容易。
得到魏琳同意,魏琛让他在门口稍等会,自己转头回去接病人。
不一会功夫,魏琛和一个身材强壮的中年人,架着位病人走过来。
魏琳带他们进去医院,安排进病房。因为病人刚昏迷,现在以救治为主,手续的事,等过后补办就行。
“病人什么情况?”
魏琳问陪同过来的那个中年人。
魏琛在旁边张张口,想插嘴,却不知道该怎么说。
病人的情况,他也不知道。本来还想等接到病人后,去医院的路上慢慢了解。谁知病人刚下船就昏迷,情况紧急,根本没来得及问。
只能交给中年人自己回答。
中年人挠挠头,道:“腹部受伤,伤口感染。”
好吧。
魏琳解开病人的衣服,见他的腹部缠了厚厚的纱布。纱布中露出根管子,有渗出液沿着管子滴到纱布上,一股恶臭味正沿着管子向外散溢。
拿剪刀,把纱布剪开,露出伤口,管子就通过伤口插进腹部。
果然,伤口已经恶化流脓。透过伤口隐约都能看到腹部里面。
“看这伤,挺长时间了,怎么不及早治疗?”魏琳又问。
中年人面带悲情,声音哽咽,“乡下穷,治过,没治好。这次到沪上来,就是想好好地治,乡下人也没门路,不知道去哪,幸亏魏掌柜善良,帮着找了医院。”
“魏医生,求求您,您一定要治好我大侄子。”
魏琳摆摆手,“治病救人是医生的天职,对待每一个病人,我都会尽自己的全力去治。这点你放心就是。”
说着话,魏琳的手上并没闲着,配好了药,开始给病人输液。
昏迷是身体的自我保护机制。病人昏迷,一方面是感染导致的高热,另一方面则是营养匮乏引起的身体虚弱。
输了液之后,再去检查伤口。
魏琳注意到,病人的腹部伤口只是一方面,另有更严重的伤,来自于他的腹部里面。
“这伤是怎么造成的?”
魏琳又问中年人。
暂时看到不腹部里面的情况,通过插在腹部的那根管子,魏琳已经有初步诊断。但他还需要从中年人对病情的描述中,来继续确诊,并且寻找治疗方法。
中年人犹豫着,转头去看魏琛。
魏琛知道他的意思,稍一思考,马上重重地点头。
病人的身份重要,把病情如实讲述,实际上就相当于告诉魏琳有关病人的身份。
魏琛点头同意,就是由他来亲自保证,魏琳的可靠,一旦出意外,魏琛逃脱不了责任。
“打仗的时候,一颗炮弹落到我们村,大侄子他倒霉,被炮弹给炸伤了。”
魏琳看着病人腹部的伤口。
这不是擦伤,而是贯穿伤。
换句话说,炮弹的弹片,不是在腹部割开一道口子后就飞走了,而是直接穿透了病人腹部,进入到腹部里面。
“当时治疗,是什么情况?”魏琳又问。
中年人脸上悲情更重。
“炮弹把大侄子的肠子都给炸断了。当时找人救治,但是乡下的治疗水平不够,只是修补了肠子,还有几块炮弹碎片留在肚子里,取不出来。而且,肠子也没好。”
说到这里,中年人开始垂泣,话也没再往下说。显然,手术做得并不完全成功。
“好,我知道了。”
魏琳开始琢磨治疗方案。
病人的情况,可以确诊,就是继发细菌性腹膜炎。腹部脏器受伤,治疗后恢复不彻底,从而导致发炎,渗出液流入腹腔后,又进一步引发腹腔感染。
同时,留在腹部的弹片也是病灶,只要它在,就会持续不断地刺激腹部,从而让腹膜炎一次又一次地复发。
最妥善的治疗方法,自然是把腹部的弹片取出来,然后对伤口进行彻底消炎。
想到这,魏琳轻叹一口气。
这个年代没有高效的消炎药,手术之后,恢复过程基本就要靠病人自身的抵抗力。
眼前这个病人,确实足够坚强。他这样的伤若是换到别人身上,大概率坚持不到今天,而病人却是坚持住了。但是坚持住,对他来说也是一种没有结束期限的折磨。
这时,病人的手指抖动几下,眼皮缓缓睁开,再一次清醒过来。看一看四下环境,知道自己住进了医院。
“医生,给你添麻烦了,我的病怎么样?”
按最初的方案,是由沪上这边的同志安排自己住院,负责给自己治病的医生,也是自己的同志。
病人性情慎重,没有真正介绍过,他不会随意就与医生用自己人的称呼。
听到病人开口,知道他醒过来,中年人脸上立时被喜悦充满,“大侄子,你醒了。”
刚才给魏琳介绍时,顺口叫了大侄子,现在不好改,只能暗暗跟病人通信,让他注意称呼。
病人也机警,听到中年人的话,就明白什么意思,“老叔,麻烦陪我到沪上来。”
“咱们是自家人,说什么麻烦不麻烦的。还要感谢魏掌柜,是他帮忙把你送来这公济医院,还帮我们找了魏医生。”
几句家常话,中年人便把情况给病人介绍清楚。
现在这个医院不是事先制定方案中的医院。旁边那人,就是组织中负责安排沪上治病事宜的魏掌柜。找新医院,找医生,都是魏掌柜安排。
出现意外,方案修改,魏琛也要向病人汇报。
“不用感谢。你们住进旅馆,就是缘分。我对沪上更熟悉,为你们提供些帮助,也是应该的。”
“公济医院是沪上最好的医院,魏医生也是留学归来的人才,有他为你治疗,你尽管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