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速请太子监国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70章 走荐俊才

两仪殿。

两人依旧同以往那般,静默不言。

李承乾不欲言语,乃心中尚有对李世民不满,只是不敢表露罢了

那日通过李百药剖析,明白眼前帝王将自己掌控于鼓掌之中,那种感觉着实难受。

最令李承乾反感便是李世民处理东宫弹劾之事。一开始李承乾尚未意识不妥,但是接二连三弹劾,均发现彼辈弹劾证据并不齐整,胜算不大,按理此等弹劾应驳回,不过是朱笔一挥之事,但李世民并没有驳回,而是仍由事态发展,时报一出,弹劾东宫奏章之多,可谓前所未见。

直至近些日,李承乾方品出味道来,这属于七世纪狠人独特教育方式。想必李百药早已看出,看不下去才站出来,不过此等话,其不能对李承乾细说,不然便是离间天家父子之情。

李百药之所以升官飞速,有李承乾于一旁使力,但主因还是因为其展现核弹级别威力,深得李世民心,有如此凶狠战斗力充当太子詹事,定然不会错。

历史上贞观一朝有名喷子均被李世民送至李承乾身边,不料穿越之后,此等教育方式似乎未改,哪怕李承乾已表现足够出色。

若不是李承乾误打误撞,碰瓷受伤,吓醒李世民,估计李百药亦不会如此迅速坐镇御史台。

李世民见李承乾稍有恍惚,心中闪现些许愧疚之心,随之帝王固执之心占据上风,一切均是为李承乾好。

“承乾,伤势可好?”李世民率先打破沉默。

“阿耶,已无大碍。”

随之,又是一阵沉默。

“那刘仁轨你便让其去御史台,让李詹事举荐,留在致知院,屈才罢了。”

李承乾并没有丝毫迟疑,道:“儿回去便作安排。”

李世民闪过一丝疑惑,本以为李承乾会推脱,不料竟这般爽快答应,多少有些始料未及,竟一时间摸不透李承乾作何思虑。

“若是如此,致知院掌院可有人选。”

“致知院尚有三名校书郎,虽资历尚且,但均是才识之辈,儿以为可从三人中选一人兼掌院之职。”

李世民微颔首,心中欲为李承乾推荐一人,不由建议道:“亦可另择他贤。”

李承乾闻其意,断然不欲李世民插手致知院之事,道:“阿耶,儿以为不必如此,若是另择他贤,若其才具一般,恐误事,若是大才,屈就致知院便是大材小用,且于余者三人而言,并非好事。儿以为让三人相互竞争,更能使其奋进。”

李世民闻言,顿觉此言在理,人才不磨练,如何成才,道:“承乾,此言甚是在理,便依你所言。”

李承乾顿时松了一口气,真怕李世民塞一块“石头”进入致知院,往后日子别想安生。

“承乾,尚有一事,你可知遇仙楼是何人家业?”

李承乾心一惊,莫非李世民已知晓内情,试探道:“想必同皇叔有关,那日皇叔便是因遇仙楼之事造访东宫。”

“然也,你阿妹听闻此次遇仙楼展示奇珍,亦想前去一观,你便带其一同前去,若是丽质有意,你可送其一二件,以彰长兄爱护之情。”

李承乾瞬间明悟,此次将其留下,恐怕这才是目的。望向李世民,并不着急答应,以待下文,可是等至半天,李世民只口不提钱财之事。

“可有难处?”

李承乾胆肥了,眼睛径直望着李世民,竟敢一言不发,以示抗议,就差明言质问。

李世民一阵羞惭,顷刻之间便恢复如常,道:“致知院最近进项颇丰,所用纸张亦是从工部低价提取,你不妨提取些许钱财。朕府库余财不多,若是用之过甚,恐遭朝中非议。”

李承乾见过无耻之人多矣,但这般无耻,当真是首次见。李承乾欲问先前携手卖农书,坑得几千贯,可是被狗吃了,你李世民担心非议,孤乃大唐太子,就不需担心非议乎?

“喏!”李承乾声音微冷。

李世民不以为意,笑道:“承乾有长兄之怀也!”

李承乾知欲用两字概括此刻心情。

呵呵!

“若阿耶无他事,儿先告辞!”李承乾行礼转身便离去。

“承乾,勿忘进宫,莫让你阿妹苦等!”

李承乾闻言,一个踉跄,差点倒在两仪殿门口。

东宫。

刘仁轨被急召而来。

“孤欲免去你太子通事舍人及致知院掌院之职!”李承乾一见刘仁轨,便出言道,兴许是因为李世民之事,尚且气在头上,脸上并无喜色。

刘仁轨见此大惊失色,莫非朝堂申辩出了差错,瞬心如死灰,道:“殿下,可是因致知院之事,臣任由殿下处置。”

李承乾知刘仁轨误会,不由收敛心神,脸上渐如常道:“刘舍人,孤欲让你出任台院侍御史(从六品下),孤且问你作何思虑?”

刘仁轨心中大喜,仅一瞬,便压下心中喜意,心中已有决断,道:“殿下,臣可否请辞?”

“却是为何?”李承乾见刘仁轨并没瞬息答应,心中暗喜,故作不解问道。

“殿下召臣前来出任掌院,致知院办时报,想必尚有后续要务,臣不欲半途而废,以误殿下大事。且……”刘仁轨欲言又止,神情颇为为难。

“致知院之事,不必担忧,你可是担心拔擢过快,恐引起朝中争议?”

刘仁轨无奈颔首,拔擢过快,多少有幸进之意,恐遭同僚看轻。

“此事,无须多虑,李詹事会为你举荐。去御史台听从李詹事安排,大胆任事,于任上卓有成效,一切质疑便消失殆尽。”

李承乾对刘仁轨安排早有思虑,先御史台,后于门下省,再积累资历,到兵部任侍郎,往后再执掌兵部或直接任宰相,但一切前提是刘仁轨能有此能耐,不然一切均是空言。

“喏!”

刘仁轨瞬时信心倍增,无他,有太子护着,且御史大夫乃自己人,无后顾之忧。

“孤曾允诺你两推荐入致知院名额,至今不曾使用,何故?”刘仁轨一走,致知院真正任事之人,仅三人,显然不足以承担起致知院运转,且后续尚有要事安排,但奇怪的是,刘仁轨并没有按照自己意思添加成员。

“殿下,入致知院乃为殿下要事,臣不得慎之又慎,本欲举荐乡党。但臣于长安偶遇兄弟两人,与之交谈,实属不宜多得才俊,故欲将此两人举荐于殿下。此两人出身不凡,乃前朝大将来护儿之子,但殿下欲重用寒门,故此臣颇为迟疑,且两人品行尚需考察一番,故迟迟未能举荐,望殿下明察。”

“可是来济、来恒兄弟二人(注1)?”李承乾微露喜意,史上此兄弟二人后均任宰相,成了一时佳话。

刘仁轨心头一惊,不料太子竟知此二人,当真匪夷所思。

“殿下圣明。”

“此二人你便召其前来,孤欲当面制试,你去致知院将事务安排妥当,便奔前程去吧。”

刘仁轨行大礼叩拜道:“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