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章 天衡四十二年·尚瑾
尚大娘说到做到,三天后,她领着尚小五来到了城西的一家书院。小五对上学这件事倒是没什么抵触,反正阿娘说会一直陪着她,那就去呗!不过,京城的书院可不是谁想进就能进的地方,特别是像这种名声在外的学堂。
宋氏书院,城西最大的一家,由京城宋家出资建立。现任宋家家主宋浅明,是当朝太傅,向来推崇“读书开灵智”的理念,四十年前,他便投资创办了这座书院,初衷是让所有想读书的孩子都能有学上。按理说,这里不看出身、不限资质,来者皆可。但现实是,太傅家名下的书院,出来的学生如果不够出色,那可真是给宋家丢脸了。于是,时间一长,这里就成了有钱人家和聪明孩子的聚集地。既有家里砸重金送来“镀金”的世家子弟,也有考过童试、特意来京进修的寒门学子。在这种环境里,不满八岁的尚小五,加上出身屠户的尚大娘,怎么看都显得太普通了。好在现在不是招生旺季,书院的司学*倒也没太忙,愿意见上一面,看看情况再说。
司学第一眼看到小五时,倒是有些意外。倒不是因为别的,而是这孩子的一头红发,着实太过扎眼。红发本身并不稀奇,但通常都会掺杂些黑色或其他颜色,像这样纯粹到毫无杂色的红,却是极少见的。若非天生异禀,那便只有一个可能——皇家血统。
一瞬间,司学心头微微一紧。皇家的人,怎么会出现在这种普通的民间书院?出于谨慎,他试探着问了几句,很快便得知,这孩子是屠户尚大娘捡来的。
——捡来的?
司学心中警铃大作,几乎要直接拒绝。但尚大娘接下来的话,却让他迟疑了片刻。
“孵化前就捡到了。”
这几个字让他的神色缓和了一些。若是孵化后被抛弃,那情况还值得深思,毕竟皇家血统可不是能随便流落在外的东西。可如果是在孵化前就被遗弃,那就另当别论了。未孵化便被舍弃,说明原本的主人压根没打算要这个孩子——既然不想要,那就真是无关紧要了。司学暗自思索,最终收回了原本拒绝的话,态度也变得随意了些:“你想来读书,就先考个入学试吧。”
听到入学考试,小五可不困了,虽说阿娘从没教她认字,但她心里清楚,读书这东西,可是个重要玩意儿。以前她总是打着“出去玩”的名义,跑去找卖布的王嫂子学字。
王嫂子年轻时也是个读书人,可学到二十多岁,发现自己确实没这个天赋,索性放弃了,回家继承家业。这一卖布,就是整整三百年。三百年啊……当年背得滚瓜烂熟的文章早就忘得差不多了,但算账的本事却越练越熟。直到最近,她的人生多了个新挑战——这个被捡回来的小五,三天两头跑来问东问西,烦得她不行。
小五被领去考入学试,尚大娘则被安排在一旁等候,同时由书院的人例行询问家庭情况。毕竟,能不能入学,考试成绩是一方面,家庭背景也很重要。听到尚大娘是街尾那家屠户,司学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不是因为别的,单纯是因为……那家猪肉,确实挺不错。前几天他夫人刚做了腊肉,味道相当可以。
——哦,扯远了。
咳,书院入学需要考虑经济条件,尚大娘的屠户生意火爆,这点倒是不愁,家里应该不缺银子。再加上对话间的谈吐也算爽利,为人看着不错,虽然性子有点火爆,但总体没什么大问题。但就是年龄.......
“请容我多嘴问一句,”司学抬头看向尚大娘,“您今年贵庚?”
尚大娘被这个问题一噎,她好像已经很久没有正视自己的年纪了。这个族群长寿成习惯了,很多时候甚至懒得去算……
“四百九十有余......”
听到这个回答,司学叹了口气。一般来说,家里长辈年纪大些,也不会影响孩子上学,毕竟中间通常还有一两代人隔着,照料起来总有人帮衬。但尚小五家这个情况就不一样了。书院的学子大多清晨入学,黄昏归家,白天几乎都泡在学堂里。一旦入学,小五能和尚大娘相处的时间,几乎要被直接砍掉一半。
“您可别操心我年龄耽误事儿,孩子读书更重要!这孩子啊,要是不早早去上学,之后再去可不容易跟上!”尚大娘显然看出了他的犹豫,笑嘻嘻地摆摆手,语气格外爽快,“我这辈子本来没孩子,这不捡到个聪明的?不上学多可惜!”
司学沉默了片刻,最终还是说道:“大娘,这种事还是让孩子自己选吧。那孩子眼里透着精明,入学考试应该没问题。至于之后的安排,你们还是回去商量商量吧。”
他说到这儿,顿了顿,目光微微一敛,语气稍稍放轻了些:“总不能让孩子未来的几百年,都被这几十年束缚住吧?”
回家的路上,尚小五蹦蹦跳跳,嘴里还叼着一块刚买的霜花糕,心情好得不得了。当然了,这高兴劲儿来自两个方面——她轻轻松松就过了入学考试,外加阿娘破例给她买了甜点。要知道,平时尚大娘可从不给她买这玩意儿,总说糖霜会让她的牙掉光,到时候就跟张老板一样。哼,张叔的牙明明都还在呢!
小五咬了一口霜花糕,满足地眯起眼睛,脚下的步子也跟着轻快了几分。可她才蹦了没几下,突然想起一件事,回头朝尚大娘喊:“娘,今天考试的时候让我填名字,那管事的说不让我写‘尚小五’,我就在自己字典上挑了个字,写成‘尚瑾’,可以吗?”
尚大娘听到这话,微微一愣,随即笑了:“你都写上了,我还能说不行吗?也好,这样出门在外,就不用‘小五小五’地叫了。”
“不要,娘还是继续叫我小五!”小五立刻反驳,眼睛瞪得圆圆的,像是生怕被改了名。
“嘿,你这孩子,有个好名字怎么还不爱用呢?”
“那是别人叫的,又不是阿娘起的。”
尚大娘闻言一愣,随即无奈地笑了。她伸手揉了揉小五的脑袋,语气里带着点逗弄:“行,那回去你教阿娘你的名字怎么写,等老娘我会写了,就当是我给你起的。”
小五眨了眨眼,认真地点点头,但很快又皱起眉:“娘,咱家又没有纸墨。”
“那就顺道去买一份吧!”尚大娘大手一挥,语气爽快,“反正之后你去书院了,家里也不该缺这东西。”
是啊,家里连纸墨都没有,那小五以前到底是怎么学会认那些字的呢?尚大娘的目光落在小五身上,想起跟着小五一起来的那一袋子银钱。总有一天,小五的天资会让她回家吧。
回到家后,尚小五抱着新买的纸墨钻进屋子,也不知道在鼓捣些什么,而尚大娘拎着顺道买回来的菜,径直进了厨房。她把东西随手往灶台上一放,转身去切菜。小五不在身边的时候,屋子里总是难得的安静。而安静下来,思绪就容易飘远……自己还能活多久呢?
五百来岁的也不是没有,但那些可都是有福气的大人物,哪像她,屠户出身,能活到现在都算赚了。她娘好像四百三十多就走了,老爹更早,连四百都没撑到……早就没什么印象了。想着想着,尚大娘切菜的手慢了下来。说到底,她确实不太想小五一整天都不在家。可八岁了,寻常人家孩子该什么时候出去读书,她不清楚,但小五既然有这个本事,那就该去。尚大娘收回思绪,把切好的菜扔进锅里,锅里传来“滋啦”一声,热油迅速包裹住食材,香气随之弥漫。她透过窗子一瞥,正好看到小五蹦蹦跳跳地朝厨房跑来。
“阿娘!”小五举起一张自己半大的纸,“看!这就是我给自己取的名字!”
尚大娘低头一瞧,一个大大的‘瑾’字横在纸上,墨迹还没完全干透。写得没那么好看,至少跟字书上的比还差点意思……但好歹算是个完整的字。
小五眨眨眼,像是有点不确定,小心翼翼地问:“娘,你不会嫌弃我字丑吧?”
“没,你娘只是在想为什么要写这么大。”
“因为想要阿娘一眼看见啊......”
尚大娘挑了挑眉,一边翻炒锅里的菜,一边扭头瞥了她一眼:“你老娘的眼神还没那么差!好了,把东西收拾收拾,准备吃饭了。”
尚小五站在原地,眼神微颤,似乎在想些什么,唇瓣动了动,终究还是没把话说出口。她默默地把纸收回屋里,才转身回来吃饭。
——————————
司学*:全面负责书院的招生与生员管理,制定招生政策、审核招生标准,通常由书院高层学者或管理者担任。